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531215 wrote:
新竹縣國中老師葉乃菁...(恕刪)
小弟雖然只能事後假諸葛一下,但是對於媒體的報導實在寫得很難看,把所有責任都搞得像登山者的錯,扭曲了很多事情,看不過去
(還把人家全都肉搜出來,然後搞得人家滿身臭,接著拍拍屁股就走了)
這次事情說實在是登山中運氣不好遇到颱風....就單純這樣而已
這位葉小姐它們這次走的路線是應該是馬洋山接大壩聖稜線
應該從新竹鎮西堡登山口出發
經過馬洋山、大霸、巴紗拉雲山、布秀蘭山、素密達山、穆特勒布山、雪山、七卡、登山口結束
預計行進時間7~9天,報導中說它們從28號申請入山證從馬洋山進、8月2日從七卡出
幾點分析
1.根據行程,她們應該27號就會從鎮西堡登山口出發,28號進馬洋山,如果要更充裕的話應該26號就會在登山口停車場夜紮,26~27號應該連低氣壓都還沒成形吧?我想登山者不是神,應該沒辦法未卜先知有颱風要來吧?
2.在台灣山中長天數行程中,手機不會長時間開機很正常,因為山區中"很多"地方根本沒訊號,開著只會一直浪費電,因此即使帶著行動電源等備用電也會節省使用,重要度僅次於水(手機很多可以提供GPS資源、光源,緊急時候幾乎跟糧食同等重要),所以定時定點連絡是正確的做法,而說失聯,有登山遇過風雨的人知道,即使沒有颱風,山上的風雨在很多時候都會強到不敢拿任何不防水的電子產品出來用......真的即使沒有颱風,所以可想而知,必須等到紮營避難穩定下來才考慮連絡,甚至避難地點也不一定有訊號能夠連繫,所以才只能用簡訊來傳遞訊息
3.當她在避難點回報的時候是8/3下午兩點在素密達山屋,到素密達代表已經走了約3/5的行程
整個路程上,比較好的避難點過了中霸山屋以後,大概只剩素密達山屋了,這個時候依照腳程應該是7/31~8/1號,風雨勢應該開始變強的時候,只能避難無它能改變的事實
4.為什麼會有通報?是因為葉小姐他們有依照正常流程申報入山入園,所以並非違法入山,而他們的行程即使知道有颱風,也沒有辦法撤退,因為7月30號發布海颱警報,即使知道了又怎麼辦?剛好卡在巴紗拉雲附近,往回走要2~3天而且要面臨風雨,往前走,前往山屋避難點也要面臨風雨,能怎麼辦?往前走啊......
老實講,我覺得葉小姐她的處理並無不妥當,救難隊的處理也無不妥當,因為救人黃金72小時本就分秒必爭
只是我們的媒體嗅到連續兩次搜救就像聞到血一樣,把登山者寫的臭不可聞,一切都是颱風天還要爬山的錯
請大家不要看到媒體的文章就被操弄一面倒,靜下心來想一想、懷疑一下可信度、查證一下資料
爬山的阿光 wrote:
...(恕刪)
再舉一個例子, 優勝美地(Yosemite)國家公園救難隊, 除少數管理人員外, 都是自願性質. 平時是常駐無給職, 只有從事救援任務時, 才給付鐘點費. 但篩選過程嚴格, 故個個都是年輕的登山好手. 對他們而言, 這是一個證明自己的挑戰, 也是一個很好的履歷.....
http://www.friendsofyosar.org/index.htm
這樣反過來是懲罰守規矩的登山者!
有些縱走行程在入山前確實天氣良好,颱風也還未形成,
颱風形成後,已經發布海上颱風警報,
就不應該再入山了!
其實大家都不自覺,由於從明朝中期開始的幾百年鎖國政策,
華人其實非常膽小,連心都被鎖住了!
登山,攀岩,溯溪(我說的是正規的溯溪,會打岩釘,架繩,...等高級技巧的),跳水,獨木舟,風浪板,衝浪,...,
這些稍微具有技術性和危險性的正當運動活動,都被很多人視為洪水猛獸,
好像從事這些活動,就會造成社會成本,
所以只能在網吧吹冷氣打怪才是又安全又刺激又不會造成社會成本的活動嗎?
人類的老祖先若是也這麼膽小,
人應該早就變成像地鼠類的穴居動物了吧,
也不會有目前的人類文明了!
另外,個人覺得大家都要有基本的邏輯概念,
這些颱風天入山的人若需付搜救費用,
那我們應該要求所有酒駕,吸毒,搶劫,竊盜,...等作姦犯科者,
也要付出警方出勤,醫療救護等代價,
而且要處理懲罰性罰款,
那才叫社會公平正義!
不要因為某些運動少數不守規矩的人就抹煞了整個運動的正當性,
那是否某些運動員賭博,吸毒,就要把這個運動禁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