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登山知識 秋季虎頭蜂的防範


pizza wrote:
叮了五十幾下,還可...(恕刪)


難道真的帶了神奇麻油

關於神奇麻油與蜂蛹的療效,希望原文有所根據,不要誤導人,山上誤判情勢可能是幾條人命


戶外作業虎頭蜂攻擊預防手冊 -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中華民國一零四年一月編印
www.ilosh.gov.tw/media/2303/f1439526327506.docx

大量螫刺,全身性中毒反應:
當遭蜂螫刺數目多過20〜30針時,有可能引起全身性中毒反應。蜂螫刺數越多,毒性越強,致死率也越高;此種中毒反應是延遲性的,常見到傷者被送到醫院時生命跡象尚稱穩定,但後續卻發生凝血障礙(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症 DIC)、代謝性酸中毒、急性腎衰竭等合併症而致死。
由於對中毒的機轉不甚清楚,所以醫院僅只能針對併發症使用支持性療法,能度過危險期才有機會存活,致死率很高,過敏性休克的治療法效果亦不佳。當然,原已被激敏化的人,螫刺也可能合併過敏反應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

題外話,沒想到政府有這種手冊..
levis-501xx wrote:
關於神奇麻油與蜂蛹...(恕刪)


+1

levis-501xx wrote:
關於神奇麻油與蜂蛹...(恕刪)

這文章多年前就看過,登山經驗用偏方私下傳頌未嘗不可,但站在登山敎育立場,文中的氣旋和神油勘稱絕妙,連我在山區也隨時預備撿樹枝製造氣旋,僅見於卡通場景,晃一晃丟出去,然後蜂擁一起墜谷!?
這什麼登山學校未來應該會開「丟棒棒」訓練課程!
轉不好多一絲氣流到自己,註死!

公家機關有一些研究,但是否資訊公開就看狀況!曾經在多年前看到農委會的土石流潛勢地圖,硏究之精細啊!但資訊必須活用。

ps、個人野外被蜂螫,都是瞬間兩苞以上,很難應變,大概就遮掩和見機遠離,不可能協商的。而能看到巡邏蜂,通常沒有什麼狀況,但要提高警覺,相信被螫的人都是出奇不意的!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pizza wrote:
叮了五十幾下,還可...(恕刪)




2227995 wrote:
神奇麻油這樣有塗太多嗎?...(恕刪)


>>>

貼這圖 , 去閒聊八卦版比較合適


我自己是準備艾來 180MG一排及泰諾的強效止痛藥

放在背包

在山裡被蛰 , 除了服藥 , 就是找冰涼的溪水冰鎮緩解

再不行就要儘速就醫了


我在野外遇到 , 通常會有偵查蜂在身體附近盤旋

虎頭蜂的振翅聲很大

這時最好是停下腳步 , 不要說話 , 也盡可能的動作輕

甚至蹲下 , 觀察偵察蜂的動向

如果在你身邊排回不去 , 甚至數量變多

建議就不要再前進了 , 最好撤回

escudolin wrote:
>>>貼這圖 , ...(恕刪)


土蜂.藏在土裡

Youtube


ETHANWEY666 wrote:
幾十年前
有一個男老師帶學生郊遊遇蜂
男老師脫光衣服以自己身體餵蜂...
後來有拍成電影


好快~31年了

陳益興老師如果還在 也70歲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