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8 更新------------------

最近上了高山醫學的課程
將所得到的一些重要資訊跟大家一起分享
其中, 更包含大家常犯的錯誤觀念(我自己也信以為真的錯誤觀念)

希望可以進入這一個樓層, 大家可以一起討論自己在高山(或中級山)曾遇到的狀況
以及如何解決?
======================================================================

首先要給大家的資訊是...
高山症狀主要分二大類
一是急性高山症, 二是高山肺水腫

1.高山症狀的判斷有簡易幾項
通常爬高山(定義是2500M以上),
半多數人會伴有輕微高山症,如休息時心跳快, 頭痛, 噁心, 食慾不振等等
少數人在長時間或多天待在高山, 會產生更多高山症狀, 如持續頭痛, 上吐下瀉, 暈眩,
更少的人,會發生急性症狀, 如頭痛加劇, 腦水腫, 發燒,等許多影響身體機能的症狀
這邊沒有列出許多症狀, 但有一個主要原則!!
在高山上如果開始出現任何非外在傷害的身體不適, 都先把它當成高山症看待處理,
最有效的方式是下撤, 服藥通常只是短暫解決
只到確認不是高山症, 才尋找其他處理方式

2.高山肺水腫
雖也是高山症狀, 但不同於急性高山症(如腦水腫)的途徑
高山肺水腫的發生, 可以跳過高山症而直接發生(也可能一起發生)
通常症狀為: 咳嗽, 休息時呼吸不舒服, 休息時仍持續喘氣,
運動表現急速下降

這也是我想給的資訊, 少部分人的呼吸系統無法適應高山氣候
在長時間及多天處於寒冷高山,過量的行進負荷, 常會導致呼吸出現問題
卻因為一開始只是咳嗽或過喘, 而以為是初期高山症的關係
而不會當作是肺水腫...

如果在高山上,出現肺水腫的初期症, 最好的方式也是下撤
藥理的方式, 通常也只是短暫解決...
====================================================================

其他幾個錯誤的觀念...
在這邊(下列)提供比較正確的作法

1.山上迷路時, 如果真的要靠近溪谷等待救援, 不要離溪水太近
(因為溪水的聲音, 常會將搜救的人的喊聲掩蓋過去... 而廳不見)
(普遍說法,迷路盡量原路回去,或原地自保等待救援, 隨意往溪谷下切
自以為是捷徑,通常會出事...)
2.威爾鋼只能`預防`高山肺水腫, 並不能`治療`高山症及肺水腫

3.大多數的高山症藥物(甚至氧氣), 多是預防, 及短暫解決生理痛苦(丹木斯也是...),
原路下撤至2500以下才是黃金定律!!

===================================================================
以上 , 歡迎大家一起分享

尤其是肺水腫的問題

因為上上週爬高山三天, 突然出現急性肺水腫的初期現象
有想吐, 呼吸極度不順, 休息時仍需喘氣(深呼吸)約20次才能平穩呼吸, 乾咳
體力快速下降感到疲倦

當然可能跟晚上有輕微高山症(頭痛)而影響

後來因為持續下撤, 才完全解決肺水腫的初期現象

=====================================================================

另一方面, 聽聞朋友上周在高山出現急性肺水腫
劇烈咳嗽, 發燒,嘔吐... 類似重感冒症狀
雖然有緊急下撤
但症狀仍在醫院待了一天才平緩

希望, 這篇可以給少數會發生肺水腫症狀的人一點幫助
高山症不是只有腦水腫(低血氧導致的頭痛..)這一類途徑

也有肺水腫的發生狀況!!

------------------------2012-07-28 更新-----供大家參考----------------------

請見<<自由時報 2012/07/28, A8版>>
或新聞<<http://n.yam.com/tlt/life/20120728/20120728668690.html>>

在雪山國中生發生急性高山症狀的幾個國中生
伴隨的其他症狀, 如呼吸不順, 休息時仍喘的情形...
``一旦保暖不足、上升速度過快,都容易出現高山症,此時若不及時撤退下山,隨時可能惡化成致命的腦水腫與肺水腫,釀成山難遺憾。``

文章關鍵字
謝謝您分享資訊

關於您寫的「其他幾個錯誤的觀念...」這一段,是指這3項是錯誤的觀念嗎?

不知道可不可以請您再說明清楚一些呢?
謝謝您~

選擇就代表了取捨,總是涉及了一個主觀偏好、甚至是掙扎痛苦的過程...
已更新, 感謝提醒~~

高山症狀大家都還停留在急性高山症的初始徵兆
而沒有意識到有甚麼差異...

總之, 正確來說, 應該細分為二種(嚴重)途徑

一是引起腦水腫(多由低血氧引起)
一是引起肺水腫(由低血氧及,也可能是低氣壓,低溫引起!)

這二種症狀都是在下撤到2500以下(甚至需要更低海拔)後
才能逐漸緩解

kerwinner wrote:
謝謝您分享資訊關於您...(恕刪)
jonchannile wrote:
3.大多數的高山症藥物(甚至氧氣), 多是預防, 及短暫解決生理痛苦(丹木斯也是...),
原路下撤至2500以下才是黃金定律!!


緊急時,
高壓氧,高壓袋可以減緩高山症問題,
下撤不一定要原路下撤.
有多運動~多少可以預防高山症的發生~
認為高山症好發於體力不好的人也是常有的錯誤觀念,跟體質比較相關,此外個人觀察發現,體力好的人由於爬升速度較快,反而容易發生。
其實常在合歡山(平時或下雪)常看見「腦殘家長」將不滿一歲或3歲的小朋友帶上高山,看來真是頭腦有問題,小朋友真有問題會用語言跟你正確表達症狀?,腦殘家長說不定還以為小朋友太累想睡覺。

真的是搞不懂你呀 wrote:
其實常在合歡山(平時...(恕刪)


小朋友在3000公尺的合歡山上待一陣子
通常會說的是想睡覺, 表達好一點的會說頭痛, 想吐
這就是輕微的高山症



肺水腫通常發病的時間是在高山24小時之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