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常往郊外走走
對賞鳥/賞景產生興趣
原本有一隻口袋型的小雙筒
光學清晰 輕巧無負擔

不過兩個人共用一支望遠鏡
互相輪流看非常不便
小尺寸物鏡在晨昏光線不足時也很吃力
於是有了添購中大筒徑的想法
需求條件光學品質好中等/ 體積小 / 重量輕 / 視角大
價格區間訂在 NT$15000 左右 (約500美元)
目前世界上光學品質仍公認歐系三大L/S/Z 為首選
日本光學廠排第二
光學產品就是 "一分錢一分貨"
品質越往上堆疊
成本價格也呈指數等級上升
目前頂級賞鳥雙筒望遠鏡大概以Swarovski NL較多人推崇
光學品質頂級,但是價格也的確超頂級~!

藍標Zeiss產品線夠多夠廣,價位區間大,從萬元以上至八萬都有
紅標Leica產品線較少,近年來價格調漲了不少
日系望遠鏡則以Nikon最有名
望遠鏡產品線最多最廣
從低階數千元到頂級數萬元都有
任君選擇
同樣是日系的Kowa望遠鏡一般人很少聽過
但在賞鳥界K社的綠色單筒不算少見
光學品質有一定水準
8X vs. 10X
為了穩定度/廣視角/大出瞳/亮度,選了8X
32mm vs. 42mm
為了尺寸與減輕手持負擔,選了32mm
預算價格定在一萬五上下 (500美)
排除非主流品牌
篩選出下面這三款來比較

(下表為歐系三大廠頂規與價格,僅供參考~


Zeiss TERRA 32 (Made in China)

Nikon M7 30 (Made in China)

Kowa BDⅡ32 (Made in China)

這三支都實際拿起來看過
光學部分我不是專家
也不是經驗豐富的火眼金睛
對我而言這三款看出去都很清楚
光學部分都能達到我的需求
藍標Zeiss雖然品牌響亮
但Terra xd是蔡司最低階產品
用料與外觀質感真的有差
塑膠機身廉價感很重
像玩具一樣

日系Nikon M7算N家中階系列
雖然也是塑膠機身
但筒身質感有做出來
手感還不錯
重量最輕
光學部分維持日系均衡品質
色調偏暖
不過M7物鏡只有30mm
出瞳直徑不到4mm (3.75mm)
相較32mm聚光面積少了~14%
擔心在弱光環境亮度不足
最後選了外觀與質感最順手,視野最寬廣
FOV視角超大8.8度 (154m/1000m)
看出去讓眼睛最舒服的 Kowa BDⅡ


最近對焦距離才1.3m,方便放大近物

最令我感到訝異的是 BDⅡ 筒身材質竟是 "鎂合金" 打造


雙筒望遠鏡界本體材料等級劃分非常明確
塑膠(低階) → 鋁合金(中階) → 鎂合金(高階)
鎂合金質輕堅固,成本為三者最高
而其他兩款筒身本體都只是低廉的塑膠材質
歐洲三大中
只有蔡司Zeiss低階使用廉價塑膠
其餘兩家低/中階都是鋁合金
高階以上才可能是鎂合金
K家BDⅡ家族規格表


----------
開箱照留個紀錄
墨綠色筒身是Kowa的傳統色系

BDⅡ32

32mm物鏡,體積/亮度折衷的中庸尺寸

筒身長度只有11.6cm

體積緊緻

日本品牌,中國製造

低調墨綠色,友善大自然


目前帶去郊外幾次
舉起就眼觀看的第一印象就是視野寬廣明亮

橡膠眼罩厚實舒適
調焦輪柔順
32口徑大小適中
對手小的女性也很就手
光學品質還不錯,對我們已經很夠用
雖然不能拿來跟高貴的歐系三大頂級光學相比
畢竟一分錢一分貨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這隻BDⅡ用料夠誠意
手感非常扎實
鎂合金筒身質地輕盈又堅固耐用
個人總評為物有所值 !

背帶掛耳的位置有些尷尬
抓握時剛好會卡在兩邊虎口
使用者只能適應它
唯一不滿意的就是Kowa台灣代理商永光儀器
台灣保固竟然只有給短短一年?!
讓人感覺既沒誠意也沒擔當!

因為日本Kowa原廠可是提供10年保固的

-------------
手持手機鏡後傷眼晃動拍攝....

實際就眼觀賞才是最清晰的!

前方3隻深綠金屬光澤紅眼睛是 “亞洲輝椋鳥”,外來入侵種

後方黃嘴鳥是 “家八哥”,同樣也是外來入侵種

-----

"黑冠麻鷺" - 公園裡愛吃蚯蚓的大笨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