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難英雄 自傲是百萬分之一
過去政府以管制之名限制登山,去年因應民意開放山林,加上疫情影響,登山人口激增。今年6月屏東棚集山發生山難,獨自登山的屏安醫院副院長楊欣正失蹤多日,搜救單位出動上千人次搜尋未果,楊欣正家屬提供200萬元懸賞獎金,終在失蹤第10天,被蕭添益和夥伴洪華駿尋獲,奇蹟獲救,蕭添益成了救難英雄。但幾天後,有人指控蕭添益抄襲搜救路線,是在割稻尾。
蕭添益在我面前解釋:「說我們盜取路線?以我們的攀登能力,要去哪就去哪,不用人家告訴我。」他語調平穩,卻難掩一股神氣。多數搜救者會從山頂或最後聯絡點發散尋找,但他計畫第1天就用繩索垂降到最深溪谷搜尋,第2天到第二深溪谷,果然第3天,他們在第三深的溪谷瀑布旁找到失蹤者,「有人說他們搜過最深的溪谷,我不信,搜救軌跡會互相分享、避免重複,這都有證據。而且我們1天能攀登、垂降各1,000公尺,我敢說台灣不超過23個人有這能力,為什麼是23個?因為百萬分之一。我就這麼自傲,如果你有這種能力,我一定知道。」
言談霸氣的救難英雄個頭卻出奇嬌小,60公斤的精瘦身材,相襯之下有雙又大又黑的手掌,指頭粗礪得像山谷皺褶,皺褶自手臂趨緩綿延至頭頸,轉成飽經風霜的細紋,布滿剛硬線條的臉部,色彩斑斕的頭巾使他整個人精神矍鑠, 他年紀的確不小,56歲了,會知道要從山區下切深谷尋人,只因他也曾從人生路上跌落至谷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