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常單車旅行,因此想將住宿費轉為投資裝備,
目前的需求睡袋希望是
羽絨填充
重量小於1500g
價格低於5000元
可以撐0℃環境(後續可能去嘉羅湖、水漾...等中級路線)
目前看中【Lirosa AS600B】這一顆,除此之外前輩是否有更超值的可推薦。
文章關鍵字
秀山莊自有品牌羽絨睡袋不錯,價格是樓主接受的範圍
羽絨填充量從600g~1000g不等..蓬鬆度應該有600
耐寒度應該可到-10度
整體重量都在1500g以內...
小弟也是買他們家的睡袋覺得品質還不錯,預算有限可以參考
不要問我為什麼~因為哥哥我還要.........

pointchi wrote:
最近因常單車旅行,因...(恕刪)


小弟用Lirosa AS400L的
其實價格多了幾百塊 但是真的很小很輕
可能也是體質比較不怕冷
保暖度也很不錯
小弟我是用台灣億大的羽絨睡袋

如樓主的需求,如果以後是背包登山用途

那麼,真的會很在意睡袋的體積和重量

像小弟我有另一顆600cu/600g 總重1500g,這顆和700cu/600g/總重1150g 擺在一起比較
很明顯的就Low掉了,而且後者保暖度還優於前者

登山用途要人力背負,你會連收納袋輕個50g都斤斤計較

兩顆相同保暖的睡袋,差了400g 體積大了一罐小礦泉水瓶

這不是代表說我體力好多背400g沒關係
要換個觀念想: 省下的400g可以換成背水或食物或一個簡易避難外帳,就算遇上山難我可以多撐二天

由這個方向去想,多花個一兩張,買個高一等級的睡袋,似乎就值得了

依我的了解,睡袋當然是越貴越輕越小包,但是他的CP值也有一個極限
在某一個等級過後,要多花很多錢,才能再輕巧一咪咪而已

我覺得,顧慮錢包和睡袋等級,還有樓主說的0'C環溫
我的600cu/600g睡袋,說實在的,有一次帳篷外4度,帳內10度,單穿長袖內衣+薄長褲
腳部還是會冷,上半身不冷,剛剛好
所以如果是帳棚內0度,我會去挑個700cu以上/ 填800g/ 總重1400g以下 的睡袋 (億大好像有類似規格)

另一個偷輕方法是,去這種地方通常也會帶羽絨衣,這件羽絨衣通常省不掉的
我有一次去爬山,山屋11度,我偷輕只帶250g羽絨的睡袋去(可以擠成好小一顆)
然後穿著羽絨衣一起睡,也是撐得過去

感謝前輩說明,目前就就在荷包與體力間掙扎,Lirosa AS400L....,原本也在我的下手目標中。

前陣子有去過桃園秀山莊看過幾款睡袋,有一款價格與重量和我的需求差不多,忘記當時看得是否為自有品牌,可是觸感不好(反正就是怪,很難形容)。
之前蒐集資料竟然遺漏台灣億大,剛剛看了一下似乎蠻不錯的,不知是否有官網或是完整型錄可以瀏覽。

CWC20030205 wrote:
小弟我是用台灣億大的...(恕刪)
Lirosa AS400L 自有品牌
淨重(不含外袋) 800g 1300g
絨重 400g 800g
絨毛蓬鬆度 780CU.INCH/OZ 700-fill-power
適合溫度 -8℃~ -1℃ ~ 9℃ 0℃ ∼ -5℃
價格 5300 4200


小弟這兩天逛了幾家登山用品店,店員都很熱心幫我解說與建議,其中有點比較納悶不方便問店員,以表格中兩種為例.
理論上絨毛蓬鬆度越高,絨毛越多越能保款,可是L牌的只有400g的絨毛卻能比自有品牌的保暖度高,請問這就是所謂的技術嗎.

pointchi wrote:
Lirosa AS400L 自有品牌
淨重(不含外袋) 800g 1300g
絨重 400g 800g
絨毛蓬鬆度 780CU.INCH/OZ 700-fill-power
適合溫度 -8℃~ -1℃ ~ 9℃ 0℃ ∼ -5℃
價格 5300 4200


小弟這兩天逛了幾家登山用品店,店員都很熱心幫我解說與建議,其中有點比較納悶不方便問店員,以表格中兩種為例.
理論上絨毛蓬鬆度越高,絨毛越多越能保款,可是L牌的只有400g的絨毛卻能比自有品牌的保暖度高,請問這就是所謂的技術嗎....(恕刪)


這些講起來長篇大論,數據可以客觀表現出性能,數據也能殺人,要重視數據但是別沉迷於數據

以重量為例,我一顆睡袋標示1500g實秤1510g,他外袋就重接近100g,另外一顆750睡袋,實秤770g,外袋重20g,廠商的數據標示也許都有某些技巧學問

甚至有些數據我合理懷疑是亂標的:

比如說,同款睡袋,布料相同,入絨600g總重1200g,入絨800g總重1350g
既然是相同材質,那麼多入絨200g,總重只增加150g ?
你說是秤錯嗎? (1350比實際1400 更輕量還要更新引人)
還是偷工減料? (秤起來真的就只有1350,合理懷疑入絨不足800g)

好!! 我們相信廠商重量標示的都是對的前提,來討論

原則上,入絨重量和蓬鬆度都是保暖的重點
我們要的是羽絨澎起來之後的體積,阻絕了冷空氣
而大致上可這樣判斷:
600g蓬鬆800cu
和800g蓬鬆600cu
這兩者,澎起來的總體積是相同的,所以理論上保暖度也是相同

可是,前者的好處為: 羽絨部份的壓縮體積小了25%,而且重量也輕了200g

另外,形狀和大小也代表著保暖度,包得越緊密,身體在睡袋裡空隙越小,就越暖,填絨量也可以少一些,布料也可以少一些,所以大小和形狀也重要

可是大部分的人也很在乎睡袋要寬敞才好睡,寧願犧牲保暖度,也不要睡得很彆扭
如果是可以適應那種彆扭的感覺,那我真的認為也要好好挑選睡袋的形狀和size

除此之外,保暖度是取決於蓬鬆度和入絨量

一般來說,這兩者相乘就等於保暖效果,但廠商宣稱的保暖能力差異很大,有些廠商比較老實,有些比較誇大,別太相信這些溫度標示,一分錢一分貨,蓬鬆度和入絨量幾乎就完全代表著保暖度


每個人的冷暖感受度不同,而且差異頗大
我以前身體好的時候,0度時用的睡袋,讓我怕冷的老婆用,15度她都喊冷

但是以普通標準來說,要真的使用在室內(帳內)環境0度,400g,800cu是不夠的 / 800g,700cu應該ok但是腳部會越睡越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