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事者的家屬及親友, 甚至留守人並未致電任何單位求救!!
2.當事者的路線, 會進入雪霸國家公園
登山過的人都知道, 雪霸的系統就是會提前聯絡留守人
告知留守人通知登山者不要入山, 或撤下山!!
3.颱風來前,當事者已經在北段山脈,
後來進入雪霸國家管轄範圍, 雪霸才開始通知
4.再一次強調!!! 人已經在山上,食物充足, 聯絡不到
颱風天要下撤比較安全?
還是待在山屋比較安全?
5.也再一次強調!!
後來不知道是哪個國家單位(救難?雪霸?)開始發布消息!!!
說有人在山上還沒下來....
然後開始放話, 救難要花多少錢!!
救難多怎樣!@#$$%....
6.媒體會知道有人在山上, 救難準備啟動
官方誘發布一些消息``又是她...@#$%...``給媒體
媒體當然瞎掰了!!!
7.當事人後來待颱風過去, 立刻找到可通訊點
聯絡留守人...
事件大致就是如此
======================================================
麻煩, 沒在爬山的人
不知道事情去脈
不要在那邊講得自己多了解我們的救難體制
也不要在那邊批評當事人了...
事實上, 一切都處理得算恰當....
誰對誰錯
我是覺得都有!!
yenchunwang1427 wrote:
其次提到,尤其是消防單位,都很喜歡搶功勞。他們是很辛苦沒錯,但是很多山區搜救的案例,背後都是民間搜救單位在出力,例如非常重要的判別位置,但政府單位在媒體前搶盡焦點,以為都是他們的功勞,順便把過失全部推給登山者。尤其一開始報失聯,政府單位常常阻擾家屬直接和民間搜救團體聯繫,辯說會妨礙搜救工作進行,令人大惑不解,我看是怕功勞被民間搜救單位搶走被砲所講出的推卸之詞。之前有山難的例子就是原本有救被消防隊爭功心態害死,拖到最後沒救才請山青去找,結果找回來的已經是屍體。
說真的消防局真的要從事山難救助,好歹也成立一個專屬單位,人員好好的去登山受訓再來談救人。
騎單車的人, 有很大一批人
也從事登山活動!!
登山的風氣
這些年增長的很快
其實有必要增加消防系統裡的山難救助
dodolon wrote:
我對這次事件比較好奇...(恕刪)
歐陽老師這次是帶奇萊山的團,跟葉小姐是不同路線,基本上人多的團大多相對登山難度較低、後撤較容易
但是葉小姐是馬洋接大壩I聖行程有7天,難度與時間跟歐陽老師它們的行程無法比較
而同伴後撤這點實在很攏統,是熟人?不熟的人?這兩點就很難辨別了,像有很多人會因為車資與入山入園證等關係,而集資包車或一起辦證,但入山後是完全各走各的......因為每個人排的行程或腳程並不相同
因此這必須由當事人自己出來說明釐清
救援行動也並非在颱風襲台期間展開,而是等到颱風離開,氣候穩定救難才能行動
並不是要救難員冒著生命危險去救援
基本上任何救難原則第一條就是,救人前先保護自身安全
這點對於水上救生、山難救災、火災救災等等都是第一優先的
所以救人就要讓救難者冒生命危險這一件事.....只會在電影裡面看到
大前天葉乃菁(37歲)的曹姓男友向竹縣消防局報案後,竹縣勤務中心先傳簡訊給葉女:「平安嗎?人在哪裡?」搜救人員並於前天一早搭直升機入山搜尋,但沒發現蹤影;所幸當天下午葉女回傳簡訊:「我在素密達山頂,我很安全。」昨下午台中救難人員已在雪山東峰接到葉女,今可下山。
--------------------------------------------------------------------------------
遭男友撇下獨行
曹男指稱,上月28日他和葉女自尖石鄉馬洋山入山,準備從大霸山區走雪霸聖稜線南下,從台中七卡山莊下山;第二天兩人吵架,他回頭下山後,得知颱風來襲,打電話勸葉女快下山,但葉女負氣掛電話,大前天她沒按預定時間下山,電話又關機,曹男趕緊報案求救。
竹縣消防局指揮中心主任戴荏國說,葉女申請核准入山,竹縣災害應變中心上月31日中午發布限制入山,故葉女並未違反《災害防救法》,不過將建議中央修法防範。
記者林師民、王智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