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攻志佳陽大山迷路.....男女登山客獲救


2227995 wrote:
點我點我:單攻志佳...(恕刪)


看了一下內文 原來是在3.1K處 司蘭界溪岔路迷途
上星期才剛走過 在被沖毀的四號棧橋處拉起了封鎖線
大膽的假設 應該是在這走錯路吧


若假設成立 要杜絕這類的事情再發生 除了登山客必需攜帶GPS外
面對地貌的變化 國家機器也應該有所做為 若能修復 當然是更好
至少 也要在這些因天災所致的地形變動處 增加警示牌
E220_estate wrote:
看了一下內文 原來...(恕刪)

這是一個很需要平衡的課題。
即使國家公園內,部分路段還是需要登山步條方便指引(省判路時間),如岩屑裸露地,像南湖步道主線OK,而主南上主峰,若沒走過沒人帶又有霧氣,還是要自行判斷,而上圈谷直上東峰也是。

所以沒有下載航跡,這henri大介紹過的「保命符」,強力推薦!
最容易上手的保命符。Map.ME,沒有的人手機快拜(安裝)一個備而不用。



如果他們有,自行脫困機率應該有90%以上,當然心理和經驗才是決策最主導的因素。

夜間或濃霧的溪谷或溪床找路是最可怕的,有回一日流興,下山在夜間溪谷找路(後來有腰路),真的太極限了,林克孝説曾經在夜間溪谷看到泰雅老婦唱歌帶路。

獨自夜間溪谷露宿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在不熟的場域,最好上攀一些離開溪底,遠離岩石迴聲的地方過夜。

保命符除了GPS,另一個就是擁有隨時隨地可以過夜的簡單裝備和能力。

本日上山沒什麼收獲,崩壁又多了幾個,順手摘了幾片,配上乾扁蒜頭、過期豆豉、自製辣椒。


查了一些資料剛好看到日本的山旅,景致似乎很棒。(帳篷密成那樣,晚上應該很大聲?)
http://kiccyomu.net/sp/hououzan2015summer.html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E220_estate wrote:
...要杜絕這類的事情再發生 除了登山客必需攜帶GPS外
面對地貌的變化 國家機器也應該有所做為 若能修復 當然是更好
至少 也要在這些因天災所致的地形變動處 增加警示牌...(恕刪)

如果地形有點變動就有人搞失蹤,
那如果你是 "國家機器", 你要不要地形有點變動就封山?
越來越多太過郊山化的高山步道反而讓許多新一代的登山者有自己已經有很多登山經驗足以嘗試更難路線的幻覺.
以前沒GPS 沒人管 沒人修復 沒牌警示的年代是怎麼爬山的?

反過來說如果有人可以地形不管怎麼變動困難, 沒GPS 沒人管 沒人修復 沒牌警示, 山照爬的好好的,
那為什麼要封他的山?

到最後還是每個人要為自己行為負責.
>>回程因天色昏暗及步道路徑不明顯而迷失方向

該不會沒帶頭燈吧....
不管有無過夜或是摸早黑,我爬山一律都會帶著頭燈

還有離線地圖APP HIKINGBOOK狠方便啊~
jellyzeri wrote:
>>回程因天色昏暗...(恕刪)

其實一旦陷入迷途而未在短時間內覺察,入夜有頭燈仍難返回正途,然而過一夜天亮後將有新視野。
自己在十多年前開始反覆訓練獨自夜行,最近的一次暗夜迷失叢林是第一次到密集穿梭又蕨類掩路的獵區,迷途時有些興奮,因為可以解題。不過憂喜參半,後來來回走找到一個小缺口左切。Gps輔助大方向,最後還是回歸現場判斷。

1丶GPS備而不用
2丶頭燈不是越亮越好

有時看部分玩家在追求高檔裝備分享時,很想順便給其它邊緣實力山友建議:回歸本質善用工具自我訓練。
真正的山野能力是基本夠用裝備加上無形的資源,當然也並非一味帶過多的裝備。
在科技進步之下,感覺bartholomew所説的「幻覺」確實存在,分母變大了,有狀況的分子特別容易展現,
以松羅湖迷途事件時有所聞,而網路之後,莫約2000左右有一高雄女大學生獨自前去,山中迷途過夜,後來在一獵寮渡過且得救,然十多年後,相約之男女,在科技發達資訊流傳便捷下,竟然可以迷途用手機求救卻沒有安裝GPS圖資。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媒體報導..
科學研究顯示 "依賴 GPS 導航使人變笨" 更沒有方向感.
"變笨" 應該是媒體的灑狗血式下標.
但還是可以參考一下
http://3c.ltn.com.tw/news/29430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