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近三年5+2人座SUV的銷售表現以Skoda Kodiaq最為亮眼,連續三年都是此級距的銷售冠軍,我認為價格合理、配備豐富、空間充裕加上動力性能不俗等條件,成為Kodiaq獲得出色市場迴響的因素;這次趁著Skoda Taiwan剛引進小改款Kodiaq之際,我們馬上進行試駕體驗,與各位網友們分享本車的進化之處。

2016年於歐洲推出、2017年在台灣上市的Skoda Kodiaq,同時是Skoda旗下首款5+2人座SUV,亦是品牌歷史中銷售表現最佳的SUV,問世至今全球銷售量已超過60萬輛;相隔五年之後,Skoda原廠在今年初(2021年)推出小改款車型,先跟各位簡單介紹幾個主要變動之處,包括全新設計樣式且面積加大的水箱罩,視覺效果更銳利且功能更齊全的矩陣型LED頭燈,以及重新設計造型的前保桿與尾燈。
內裝部分看起來陳設方式與改款前相似,但仍加入了全新裝飾元素,並全面升級Type-C連接介面,歐洲市場提供10.25吋液晶儀錶板搭配9.2吋中控台螢幕的配備選項,台灣市場雖然尚未正式發表,但推估應該會成為全車系標準配備。駕駛輔助系統亦有升級,包括全速域ACC的作動上限提高到210km/h,前方緊急煞停偵測整合行人與自行車,新型車尾感應器能偵測來自車後的撞擊危險,提早為車內乘客做好預防撞擊的準備或警示。
動力系統部分,標準版車型搭載1.5升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150ps的最大動力,另有2.0升渦輪增壓引擎的選項,可輸出190ps的最大動力;小改款Kodiaq同樣推出RS車型,但捨棄改款前所搭載的柴油引擎而換裝2.0升汽油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245ps的最大動力,我們推測小改款Kodiaq RS將有望引進台灣販售。

本回Skoda Taiwan特別將媒體試駕活動舉辦在充滿歐洲風情的南投清境農場,搭配晴朗的天氣,眼前這輛小改款Kodiaq就像置身在歐洲山區,試駕車所採用的「石墨灰」車色,使得本車更顯霸氣,整體質感也提升許多。

小改款Kodiaq的外型主要變動集中於車頭,包括造型微調且面積加大的水箱罩,頭燈面積則是縮小,前保桿下方的造型也與小改款前版本略有不同。

頭燈面積雖然變小,但燈組配置進行了重新規劃,原本小改款前上方燈組為主要照明,小改款後則是上、下燈組皆具備主要照明功能;從照片中可以看到,開啟頭燈時上下燈組都會點亮,上方為一般近光燈,下方為Matrix LED智慧複眼頭燈,單邊複眼燈組整合了24顆LED單體,使得Kodiaq成為在Octavia、Enyaq iV、Superb之後,Skoda旗下第四款採用Matrix LED智慧複眼頭燈組的車型,透過前擋玻璃多功能攝影機的偵測數據,來調整光型與關閉各個燈光區段,因此可一次遮蔽多個物體,可為駕駛人提供最大的照明功率,同時也不會造成其他道路使用者刺眼眩目,而配備Matrix LED燈組的小改款Kodiaq未獨立前霧燈,由前 LED角落照明燈來提供不良天候的輔助照明。(不良天候輔助照明的作動條件為開啟近光燈狀態,且車速在120 km/h以內)

試駕的2.0升TSI 4x4車型標配車頂行李架,鋁合金材質的質感相當好,也提供休旅機能的擴充性。

輪胎尺碼為235/50R19,規格與小改款前的2.0升TSI 4x4車型相同,鋁圈採用新樣式的雙色設計。

側面造型與小改款前相比沒有明顯差異,但從這個角度看過去,藉由縮小化的頭燈造型,車側線條顯得更俐落有型。

尾翼造型與小改款前略有不同,體積加大且稍微上揚,視覺風格更為動感。

尾燈組採用全LED光源,日間環境光源充足的情形下,可見其造型頗有立體感,Skoda拿手的水晶切割設計在此一目瞭然。

等到天色昏暗時,尾燈點亮更顯高級感,同時帶來相當棒的車尾辨識度。

2019年底Kodiaq推出新年式車型時,已將品牌字體移至車尾上方,這次的小改款Kodiaq仍延續相同的設計方式。

內裝整體配置變動不明顯,其中雙輻式方向盤已在先前推出的新年式Kodiaq上見過,小改款車型的變動主要為10.25吋新介面的全彩數位儀錶板、中控台9.2吋資訊娛樂系統、全新內裝飾板、全新車門飾板、灰色內裝車縫線以及全新設計的座椅等。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加入車縫線之後,儀錶台的整體質感較小改款前提升;許多消費者關心的駕駛輔助功能部分,標配全速域ACC主動式定速跟車系統和Stop&Go功能,除了能在交通壅塞狀況下跟隨前方車輛,直到前車停止並維持一定距離,如果前方車輛在一段時間內 (約 30 秒內) 再次起步,將會自動跟車,而結合HOD手持方向盤偵測功能,若在靜止後持續手握方向盤,維持一分鐘左右,當前車起步後同樣可自動跟車;此外,本車同時搭載Lane Assist主動式修正車道偏離警示系統,透過新世代多功能鏡頭提升識別功能,可清楚辨識道路邊緣和標線,結合Travel Assist系統具備車道置中功能。

10.25吋數位儀錶板在Kodiaq於國內剛上市時列為選用配備,這次試駕的小改款車型可見到數位儀錶板的圖形經過修改,並可在中控螢幕選單中調整雙邊錶面的顯示資訊。
- 全畫面
- 地圖模式
- 精簡模式
- 轉速模式

一般具有駕駛輔助系統的車輛,會依照駕駛人雙手放在方向盤上的重力判斷是否手握方向盤,而Skoda新世代車款所採用的手持方向盤偵測功能 (HOD) ,透過方向盤電容層設計,能偵測駕駛人是否握住方向盤,此套系統可與Lane Assist車道偏移警示和Emergency Assist 緊急待援輔助等輔助系統配合使用來增進功能。

方向盤兩側搭載齊全的控制按鍵,兩側金屬滾輪也具有控制選單的功能,操作手感相當好,右上方的Travel Assist按鍵能一鍵啟動ACC+Lane Assist功能。

本回試駕的2.0升TSI 4x4車型搭載了方向盤換檔撥片。

方向盤右上方的Travel Assist按鍵能一鍵啟動ACC+Lane Assist功能,若要微調ACC車速與跟車距離,則要透過方向盤左下方的撥桿。

小改款Kodiaq搭載9.2吋娛樂資訊系統,整合車輛控制、藍牙連結、手機通訊、空調選單等功能;此外,本車還搭載了Area View全車俯瞰顯影警示系統,也就是俗稱的360度環景系統,透過四組廣角鏡頭(規格為1280×800像素/180度水平視角/120度垂直視角),可在中央顯示幕上顯示車輛周圍環境中的即時影像。
Area View系統可以顯示由個別鏡頭所提供的畫面,以及使用鏡頭拼接技術組成的3D鳥瞰圖,還具備路口盲點預視功能,駕駛可看到一般視線外的車流動態,以做出最正確的駕駛判斷。

這套系統同時支援無線Apple CarPlay功能,但目前試駕車上未見無線充電板配置,但根據先前試駕新一代Octavia的經驗,使用Type-C連接線充電比較有效率。

全新內裝飾板採用深灰色消光設計,個人覺得視覺質感優於小改款前的樣式。

並不像Octavia、Scala等車款採用中控螢幕整合調整空調系統的設計,小改款Kodiaq仍保留傳統式調整面板,本車搭載三區恆溫空調功能。

變速箱採用七速DSG規格,具備手動換檔以及Sport運動模式功能,排檔座後方可見電子式手煞車以及Auto Hold功能。

中央扶手打開後,內部空間相當充足,除了兩組具有止滑功能的置杯架之外,還有能放置鑰匙與小型物品的空間。

車門飾板也改為深灰色消光設計,並加入車門飾板縫線,照片中可見仍保留放置折疊傘的收納空間。

座椅造型看起來與小改款前相同,但原廠強調內部泡棉配置已有重新規劃,能帶來更好的身體支撐表現,電動調整功能同時具有三組記憶功能,對於偶爾家人輪流開車的狀況十分便利。


後座具備獨立空調功能,出風口下方配置一組12V插孔,底板中央的隆起依然明顯。

前座椅背仍保留折疊式桌板設計,旁邊還可拉出置杯架使用。

第二排座椅具有椅背傾斜調整功能,還可前後滑移18公分,便於第三排乘客進出。


椅背上方的拉柄可直接將第二排座椅向前滑動推至最前方,第三排乘客便可進出。

第三排座椅較適合用於臨時載第六、七名乘客使用,長途乘坐不夠舒適,不過兩旁仍提供置杯架與置物空間。

請身高168公分的媒體同業示範空間,第二排座椅在標準模式下,擁有充足的膝部及頭部空間。

如果第二排座椅位於最後方的位置,這位身高168公分的同業膝蓋會直接頂到前方椅背,若將第二排座椅移動至最前方,空間表現就如照片中所呈現;基本上,小改款Kodiaq並未針對乘坐空間進行重新規劃,仍維持先前的水準,通常在三名乘客加一位駕駛共四人的狀況,整體空間表現有出色水準,第三排座椅應急使用較為適合。

七人乘座狀態下,行李廂空間容積為270公升,而將第三排座椅傾倒之後,行李廂空間便可擴增至630公升,將二、三排座椅全數傾倒,整體空間達到2005公升。


將二、三排座椅傾倒之後,內部空間十分平整,對於載運物品或是有車宿需求皆屬便利。

行李廂旁設置將椅背快速傾倒的拉柄,另有12V插孔與掛鉤。

捲簾式行李廂隔板可收納於底板下方,傳統式備胎、換胎工具等物品也收納於此。

目前小改款Kodiaq共規劃引進1.5升TSI與2.0升TSI兩款動力設定,本回試駕車型搭載2.0升汽油渦輪增壓引擎,與小改款前的2.0升TSI車型相較,190ps、32.7kgm的動力輸出小幅調漲10匹馬力,這套動力系統搭配的七速DSG變速箱型號為「DQ381」濕式雙離合器自手排設定,具備順暢的換檔品質與良好的動力傳輸效果,0~100km/h加速成績為7.7秒、極速215km/h,平均油耗為13.3km/L。

這次來到清境農場試駕,既然都來到這裡,就乾脆直接開往武嶺體驗Kodiaq 2.0TSI 4x4的性能表現,車輛在三名乘客加上各自隨身行李的狀態下,上山時的爬坡力道十分充裕,利用方向盤換檔撥片手動降檔,退檔速度相當迅速並馬上獲得更直接的加速力,對於載運需求更大的使用狀況,我相信Kodiaq 2.0TSI 4x4不會讓人失望。

本車搭載的4x4四輪驅動系統在一般路況時,前後驅動力比例為96%:4%,這套四區系統藉由電子液壓控制多片式軸間離合器設計,可在前軸和後軸之間分配扭力,溼滑或低抓地力路面的驅動比例可達前後50%:50%,而在前輪抓地力較差的情況下,能分配前後驅動比例至10%:90%,在極端狀況時,系統最多可以將85%扭力傳送到單一車輪。

帳面動力數據小漲10匹,實際駕駛一段時間後,其實感受不太到性能輸出的差異(如果同場找來一輛小改款前車型應該還是能感受差異),但原本2.0TSI 4x4車型的動力表現已有出色的水準,從台中市出發一路開往武嶺的過程中,未有力不從心的感覺,想要偶爾熱血時相當稱職,若要以輕鬆舒適的方式駕馭,Kodiaq 2.0TSI 4x4無論在油門反應、引擎運轉順暢度方面都令人十分滿意。

小改款之後的Kodiaq 2.0TSI 4x4底盤設定同樣以舒適取向為主,懸吊配置採用前麥花臣、後多連桿設計,山區道路駕駛可感受到不錯的Q韌度,駕駛人感受十分安心,即使車輛看起來重心較高,但實際上過彎時的沈穩度頗有水準,帶給乘客的舒適度亦有良好表現。

事實上,Kodiaq在推出小改款之前,就已是一輛相當成熟的5+2人座SUV,出色的空間規劃以及夠水準的性能表現,加上整體配備水準相較於售價顯得高C/P值,若你打算購買一部可以全家出遊又可對應於露營、休閒各方面用途,相信Kodiaq都曾出現在你的口袋名單之內;這次推出的小改款車型,我認為在整體質感、駕駛輔助科技等方面皆再進化,並加入Type-C、無線CarPlay、Matrix LED頭燈等主流配備項目,使得Kodiaq更成熟又更全面!

Skoda Kodiaq 2.0 TSI 4x4 規格諸元表
引擎型式:直列四缸渦輪增壓
排氣量:1984c.c.
最大馬力:190ps/4200~6000rpm
最大扭力:32.7kgm/1500~4100rpm
驅動方式:四輪驅動
變速箱型式:七速自手排
煞車結構:四輪碟煞
前懸吊結構:麥花臣
後懸吊結構:多連桿
輪胎規格:235/50R19
車身尺寸:4697mm x 1882mm x 1655mm
軸距:2791mm
車重:1738kg
油箱容量:60公升
▋回文抽獎活動
活動規則:看完本篇文章後,回覆文章留下你對本篇Skoda Kodiaq 2.0TSI 4x4的觀點,就符合抽獎資格喔!但複製貼上別人的回覆內容,會直接喪失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獎品為汽車品牌原廠精品,共兩個名額。
抽獎回文活動截止時間至2021年12月17日中午12:00止,之後會抽出得獎人並在本篇文章內文更新得獎名單,請把握時機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