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想法跟 sylvia 大一樣, 只是在這個網路人云亦云, 三人成虎的民粹年代, 換個如下的假想劇本看看 :"剛開始領隊陪著女山友一起走, 後來看到風雨太大這樣耗下去遲早兩人都會完蛋, 所以拋下女山友自行加快腳步趕往紮營地求援; 最後領隊活了下來, 女山友一樣沒救回來...."你看台灣的輿論會怎麼修理那個領隊 ?! 法律會怎麼好好制裁他 ?!我覺得這是一個長期累積下來的理盲, 民粹, 間接言論殺人的問題; 該領隊或許也預期到了如果自救的後果; 如果他不是抗壓性特別強, 能夠某種程度的屈辱個幾年, 那就會是這樣的結果.
街角的癡漢 wrote:剛無意看到能高縱走山...(恕刪) 人掉到10度的水中沒有保護措施不到3小時就掛了有意識能執行特定行為的時間更短在高海拔地區即使是夏天晚上氣溫也不過1x度遇到惡劣氣候全身濕透和泡在水裡沒甚麼差異濕透時再好的裝備也大概也頂多類比溼式潛水服的防寒效果多撐幾個小時而在高山要找到遮蔽以台灣路線大都是沿著稜線走的情況下很難找到臨時遮蔽場所那怕只是一面幾公尺高的土坡而另一個天然遮蔽場所森林在台灣往往牽扯到下切、沒訊號、陡下、脫離搜救路徑也是另一個殺手至於Gore-Tex這些頂級裝備樓主可以試試冬天雨天穿雨衣戴著N95口罩背20KG走個5公里有機會看到衣服冒煙但更大機率是最後內溼外溼所以除非在狀況還沒變糟糕之前就先行迫降不摸黑或計劃性摸黑不然等想要執行緊急迫降時大多已經太晚了沒體力、沒光線、沒視野、沒空間有裝備也沒用
街角的癡漢 wrote:剛無意看到能高縱走山...(恕刪) 個人看法是對山的不了解去問完百好幾次的高手對山了不了解山他們的回答可能會是不了解因為在山上不管是地形或氣候都是千變萬化台灣沒有極寒或是沙漠地形但是卻有極大的溫差變化跟快速變化的雨勢台灣沒有大峽谷但是有險惡破碎的稜線在很多路線上其實很有可能旱季是沒水源的在海拔3000以上的區域其實要找到能吃的東西其實寥寥可數呀就算有野生動物你也沒器械跟能力抓到呀台灣山難很大部分是迷途及失溫造成的所以要如何避免迷途跟失溫是對於登山客應該是必修學分才對這次領隊失溫不知道有沒有想過要如何避免?個人經驗在負重高強度的運動下不管怎樣的衣服結果都是內濕外濕先前有次12月去奇萊主北碰上下雨溫度逼近0度走到成功山屋已有輕微失溫狀況一直發抖大家果斷的決定下撤回到登山口換上乾爽衣服在車上吹暖氣經過一個多小時身體才回暖沒繼續發抖那次真的感受到失溫的恐怖個人想法如果有避難毯或是大垃圾袋能讓身體不要繼續遭受雨水侵襲然後在袋內用攻頂爐或蠟燭烤火也許有機會撐到別人來營救當然這只是個想法沒實際去試驗過不確定是否可行我認為登山很多山難都在天候不佳情況下發生在擬定登山計畫時就該擬定撤退條件跟確實執行當看到這些山難的同時我們也該檢討自己要如何避免跟應對這種狀況
街角的癡漢 wrote:有次半夜去爬夢幻湖才小小一段我就覺得很危險了一邊沒護欄 掉下去就直接滾到停車場了 ,前陣子從台中梨山騎機車走力行產業道路到南投水里,遇到超級陡坡,山泉水流出來,路面溼滑,也是一邊沒有護欄,下坡小心再小心,還是膽顫心驚,山難的發生,是不分年齡和身份地位,把垃圾帶下山,山神才會保佑你吧!
台灣山難低溫致死其實不多主要還是墜落(摔死)低溫致死都是次因主因是墜落、體力不繼、外傷或高山症...等山難發生的類型原因與急救處理實務墜崖跌落─﹝約41%﹞無論死亡與受傷次數均居首位,肇因岩壁濕滑崩坍、棧橋折斷、支撐點固定點確保繩等鬆脫斷裂、路面積雪結冰、強風摧殘以及個人登山素質習慣不良和經驗不足所致玉山國家公園2023年山域事故人數分布資料來源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