有誰知道現在大陸的電動車發展的狀況細節?

魯拉拉拉 wrote:
希望有些人可以"更新"一下想法
1.上面已經很多人說,很多非禁摩城市也很多人騎電動車,現在並非因為禁摩大家才騎電動車


但不可否認的是,
禁摩是整個電動車產業發展的起點,
因為禁摩,所以電動車有利可圖、有大量需求,
所以從車廠、電池廠、維修、充電一下子都發展起來,而且極度方便,
在大陸買汽油車要駕照牌照,花費更高,維修麻煩,
此時不須禁摩,人民還是買電動車。

台灣整個反過來,
汽油車便宜方便性能好,
電動車如何發展?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電動馬達的技術門檻比較低,電機(馬達)、電子 產業(電路板、電池),都可以跨足做電動車。

車架、車殼、傳動,則是機械業的。可以 ODM 委託代工。

18~19世紀就有電動車,人類歷史第一輛交通工具也是電動車。

因為技術門檻低,很多廠商都可以做,商業自由競爭下,價格才能降低。

內燃機引擎就不一樣了,因為技術門檻高,掌握在少數廠商手中。


台灣要發展,覺的就是價格要親民,不要求像大陸那樣低價,但至少也不能那麼離譜吧。

一般的,一台 5~6萬元。還不如買汽油引擎的。

高階的,一台 13萬元。還不如買 黃牌 (251CC 以上的)。黃牌有道路特權啊,白牌就窮人在騎的,哪有特權。

賣不好,因為售價就真的很有問題。沒有 C/P值 可言。

開放進口應該是不可能,這個政府官商勾結太嚴重,美其言保護本土產業,實際背後不知收了多少黑金....

fedora wrote:
開放進口應該是不可能,這個政府官商勾結太嚴重


我覺得也不要甚麼事都怪到官商勾結上頭,
在台灣賣個東西,
要檢驗、要後勤、要維修,
要薄利就要能多銷,
但電動車在台灣顯然也不具備多銷的條件。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我買光陽Candy 2.0附20ah鋰三元電池扣掉補助花了45000這樣會太貴嗎?
如果你覺得太貴,那你覺得這種規格該賣多少才合理?
Candy 2.0規格:
魯拉拉拉 wrote:
福建泉州和惠州.(恕刪)

你知道這兩個城市車牌是有分可進市區跟不可進市區嗎?

你知道泉州豐澤區很多車牌是不能進鯉城市區嗎??
一樣寫著粵L的陳江牌,就是不能進市區
並不是車牌寫著閩C、粵L就可以隨意在市區穿梭~

再者大陸真正有E照的人非常少
有E照的人,不到8成是自己考得,幾乎都是買的

而一部電動車,就可以不用駕照,隨意進市區
不用強制險,每年不用審車,
可以闖紅燈~~晚上到有照相機的路口看看,整晚閃不停,全部是電動車闖紅燈

一部機車,有合格證、發票~最爛的也要五六千起跳,再繳個購置稅、強險,才能上牌~
每年必須審車,

一部電動車兩、三千人民幣~甚麼都不用!爽爽騎
而且幾乎都是沒E照的人在騎電動車

你到農村地方看看,只要當地不抓無照駕駛、不抓車子沒牌!~
看是摩托車比較多,還是電動車比較多


這台除了最高時速多 小牛 5KM/s,其餘各方面(包括外型),都是輸小牛的,而小牛一台也才 2萬5千而已。

小牛馬達是 德國製 Bosch 的,電池是 日本製 松下 18650 陣列電池(170顆一組,5秒快拆)。零件都是全球最高級品牌的。智能車,內建微電腦,支援手機 APP 遠端監控(電量,防盜感應、GPS...等)。續航 100公里。


光陽那台扣掉輔助一萬多元,還要4萬多去買,說明原先定價是 5萬多。

4~5萬,都可以買汽油引擎的了。90~125cc 白牌的。

一般人都會覺的:電動的,不應該賣比汽油引擎的貴,或同價。要比汽油引擎的便宜很多,才值得買。不然乾脆就買汽油引擎的,還比較耐操。

不要求像大陸電動機車那樣賣 2萬多,畢竟我們人口基數小,市場小,銷量小。但覺的3萬多比較合理。


GGR 那台更離譜,雖然最高時速有 70~80,但賣 13萬元....

還不能自行充電的,得付每月保護費(電池交換費)。要是不付,13萬元買的機車,連騎都不能騎了。即便每月定時繳錢,電池交換站還有限地區,超出那個地區範圍,也不能騎了。

真的太貴了啦,13萬元可以買 251cc 便宜黃牌重機了,全省走透透,不限區域。可騎內側禁行機車道,不必二段式左轉。而且重機車體大,自用,載人,都舒適。

相比之下,聰明人都知道要買哪台吧。


***********************************

>>要檢驗、要後勤、要維修,

檢驗並不是每台出廠都要驗的,只須驗一台原型機

驗費(疏通費)多貴?
了不起算一百萬元好了(應該沒有吧,頂多幾十萬元)

只要賣 200台以上(每台回收檢驗費5千),就賺回來了,之後賣的都是賺。

賣 200台以上很困難嗎。台灣有2千3百萬人口,機車數量 1400萬,機車佔有率60%。


後勤、維修,所以說應該要用標準規格的零件

大街小巷,很多機車行

換個輪胎什麼的,如果輪胎是標準規格的,機車行就可以換

輪胎、座墊、螺絲、煞車系統、把手....等等的零件,若都用標準規格的,不僅機車行可以換(給人家生路,才不會群起反彈)。機車美容配件什麼的,通用的才可以買來更換。


但有些廠商不認同標準規格。

自創一堆它自己的規格,零件市面上買不到,機車行也沒法換。

當然自創的規格尺寸,消費者就得回原廠維修、更換,這樣廠商才有的賺。(相對的,廠商也要付出昂貴的維修站點佈署成本)

但是這樣子斷人家生路,叫那些機車行、賣機車美容商品的,怎不反彈。

還有消費者被當凱子耍,難道也不生氣。

根本就是兩面不討好的,只有廠商自己暗爽而已,如意算盤是打的很好,不惜下重本,也要搞自己的維修體系。但卻是和現實脫節的。

商業上最忌諱的就是斷人家生路。社會講求的是和諧,有錢大家賺。像小米雖然打壞市場行情,但小米是故意限量、飢餓行銷的。不然有錢賺,豈還有產量不足這回事,它是故意不賣那麼多的,才不會被圍攻,還沒站穩就先被殲滅。
fedora wrote:
這台除了最高時速多...(恕刪)


我買光陽Candy 2.0實際規格比你貼出來的還好一點,2100馬力,極速59公里。
可能是2015最新版的有改好一點。總之跟我前面貼出來的規格一樣就對了。
我也想買小牛,台灣買的到嗎?
我覺得小米來台後,台灣的華碩馬上就能作出跟小拼cp值的手機。我比較過,覺得買華碩cp值較高。
所以我相信台灣是有能力跟大陸拼價錢的,事實上台灣的工資現在也沒比大陸高。
為什麼不讓大陸電動機車來台灣跟台灣人拼價錢呢?
我想就是為了保護台灣產業吧。
可是這一保護,電動車還是沒賣的比較好啊。
反正我還是覺得我們政府及立委該死。
只會官商勾結,不管百姓死活。
uuhp222 wrote:
我也想買小牛,台灣買...(恕刪)


嗯…華碩能和小米拚價格戰,
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工廠在大陸,

而且小米還比華碩賺,為啥?
有興趣可以查查為何小米沒攻歐美市場。

宏達電則都真的在地台灣生產,售歐美光是繳給微軟的專利費就很可觀…最近不知道還要不要繳。
中階手機的性價比隱藏成本不少…但又如何?消費者只看末端售價。

扯遠了,這機車版。

總之,要便宜,最好還是去大陸設廠,或是更便宜的越南,印尼等。

fedora wrote:
這台除了最高時速多...(恕刪)


你對GOGORO的了解還停留在什麼時代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