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羊縱走.這已經是我第四次探訪這山頭.

兩次單攻.兩次帶團老天爺都給力大景伺候

這次也不例外.夫人的第18.19顆.山友共襄盛舉.

=====================================
完整路線行走資訊.提供給山友參考

2018.05.05.實際行走(畢祿.鋸齒.羊頭山.抵登山口共15小時25分)
畢祿山.全長10.2公里指標牌.
03:20 大禹嶺民宿出發
04:01 2.0KM 820林道
04:58 5.0KM 820林道
05:53 7.5KM 820林道(廢棄工寮)
06:11 8.4KM 最後水源.河床取水.休息25分.
06:29 8.4KM 最後水源.出發上攀.
06:38 8.4KM 上坡820林道終點,畢祿山登山口
08:08 9.5KM 夫人補水.小歇.
08:15 9.6KM 攀繩崩壁.必拍景點.
09:16 10.2KM 攀繩終點分岔點(左0.2KM往畢祿山.右3.8KM往羊頭山)
09:23 10.4KM 畢祿山.拍照用餐.
09:47 10.4KM 畢祿山出發.往鋸齒七連峰.
鋸齒連峰.全長指標牌3.8公里.
10:17 0.6KM 鋸齒連峰.下切腰繞點.
10:52 鋸齒連峰.拉繩攀升點.鋸山前.
11:03 鋸山.標高3330公尺.
11:23 巨型倒木區.穿越.攀升.
12:00 1.8KM 休息點.賞巨型神木.拍照點.
12:18 鋸齒-名樹.拍照.拉繩.岩壁橫切.
13:20 3.8KM 羊頭山(攀爬分岔點)羊頭/慈恩登山口/三岔路口.
羊頭山.全長1.1公里指標牌.
13:36 出發羊頭山 1100M.指標牌.終點4.1K指標牌.
14:30 4.1KM 羊頭山登頂.休息.拍照.吃玉米.
14:45 羊頭山.折返.前往分岔點.行走1.1KM.
15:57 三叉路口.左下切.開始下切3公里回登山口.
18:45 0.0KM 踢完3.0KM~抵~羊頭山登山口.下山霧社用餐.
=========================================
參考必備裝備:
頭燈2組.雨衣.雨褲.手套.頭巾.
個人藥物.行動糧食.
行動水 建議2.5公升.
(8.4KM溪流泉源可補水用過濾器)最後水源,山上無水可用.
*關鍵重點*
(團進團出)+帶無線電.
如第1座畢祿山=>未於6.5小時內攻頂(不再續走第二座山頭下撤)
如鋸齒七連峰==>未於4小時內抵達三叉路口(避免摸大黑+頂無景下撤)
============================================
理論值:4次帶隊經驗值給大家參考.
02點起登+6.5HR=8點半可攻頂 畢祿山(休息20~30分)
09點整出發+5HR=14點可抵達三叉路口(休息10分鐘)
14點10分攻頂羊頭山(1小時內攻頂)15:10抵達 (開鍋30分內)
15:40分離開.約3.5內可完成=>最遲19點10分抵達登山口(摸點小黑)
=========================================
這次陣仗挺大.都是熱愛山林的夥伴.全員平安完美下山.

夫人也順利抵達第一顆畢祿山.百岳18.露出辛苦候的微笑.


紅衫軍來襲.依舊靠意志力挺進.居然還玩起 蛙蛙跳


鋸齒連峰上的.鋸齒山.有貼心山友製作石牌2組 供大家拍照


這次手氣依舊完美.抵達羊頭山.還可以看到後面的中央尖山.夫人的百岳19顆.


依照慣例.長程縱走費時.所以前一晚睡大禹嶺民宿400元.洗香香睡覺.

03:20 => 大禹嶺民宿出發.大夥都有攜帶保命頭燈.


沿途會經過一些拉繩點.下切處.建議攜帶手套.避免摸到神奇物品




摸黑走囉2個多小時.開始天亮.來到廢棄工寮.這邊離水源點只剩9百公尺.可住宿.
05:53 => 7.5KM 820林道(廢棄工寮)


06:11 => 8.4KM 最後水源.河床取水.休息25分.

這造景不賴.不拍一下對不起等一下得辛苦



休息完.大加裝好水.整裝立即拉繩往上.前往畢祿山登山口.

06:38 8.4KM 上坡820林道終點,畢祿山登山口.
好心山友.提供遮雨天幕一組.棚下睡覺.離水源50公尺還不賴唷.


不要小看 1.6公里的畢祿山.爬起來(健腳1.5小時)(菜鳥也是要花快3小時)

有山友凸改標示.因攻頂為10.4公里處才是畢祿山 三角點.

就愛我家夫人.傻傻跟我爬.笑得開心.不知後面的辛苦.


起登後.經過小石區.準備進入苦行憎上攀.

上山途中美景.老天爺挺給力 感恩


08:08 => 9.5KM 夫人補水.小歇.建議帶熱水瓶對胃很優.


08:15 =>9.6KM 攀繩崩壁.必拍景點.
看夫人表情就知道
你沒說有驚險拉繩啊
小心謹慎慢慢爬上去.
抵達10.2K 轉折點前.還有幾處須拉繩上攀點.新人會特別累.


09:16 =>10.2KM 攀繩終點分岔點(左0.2KM往畢祿山.右3.8KM往羊頭山)
從拉繩到轉折點.600公尺 也是花囉一小時.看表情就知道有多累.


09:23 =>10.4KM 畢祿山.終於到囉.

夥伴們腳程很快.等囉 夫人半小時已經曬到有新衣服.


疲勞感結束.夥伴玩起變臉




鋸齒連峰.全長指標牌3.8公里.

10:17 =>0.6KM 鋸齒連峰.下切腰繞點.
這邊下切要小心.抵達底下轉折點要右轉開始腰繞路線.

10:52 =>鋸齒連峰.拉繩攀升點.鋸山前.
看到這.代表爬過去就看到鋸山.老婆說還爬唷.


小心翼翼.一步一步拉繩上攀.

11:03 =>鋸山.標高3330公尺.山友贊助兩面石牌.


團體照一定要有的.舒服爬.舒服趴


11:23 =>巨型倒木區.穿越.攀升.
感覺這段特別美麗.有點穿越風.挺喜歡


12:00 =>1.8KM 休息點.賞巨型神木.拍照點.

居然吃起蘋果.不過露出久違的微笑.我喜歡.


12:18 =>鋸齒-名樹.拍照.拉繩.岩壁橫切.
很多山友喜歡這邊拍照.天氣好時.挺美的.


13:20 =>3.8KM 羊頭山(攀爬分岔點)羊頭/慈恩登山口/三岔路口.
往前走50公尺.看到這指標牌.羊頭山1100公尺(一般人約1小時內).

看到4.0K指標牌.代表剩下最後100公尺.抵達羊頭山.

14:30 =>4.1KM 羊頭山登頂.團拍.

夫人手氣不錯.兩邊都大景.附贈.中央尖山.背景.


15:57 =>三叉路口.左下切.開始下切3公里回登山口.
這段.最後回程下山3公里.腰繞.拉繩.岩壁.考驗體力.(快腿1個多小時)(一般人若在2~3小時之間)

18:45 0.0KM 踢完3.0KM~抵~羊頭山登山口.下山霧社用餐.
舊羊頭山登山口河床岩壁已封鎖.改圍繞上方橋上水泥路.
PS:注意下切點.滿滿的咬人貓.最後陷阱點.


護送最後下山夥伴.我家夫人.收工囉


2018.05.05.實際行走(畢祿.鋸齒.羊頭山.抵登山口共15小時25分)
畢祿山.全長10.2公里指標牌.
03:20 大禹嶺民宿出發
04:01 2.0KM 820林道
04:58 5.0KM 820林道
05:53 7.5KM 820林道(廢棄工寮)
06:11 8.4KM 最後水源.河床取水.休息25分.
06:29 8.4KM 最後水源.出發上攀.
06:38 8.4KM 上坡820林道終點,畢祿山登山口
08:08 9.5KM 夫人補水.小歇.
08:15 9.6KM 攀繩崩壁.必拍景點.
09:16 10.2KM 攀繩終點分岔點(左0.2KM往畢祿山.右3.8KM往羊頭山)
09:23 10.4KM 畢祿山.拍照用餐.
09:47 10.4KM 畢祿山出發.往鋸齒七連峰.
鋸齒連峰.全長指標牌3.8公里.
10:17 0.6KM 鋸齒連峰.下切腰繞點.
10:52 鋸齒連峰.拉繩攀升點.鋸山前.
11:03 鋸山.標高3330公尺.
11:23 巨型倒木區.穿越.攀升.
12:00 1.8KM 休息點.賞巨型神木.拍照點.
12:18 鋸齒-名樹.拍照.拉繩.岩壁橫切.
13:20 3.8KM 羊頭山(攀爬分岔點)羊頭/慈恩登山口/三岔路口.
羊頭山.全長1.1公里指標牌.
13:36 出發羊頭山 1100M.指標牌.終點4.1K指標牌.
14:30 4.1KM 羊頭山登頂.休息.拍照.吃玉米.
14:45 羊頭山.折返.前往分岔點.行走1.1KM.
15:57 三叉路口.左下切.開始下切3公里回登山口.
18:45 0.0KM 踢完3.0KM~抵~羊頭山登山口.下山霧社用餐.
=========================================
參考必備裝備:
頭燈2組.雨衣.雨褲.手套.頭巾.
個人藥物.行動糧食.
行動水 建議2.5公升.
(8.4KM溪流泉源可補水用過濾器)最後水源,山上無水可用.
*關鍵重點*
(團進團出)+帶無線電.
如第1座畢祿山=>未於6.5小時內攻頂(不再續走第二座山頭下撤)
如鋸齒七連峰==>未於4小時內抵達三叉路口(避免摸大黑+頂無景下撤)
============================================
理論值:4次帶隊經驗值給大家參考.
02點起登+6.5HR=8點半可攻頂 畢祿山(休息20~30分)
09點整出發+5HR=14點可抵達三叉路口(休息10分鐘)
14點10分攻頂羊頭山(1小時內攻頂)15:10抵達 (開鍋30分內)
15:40分離開.約3.5內可完成=>最遲19點10分抵達登山口(摸點小黑)
=========================================



可惜沒有巧遇 有伴一起哀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