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兩烘乾老橘皮 wrote:其實老年人與年輕人最...(恕刪) 說的沒錯,一堆人一直在說老人家爬的比自己快,那可能是自己體力沒有比老人好?我去爬一般的山,就沒看過那一位老人超過我?我覺得人老了,去爬一般山健身是正常的;但去等級比較高的山,不管是否體力OK,至少隊內要有一些青年人,才能處理突發事情!
12兩烘乾老橘皮 wrote:"南三段"素以最艱險...(恕刪) 請不要以年紀來評量是否有能力上高山…就像在跑馬拉松、騎單車、跑三鐵…等運動上,年輕人落後中老年人一大截的還是大有人在~南三段說難不難,只是時間長了點,只要不趕路摸黑,大致上是不會有太大問題。當然如果遇到突然的天氣大變化或下雪就另當別論了。會走上南三段只有二種人:一種人是來過的人,另外一種當然是沒來過的囉~以下是該登山會(台中縣登山會)的「平衡報導」,參考一下:http://www.tcsmc.com.tw/news/news_open.php?id=238如果對北一段康吉成自己的「平衡報導」有興趣的話,請參閱:http://kangcc.net78.net/20111120_events.html
nijawang wrote:請不要以年紀來評量是...(恕刪) 很多事情是相對性與比較性,就算是人也一樣.而且也符合比例原則.其實老年人與年輕人最大的區別在於:老人對於臨時突發狀況的耐受力相對地薄弱.君不見有時體力強健的隔鄰老人家,突然間就因病掛掉.而山中各種狀況多,南三段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實在是很難想像,像類似感冒的小毛病,可能就會要了老命.我一再強調,年紀大如70歲,無論在"反應力","耐受力",都相對於年輕人弱.
第一次知道01也有登山版這件事若「報導屬實」,我覺得跟登山者的年齡大小無關,反而跟領隊帶隊的風格有較大關係.不是高齡者就不能走高難度路線,而是領隊沒有為他們做好準備.不然,視障者連路都看不到,那就該乖乖關在家裏了,可是不管國內外,都有登山團體帶隊協助視障者登高山完成心願.不管隊員的年齡如何,帶隊的人本來就該根據成員的身心狀況安排適當的行程及支援人力物力,根據這篇報導來看,即要組「千歲登山團」,那就該為這群老人找更多協力人員甚至隨隊醫護人員,不然就不要開這個隊.行程中已有三員身體不適,卻還硬要前行,要人自行下山,這也太隨便了.整個說來,會出狀況領隊要負最大責任.
14樓的連結要看一下喔~以下是該登山會(台中縣登山會)的「平衡報導」,參考一下:http://www.tcsmc.com.tw/news/news_open.php?id=238壓力鍋 wrote:第一次知道01也有登...(恕刪)
看過了,但還是覺得滿扯的.是我的話因為我是比較反對獨登,會請他自行組隊,不要有任何瓜葛.不然像這樣惹來麻煩還真是悶(連結中的陳述有提到基於多年好友還是為其代辦入山証,但沒說是同一名單一起辦還是將分開來辦.若是一起辦,那就是同一隊,說實在領隊脫不了責任).
看完了千歲登山隊的平衡報導,受難者本人和登山隊,仍然不盡"理想"但,怎樣才能做到最好?除了簽契約,還有哪些辦法讓自己不成為大家的負擔?看到登山隊的聲明,腳傷似乎已是舊疾,如果經濟許可,請一位能把自己架著下山的年輕嚮導似乎是最"理想"的方式爬山前就要做快樂撤退的計畫(絕對不是招直升機來救的計畫)想請問愛山的各位,有想過自己未來要如何退休呢?另一個問題似乎無解.......媒體捕風捉影,不實報導,是有受到什麼壓力嗎?限時截稿?還是編輯有問題?
說實在,我60幾歲的公公體力也是比我好,但我可不想等到70歲才去爬南三段…基於做人的基本道理,把老人家單獨丟包在中央山脈的中央地帶,實在是有些不妥,我是常聽說有人在林道被丟包啦,不過在瑞穗林道遊蕩8、9天,實在是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