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和朋友組織的讀書會裡面,一起研究一些台灣近代史,其中有一段外國人對台灣的描述,稱我們為“高山國”。

在海中望向台灣,可見一座一座的高山豎立在小島上,最近看著環境污染新聞不斷,台灣主權也一直在風雨中前進,不知道何時會像香港一樣湧入大量中國遊客。

打算趁這次陸客減少的機會,多做一些台灣的深度旅遊,多多認識台灣,因此我們決定組織一群親年開始嘗試了解的動植物,帶著圖鑑和相機記錄台灣,慢慢走片各種山岳。

萬事起頭難,打算從最初街的登山步道,從輕度的健行開始,除了能拓展大家對這類活動的興趣之外,體能較差的朋友在一開始也不會太大的挫折感。

所以想請教各位前輩,對於這樣的需求來講,一開始在北部會推薦什麼樣的地點,和前期較為核心的裝備嗎?
文章關鍵字
beavi wrote:
最近在和朋友組織的讀...(恕刪)


FB很多郊山團
有收費跟沒收費的
可以試著蒐尋加入
看看自己適合哪些

有一個『健行筆記』也不少資料可看(不過它的商品看看就好,自己有需要再買)
~~黑名單設定真是太好了~~
從google跟爬文開始吧,新手起頭文一直是萬年話題
回頭來說,其實也不用自稱新手什麼的
不論什麼事一開始都要摸索經驗
台灣高山天氣變化莫測,很多時候怎麼老練都還是得用新手的謹慎應對

1.體能
比起裝備我還是覺得得先有一定體力
穿拖鞋戴斗笠爬山也好穿襯衫打領帶爬山也好
那都是個人喜好
只是不管哪種程度的揹負或服裝,都要有體力配合
意志力是另一回事,很難空頭討論

2.起頭
健行筆記應該有台灣北中南的郊山步道整理
一般來說
合歡群峰可用來測試自己高山症反應程度
一些有點難度的郊山可以作稍微安全的鍛鍊場所
從鄰近市區並且手機訊號穩定跟交通方便(大眾運輸)的開始吧
北部大抵上還是那些:
台北天際線、桃園石門溪州山或劍龍稜等瑞芳一帶的山區與其她。

3.裝備
有錢人→全部類型都買,每次走一趟就賣出自己不需要不喜歡的
一般人→下山一次就買一次,從每次不足做採購出發點
異類→隨便啦,手邊有什麼就用什麼
剛開始不要穿球鞋會太滑的就好了
包包也可以先用平常那種後背包
畢竟單純走個七星山是不必要著裝如百岳縱走
然後慢慢想想自己適合的再做購買
背包容量?外掛性能?抽取方便程度?相機配件放哪好?

鞋子也有分雨鞋跟登山鞋兩派,這看個人偏好

有些裝備試用後直接封頂無妨,如背包、帳篷
下手前盡量是去實體店面把玩過

beavi wrote:
最近在和朋友組織的...(恕刪)


路線可以試試鶯歌石步道,基隆山,觀音山......



裝備就排汗衣,運動鞋就夠了


爬出興趣再去買登山專用的鞋子,帽子,登山杖,背包......
陸客減少

跟郊山、小百岳、百岳---沒有關係

陸客還沒碰過來爬山的

既然版大有興趣

建議一、書(網路圖書館很方便,可多預約幾本,就近圖書館取書)

建議二、長袖排汗衣、褲、小背包、登山杖就可以上了...除非開始要登百岳,再來評估

社團內那裡人有高山症、那些人走不遠、那些人腳筋會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