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政府補助是很好, 但錢從哪邊來?

世界第一台內燃機汽車是德國人在1885年發明的,自此汽車幾乎主宰了人類的主要道路,成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不過汽車的時代可能即將結束,德國國會最近通過法案,在2030年時,將要禁止道路上出現內燃機汽車,將由電動車來全面取代。

環保下重手 荷蘭擬立法2025禁售汽柴油車
大眾科學(Popular Science)引述德國明鏡週刊的新聞,說德國聯邦參議院的朝野政黨一致同意將要停止汽車的使用,並且也敦促其他歐盟國家也一起跟進,以降低空氣汙染和溫室氣體的排放。德國綠黨議員奧利佛(Oliver Krischer)說:「我們必須認真面對巴黎協議,以遏制溫室氣體的持續排放,2030年之後就不應該有內燃機汽車在道路上行駛。」

德國有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車生產商,包括福斯、賓士、BMW等,銷售量也是全歐第一。在福斯爆發出排氣量造假的醜聞後,更是決心在空汙與減碳要徹底做到,以挽回德國的環保形象。

巴黎協定是一個雄心勃勃的扼止全球暖化的環保議案,不過它不是第一個;在此之前也有京都議定書及哥本哈根協定。先前成效不彰的主因就是大國沒有實際執行,因此如果德國能夠成為重要代表加以落實,是有機會其他先進國家跟進參與,串連成國際共識,如此才有真正的效果。但環保道路相當漫長,氣候專家預測,即使從明天起全世界都做到完全的零碳排,也要等到50年後的2060年代,才能使大氣層裡的二氧化碳降到1990年的水準。

(中時電子報)

另外一則報導,
2030年零排放車才可上路 德擬禁汽柴油引擎車
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報導,德國聯邦參議院(Bundesrat)通過一項決議,力促歐盟能在2030年起禁止銷售使用內燃引擎(ICE)的汽車;這意味著歐盟執委會一旦通過相關命令,德國及其他歐盟國家使用內燃機的汽油車及柴油車都將被禁止。
德國聯邦參議院近日(2016-10)通過決議,力促歐盟2030年前在境內禁止銷售以汽油和柴油為燃料的汽車,以達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標。 《明鏡週刊》指出,這項跨黨派決議呼籲歐盟執委會通過命令,提供誘因,確保最遲在2030年前,只有「零排放」的汽車允許註冊在歐盟境內上路。德國綠黨議員克里捨爾(Oliver Krischer)表示,如果認真看待巴黎氣候協定(Paris Agreement)抑制氣候暖化的排放管制規定,「2030年之後,沒有任何新的內燃引擎汽車可被允許上路」。
報導說,根據巴黎氣候協議,德國應在2050年前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95%,不過,目前從汽、柴油車向電動車過渡的進展緩慢;轉向零排放汽車才能銷售的政策,恐使德國大車廠如福斯汽車(Volkswagen)、BMW、賓士(Mercedes-Benz)、奧迪(Audi)、保時捷(Porsche)等成千上萬員工面臨裁員的風險。由於生產電動車組裝廠僅需要約10分之1人力,而生產內燃機汽車組裝廠需要更多員工在組裝汽缸、火星塞、齒輪箱。 德國聯邦參議院決議要求,歐盟執委會應「重新檢討目前的賦稅措施及稅額」,以刺激零排放的移動工具使用。德國聯邦參議院是立法機關之一,由地方16邦的代表組成,其決議本身雖對歐盟沒有法律效力(相關法規必須在歐盟層次獲得通過),但德國監管法規過去一向具有形塑歐盟和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的影響力。
《富比世》報導,所謂「刺激零排放的移動工具使用」,可能意味著提供購買電動交通工具的獎勵,不過歐盟各國所提供的大量補助,迄今還未看到往該方針前進的顯著效果。 其次,「重新檢討目前的賦稅措施及稅額」,明確指向在許多歐盟國家目前享有的柴油汽車賦稅優惠可能取消;目前柴油價格便宜、加上每公升可跑的里程數高,造成歐盟境內路上一半車子為柴油引擎車,更高的稅額意味著柴油車即將沒落。
路過插花,美國川董已撕毀巴黎協議。
德國是汽車大國

不可能會在2030年禁止道路上出現內燃機汽車

德國國會通過法案是建議歐盟而已

根本一點準備都沒有要如何禁止
環保或全球碳排放造成的氣候變遷當然非常廣泛,那是一個電動機車就能大幅改善的,要從各方面一點一滴改善。
我認為Gogoro夠好了,我就換了。德國也不笨,燃油車早晚要改,不如早點施壓廠商改變,還能能在全世界競爭或保持領先,政府要做的就是領導改變或鼓勵與推動改變。
台灣政府畢竟沒睡著,先補助後強制才能改變現況吧
全台1400萬台機車, 每台收2000元空污稅, 一年就有280億收入
電動機車每台補助2萬元, 足夠補助140萬台
如果拿來蓋風力發電機, 可以蓋280根風力發電機
1根發電量2000千瓦, 平均運轉率約是容量的1/3, 那麼280x2000/3 = 18.7萬千瓦
以GGR充一次電騎50km, 每5天換一次電池(此用量也就是499的費率), 每次用電2.5kwh
那麼18.7萬千瓦的發電量足以讓46.7萬台GGR使用

如果改用水力呢? 參考看看這個東西
光明發電廠
投資500億看起來很多? 每台機車抽兩千空污稅, 兩年就有了, 其發電量可以讓至少100萬台電動機車使用哩

meridian wrote:
全台1400萬台機...(恕刪)


別想得太美了
通常政府的錢,都只會肥了某些人。


細節不要問,你會怕。
問題根本不是拿油車稅款來補助電動車。

而是,電動車還達不到,油車的行駛里程效能,低價成本。
消費者又不是笨蛋,你電動車,夠好,夠便宜,行駛里程夠長夠遠,消費者自然就會買單了!
比不上現有的油車效能,誰會傻傻跟你一起買電動車啊!

正路不走,整天想走歪路,一天到晚想拿政府的錢! 感覺就像溫室裡的花朵!

整天想東想西,挖東挖西,
不如乖乖去把電動車的效能好好改善,價格好好降低,才能提高消費者買單的動力。

crazybirdyman wrote:
問題根本不是拿油車...(恕刪)

就算想吃排隊美食你也還是要乖乖排隊啊, 又不是消費者三個字就天下無敵
身為消費者, 你也是要跟其他消費者競爭
別人覺得價格(或排隊)合理, 但你覺得不合理, 那你就要去想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
加州鼓勵開電動車 享各種優惠

(記者楊婷/洛杉磯報導)越來越多人選擇開電動車,因為不僅環保,政府和車商給購車者各種退稅及補貼回扣,在加州開電動車還能夠單人駕駛在共乘車道,不再受2人駕駛的規定限制。

各大汽車品牌這些年都陸續推出自己的電動車型號,從只做電動車的特斯拉,到寶馬、福特等,根據「加州電動車退稅計劃」(California’s rebate program for electric vehicles),電動車每年可退稅2500元,申請者如個人報稅者年收入須小於3萬5640元,一家四口7萬2900元,還可額外拿到1500元退款。

同時退稅計劃還規定,凡單身年收入超過25萬、家庭收入34萬和聯合報稅50萬者,均無法享有該項退稅優惠,從2010年起,加州電動車退稅計計劃已花費超過2億9100萬元,逾13萬7000輛汽車車主受惠。

在加州,駕駛電動車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單人駕駛走共乘車道,在上下班的交通高峰期,給獨自上下班的通勤族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加州車輛控管局(DMV)表示,即便是符合規定的電動車或油電車,必須貼上DMV頒發的綠色共乘貼紙才能獨自駕駛共乘車道,並且該貼紙只適用於共乘車道(Carpool Lane),對於10號和110高速收費快速道路(Express Lane)路段不適用。

根據統計,加州目前有超過20萬電動車車主,占到了全美電動車車主的一半,但是數量還不是太多,還不到現在加州司機人數的1%,州政府還在持續努力,希望更多居民能夠購買電動車。

專家分析,購買電動車的前期費用比汽油車要貴,但是如果縱觀整個使用期限內的費用,把政府補助費用和節省的汽油錢及其他花銷計算在內的話,不同品牌的電動車可以節省3,500到9,000美元。 - See more at: http://mobile.chinesedaily.com/plus/view.php?aid=185192#sthash.T0sgCrcc.dpuf
crazybirdyman wrote:
問題根本不是拿油車...(恕刪)


石油是會耗盡的資源,又較不環保,
電是再生能源,哪個比較永續? 這問題就是廢話了,
且電還有綠能可以發展,等哪天資源耗盡,
油價上漲到你根本無法接受時,
你就會發現你現在反對行為有多麼滑稽,

你現在就只是想反對再生能源車的發展,
阻礙這項發展,反而是對你自己不利,
發展蓬勃才能出現更有競爭的生產者&銷售方式,
你大概沒學過商業概論與經濟學吧,
寡占市場與獨佔市場,是對消費者非常不利的,
而石油這項能源,就是寡占市場的一種,
擁有大量石油的國家,有錢到翻過去。

再來...
油車的能源轉換率最好就20多%,
油車所製造的動能,有80%是白燒的,

電的能源轉換率至少70%以上,厲害的可以到90%甚至95%,
所以電車做得好,起步會快油車非常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