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MAHA是背骨仔?是更長遠的計畫吧!

cbeck wrote:
五萬多座換電站都擔心...(恕刪)


現在的馬路底下早就都是電線(搞不好還有助於外縣市的電線地下化進度)

你去多看一下歐洲的設計就能看到欄杆型的機車充電插頭,根本是設在人行道邊緣就好..不占空間,又能防止機車騎上人行道

一樁多充都有



CcCManCcC wrote:
你去多看一下歐洲的設計就能看到欄杆型的機車充電插頭...(恕刪)


規劃的不錯, 大陸也有很多機車充電站的樣子也是類似照片.

可惜, 魔鬼出在細節, 仔細看一下照片, 就可看出不少端倪.

1. 都是 50cc 等級的輕型機車.
2. 線徑那麼細, 就跟一般家用電器電線一樣, 肯定不會是快充.
3. 大陸 / 歐洲 一般牆壁插座電壓為 220VAC - 240VAC, 即使不是快充, 對輕型機車的小電池充電時間還可以接受.

可是在台灣, 一來重型電動機車是主流, 二來牆壁插座是 110VAC, 充電時間除非放過夜, 否則幾個小時實在充不了多少電.

此外, 台灣的機車密度世界前三名, 人行道擠滿機車是常態, 如果要像歐洲這樣一格停一台機車拉線充電, 一條馬路能停幾台充電機車?
CcCManCcC wrote:


現在的馬路底下早...(恕刪)

他們會說時間是金錢,充電浪費生命,所以走不出國外,就國內市場就足夠生存!

借你的相片用一下,冷排那麼大,誰說馬達不會燙人,不信來我這試試,包你燙的哎哎叫。


CcCManCcC wrote:
想像現在20萬輛這1500座不到的換電站就有人唉唉叫電池沒滿,又要被房東趕來趕去
光是領牌總數變成台灣一半的700萬輛,用現在的換電站等比去乘那豈不是要5萬多座換電站,哪擺??...(恕刪)


全台灣的換電站不可能到5 萬座的
電池只有充滿電就可以重覆使用的
換電站至少是用1C充電的
30-45分鐘就可以充到滿格電(75%)

換電大約要2分鐘
一個換電站只要備足15組電池
加上換電站有2KW*15 約30KW的充電能力
就可以源源不斷的有滿電電池了

目前的換電站功率
不是30kw所以無法無間斷的提供滿格電電池
CcCManCcC wrote:
現在的馬路底下早就都...(恕刪)


第一張圖是水泥不是泊油不用每二三年重舖,第二張圖還要架欄杆,也很費事。
現在馬路底下的電線都是深埋,不影響重舖泊油,充電用的電線必需拉到路面上。
電動車也可以很耐用emoving里程5萬公里達標
min2580 wrote:
所以換電就不用排隊? 每次都拿到滿電的電池?...(恕刪)


從 2016 騎 G1 到現在, 從來沒有排隊換電池過. 因為我都是在 市區 + 圍繞市區旁的郊區 騎, 從來不會考慮假日騎 300 公里到台東縣大武鄉去擠著排隊換電池.

此外, 我住在台中西屯中科商區, 騎車五分鐘內有五個換電站, 其中兩站還是五排充電櫃的大站, 要拿到滿電電池, 輕而易舉.
s460731 wrote:
規劃的不錯, 大陸也...(恕刪)


幾cc的真的不是重點,那是因為車輛發展就是這樣,充電應該是看電池容量問題。
線徑不是問題,因為這種路邊不是要快充..除了骨幹外,接到機車上的沒有必要到粗電線..既然是路邊停車格,大多人一停就是一小時甚至半天去了,緩充就好..
真的有需求要急充的再去快充站.....

s460731 wrote:
可是在台灣, 一來重型電動機車是主流, 二來牆壁插座是 110VAC, 充電時間除非放過夜, 否則幾個小時實在充不了多少電.
.(恕刪)

同上,而且既然是路邊政府的土地,那個要220v也沒問題。是一般家用才110v
配電問題真的不用太傷腦筋,不然居家用電也拉不進去了..

s460731 wrote:
此外, 台灣的機車密度世界前三名, 人行道擠滿機車是常態, 如果要像歐洲這樣一格停一台機車拉線充電, 一條馬路能停幾台充電機車?
.(恕刪)


只要每個機車格都有充電格就好,就算車量總數比車格多,但也不代表每一台都隨時要充
生命自然會找到出路
反而會把那些沒電的,趕去停車格內...減少違停,多多益善
298305漳泉 wrote:
他們會說時間是金錢,...(恕刪)


哈,還是要吃飯啦,像我機車停在那邊人就上樓上班了,整整8個小時在車格內
就算跑去信義區停新光百貨,人也是去逛街或看電影好幾個小時阿
cyt7241208 wrote:
全台灣的換電站不可能...(恕刪)


以目前20萬輛車,1500座不到的換電站,就有人在唉換不到電足夠的了

全台1300萬輛車除2的數量,你覺得要幾座?
光想像台北如果台北橋每天通勤的機車都是換電車,光是台北橋下來的那個加油站整間擺滿了換電機大概都不夠更換

那不如騎到公司用公司的插坐充(真的到全台電動車化,公司行號自己也會去改建停車位的拉)
cbeck wrote:
第一張圖是水泥不是泊...(恕刪)


日本和香港其實馬路邊超多攔竿,所以架攔杆一點都不困難,是台灣人不習慣而已

至於線路拉上來,那更不用傷腦筋了,現在就一堆電竿燈柱都是地底拉線上來

比起龐大的充電樁,這種攔杆型的反而簡約又不影響正常通行(想穿越馬路除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