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oda Kodiaq後保桿沒內鐵?!


GOLF5TDI wrote:
1.VW沒有油耗造...(恕刪)

[3.歐洲原裝出口的車, 就是要符合EuroNCAP的碰撞測試標準]
這絕對是錯誤的
因為出口車輛不一定要和歐洲市場安全配備一致
Euro-NCAP也非強制性測試
沒有通過標準這件事只有分數高低
大師請再查查好嗎?
Impact Testing of High-Density Semirigid Urethane Foam for Automotive Bumper Applications
撞擊測試使用高密度半剛性聚氨酯泡沫塑料在汽車保險槓應用

這是一篇SAE的國際期刊,早在1972年就發表,雖無法看到內文,但摘要如下:
Semirigid urethane-foam specimens of various high densities were evaluated when subjected to simulated heavy-mass impacts such as in low-speed automobile collisions. The dynamic test results showed excellent material-energy absorption with essentially no compression sets, even after many repeated impacts of high deflection. These findings, coupled together with the well-known tough physical properties of urethanes, provide an outstanding candidate material that can be used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amage to support structures and contact surfaces, not only in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but in any other application requiring a reduction of shock forces.
「在模擬大質量撞擊如低速汽車碰撞時評估了各種高密度的半剛性聚氨酯泡沫塑料。動態測試結果表明,即使經過多次高度偏轉的重複衝擊,基本上不產生壓縮變形也能獲得優異的材料能量吸收。這些發現與聚氨酯的眾所周知的堅韌物理性質結合在一起,提供了可用於有效減少對支撐結構和接觸表面的損傷的優異候選材料,不僅在汽車應用中,而且可用在任何需要減少大量衝擊的應用中。

找不到中文的,就去看看外國人如何評價此汽車用料。

另外一篇是美國保險桿維修廠的文章,針對鐵、鋁及塑料保險桿用料說明:
自己貼文去GOOGLE翻譯
https://www.thebumperguys.biz/blog/01202016/what-materials-are-used-automobile-bumpers





cjc0211 wrote:
Impact Testing...(恕刪)


厲害 能找到這類相關的資訊
我昨天找半天也沒找到
主要是這種我們俗稱保麗龍的材料
他的正式名稱實在是太難懂了
連中文我都看不懂了, 更何況是英文的名稱
而且似乎名字也常常有不同叫法
這網站內主要以材料學名來分類, 也算是比較清楚易懂
但我仍分不出是使用於防撞樑內的材質應該是
PP or PC 還是 PBT

隔行如隔山, 這種名稱我常常搞不懂 XD

可惜還是找不到這種塑料產品與金屬防撞樑的成效差異.

Cloudy Shiau wrote:
我強調的是內鐵如果是台灣準車主想要有
而且歐洲、中國市場都有配
那原廠改回就好了
其實重點是
網路討論台灣skoda就一定照做?
我才不信呢
當然有意見就要表達
台灣skoda自己會決定不是嘛?

台灣一直都是賣方市場
車價、標準配備的訂定都是賣方主導
今天如果你有點不滿意還要一直站在賣方立場想
那我相信以後賣方下更改決定會更不需擔心消費者的想法
反正你最後還是買呀大笑


你說台灣一直都是賣方市場, 這一點其實未必啦
假設說真的都是賣方市場, 那我們可能也要想一下為什麼
為什麼大家會質疑不是進口車商賣甚麼我們就吃下去甚麼? 原因在哪裡?

我自己 個人的意見是

國產的汽車所謂的CP值不高, 因此在車市的競爭力一直不夠
因此消費者傾向於購買進口車, 就是在追求CP值
當然 CP值包括了 價格 配備 安全性 售後服務 很多原因所組成
而每個人看重的CP值不一樣, 所以也會有不同的抉擇

試想想, 如果今天Nissan or Honda的國產車, 能夠把CP值拉高
具備一定的競爭力
進口車的銷售應該就不會有那麼高比例的銷售量
而對進口車商來說, 就必須端出更多牛肉或者提供更好的服務來搶奪市場
那時自然會轉成買方市場

扯遠了~~~

其實這次SKODA的回應
我個人是覺得其實就是車主跟業代的施壓以及網路討論的壓力而造成SKODA的回應阿
不然你真的認為SKODA那麼佛心, 主管突然某天早上醒來無緣由的就說可以開放內鐵的替換?
也沒有那麼佛吧 XD
況且, SKODA也不是"照做" 網路意見那麼多 他是要照誰的話做?
但有正面的回應 對比國內其他的車商, "這次"我是覺得還不錯啦啦
去年初訂fabia時,問業務1000~1200mpa高強度後內鐵被偷掉的事
業務也是直言不諱沒內鐵是因為成本考量(當時官網po的車身鋼樑強度圖都還有那跟內鐵呢)
今年知道經過眾多車主反應後可以自費加裝後還是請老爸開去裝上了後內鐵,畢竟小發屁股少了那根鋼樑就只剩下400mpa以下強度的結構,一但受撞恐怕會變後車的潰縮區

買小發的經驗了解到就算是進口車也可能是減料的台規特別版

看到k也發生同樣狀況真的不意外,要能自費加裝恐怕還需要k車主團結反應
防疫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戴口罩,勤洗手,不碰眼口鼻,大家加油
Cloudy Shiau wrote:
拜託你從我回覆哪個字...(恕刪)


可是兄
你自己的說法也是一樣
『部分強度不代表整體剛性強
…要整車整體考量』
我說內鐵只佔1%意思是跟你一樣的啊



更何況台斯已經開放2000元換原廠內鐵了
讓客戶自由選擇
這到底犯了什麼錯?
比那些連選都不能選的車商好多了
反正以後買這家東西一樣定要白紙黑字, 特別是內鐵, 不管是哪個車種都要自己注意。
huhupig wrote:
反正以後買這家東西...(恕刪)


哪一家都一樣最好要白紙黑字吧
哪一家車商沒有類似紀錄的?
在台灣買車真慘~
國產車需經ARTC測試合格才能上市,但不公布碰撞結果
進口車,完全不經任何碰撞測試就能上市
很難相信若原廠有cost down的料件可選時,代理商會去選成本比較高的?(反正又沒有任何可監督的機關)
Saber422 wrote:
更何況台斯已經開放2000元換原廠內鐵了
讓客戶自由選擇
這到底犯了什麼錯?
比那些連選都不能選的車商好多了


內鐵價錢是經銷商流出,沒統一價目表..
原始成本只有原廠知..
→有可能為了安撫準車主,吸收了部分成本..而報低價..
→以價錢來推論原廠心態,邏輯會不準..


CRV五代美規鋁後內鐵,含工8500nt,
看店家要花兩人力/工夫..來拆..
若原廠拆..工錢據說700多..
原廠一踩就爛..
→斯廠內鐵是鐵製,加工錢應該也8000多左右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