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l69 wrote:千萬不要期待他的鞋...(恕刪) 有這麼糟糕嗎@@今天才去outlet試穿帶了一雙回來試穿了北臉的鞋底太硬Columbia的OutDry沒試穿但是看大底也是屬於硬的OutDry標榜有防水和水壓測試可能剛好用重物壓著會導致進水吧??最後買了Merrell因為比較好穿...
下週三要去北海道,現在下大雪所以急著想找一雙鞋子。原本是中意這雙NIKE LUNAR FORCE 1 DUCKBOOT,結果在彰化怎樣都找不到。在彰化的動力主義找到這雙有防水的merrell,不過爬完文之後整個對這雙鞋沒有信心了...不知道各位板大有沒有建議的鞋款是防寒兼防水的中高筒靴、預算在5k以內呢?
23187 wrote:有這麼糟糕嗎@@今...(恕刪) 真的...很糟糕你看整棟樓只有樓上hob5378兄的鞋子有防水效果,買merrell要有防水效果需要有抽中鞋王的運氣才行。我現在是穿adidas,穿兩個月後大雨數公分積水行走測試三分鐘OK,不過他有些鞋型比較窄,要注意是否合腳型。
不管是用PU膜、SYMPATEX的TPEE/TPEs膜、GORE-TEX的TPFE(鐵氟龍)膜來製成防水鞋,製程都是幾乎一樣的,其實本身膜料的防水性都是沒問題的。他們都是先製成平面的防水膜+基材的材料,然後靠著裁切、車縫(或是熱熔)拼接、然後在拼接車縫線上貼上止水條,來製成一個立體鞋型的防水套。再提供給製鞋的業者做成防水鞋。會漏水的原因主要就是,車縫線的止水條沒貼好、或是在加工製鞋的過程中造成防水膜的破損(防水膜厚度僅0.03mm左右,甚至更薄,而且鐵氟龍膜是沒有彈性的,在拉伸、摩擦、撞擊下極易損傷)。而且鐵氟龍材質本來就非常的不好貼好止水條。而成品也無法全面品檢,大多都是抽檢,就會有不良率的問題。基本上只要鞋內會濕,就是防水層已經有破損了(除非是水從鞋口進去或是因為虹吸現象從鞋面高繞過鞋口濕進去)。而使用後如果出現漏水,那就是防水膜已經因為行走的過程中的扭曲、曲折造成損傷。特別是腳背行走時會曲折的地方,還有就是鞋底因為承受整個人的重量,摩擦力更大!還有防水套的的車縫處的止水貼條損傷等原因。在沒有彈性的基材承載下(這個很重要,基材有沒有彈性,測出來的數據與意義差很多),只要防水膜沒有漏洞,基本上要達到 JIS L1092 10000 mmH2O以上,都是輕而易舉的事(彈性拉伸越好的材質,測到的數據將會越低)。再來,這些材質並沒有所謂的"透氣"這個數據,因為微多孔隙太小,根本測不出透氣量。基本上測的數據都是稱為"透濕",意義是一定面積的材料,在一定的時間內,能透過這層材料的水量有多少。目前最常測試的方法主要還是"JISA1""JISB1""ASTM"這三種(簡稱)。各種材質會因為不同擴散水氣的方式不同,而在不同的測試方法下各有所長。還有,試想不管是衣服還是鞋子,貼近皮膚的部位是密封的,另一邊才是曝露於空氣中,這樣的狀況空氣怎麼可能從外到內或是內到外的流通?所以透濕的原理都不是靠空氣在防水膜兩邊的流通,而是靠著水汽濃度(濕度)的不同而進行擴散。因為體溫通常比環境還高,所以會加速衣服或是鞋子內的濕氣往外擴散出去。而擴散到防水膜表面的的水汽會被空氣帶走,於是就換不斷地將水汽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