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三月份的南台灣天氣涼爽適合登山,沒有寒流與颱風來襲的困擾,計畫從三地門到德文部落登觀望山,找尋「吊人樹」,也對照昔日單車出遊德文的舊照。下山品嚐原鄉風味餐。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小學時唸到吳鳳為改變部落「出草」文化,騎白馬穿紅衣不惜犧牲生命的傳說,知道屏東三地門鄉德文村德萊公園有棵雀榕老樹「吊人樹」,有向外族示威與証明部落勇士威猛傳統,起心動念上觀望山,也一睹吊人樹樣貌。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相較南部山友幾乎都登過的笠頂山,舊名「德文山」的觀望山,與「南嶽」之稱的北大武山(海拔3092公尺),有段山界廣為人知的傳說…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傳說從前北大武山與德文山互爭高度,驚動天神。在天神見証下,輸的一方從此不得超過對方,經天神丈量後北大武山勝出,落敗的德文山連小百岳也排不上,淪為高度不高的郊山級別,因展望良好可俯瞰屏東平原,改名觀望山。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帶著對「吊人樹」好奇心,與觀望山頂無敵展望的嚮往,從台24線往三地門鄉。目前臺灣有24個山地鄉,三地門鄉公所的石板牌樓最有原民風味。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三地門鄉由三地、賽嘉、口社、安坡、馬兒、青山、青葉、大社、德文、達來等十村組成,是屏東縣八個原鄉中最北端之鄉。原地名為排灣語「地摩兒」,清朝時漢人稱為「山豬毛」,日治時代改三地門,光復後再改三地鄉,民國八十一年正名為三地門鄉。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地磨兒國民小學成立於民國前3年(1908年),下轄德文分校,學生多數為排灣族、部分魯凱族,是所百年歷史的學校。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三地村為三地門鄉的行政、經濟中心。行政街1號為鄉立圖書館。特色門牌有象徵排灣族的山豬牙頭冠、百合花、菱格紋、陶壺等裝飾。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經過台24線24公里處,來到達來部落。教會背後就是觀望山。達來部落有座「辭職坡」。因舊部落位於深山,日治時奉調教書的老師、警察等,無法承受翻山越嶺的辛勞,還沒走到就提辭呈,故名「辭職坡」。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昔日「三德檢查哨」更名山友服務站,遊客或車友往德文、霧台必經之地。相較十幾年前舊照,人潮依舊。(下圖舊照)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雖名「檢查哨」,只要留基本資料(領隊姓名、身份證號、車號、人數)即可入山。昔日要繳交十元登記費。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茂林國家風景區橫跨高雄屏東,擁有壯麗的縱谷,與越冬紫斑蝶遍布山谷飛舞的世界級奇觀。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德文部落屬茂林國家風景區,有天鵝湖、情人湖、觀望山、蝙蝠洞、古石城和大榕樹等景點。德文村盛產咖啡,因成名早,有「真正的咖啡原鄉」之稱。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前方路口很重要,往左持續上坡往德文登山口、大社部落。右走霧台公路至伊拉,再往神山、霧台,最終抵達阿禮部落。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昔日騎單車氣喘噓噓,還差點壓到曬太陽的雨傘節!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往德文村的山道蜿蜒,觀賞谷川大橋雄偉風光。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德文部落特色為石板屋與原民圖騰。村口勒石旁有棵樹,傳說中的「吊人樹」不可能那麼小棵。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海拔800公尺的德文村,廣場有排灣族圖騰與石板屋,能眺望沙溪林道群山,視野展望佳,設有洗手間與停車場。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排灣族將太陽視為神明,族人是太陽的子孫,地上還有咖啡圖案。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天氣好,山景清晰壯闊。


先往遊客中心,參觀石板屋。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石板屋昔日為頭目家屋,立有標石。對照舊照(下圖),發現部落風景變化很大。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昔日頭目屋上方擺放人頭,以顯戰功。現改木刻人頭圖騰。「獵首」是神聖英勇事蹟,能取得較高的社會地位。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石板屋靠手工堆砌,建材無釘子或水泥,層層堆砌形成滴水不漏,又通風的原民建築。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頭目屋對面為「古石城」。對照舊照(下圖)改變不少。相傳德文部落祖先為躲避敵人追擊,發現巨石上有數棵百年榕樹,樹根包覆巨石,易守難攻,便在巨石上建立部落,抵抗敵人的攻擊。目前無人住居,仍見舊部落的遺跡。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德萊公園群樹環繞,對照舊照(下圖),風景改變不少。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上瞭望台,遠眺山下鄉鎮風光。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據說如果錯殺族人,須將被殺者身體掩埋,將人頭吊在樹上,陪伴人頭七天七夜以示懺悔,乞求原諒。上山前打聽樹已被砍掉,也許不希望這段傳說再流傳下去…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昔日公園四週有原民風格的石板牆,表述日軍進攻部落時使用山砲,對付只有獵刀弓箭的原住民。(舊照)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公園對面是觀望山登山口,昔日有紀念部落開拓者的石像(下圖舊照),今改立獵人學校石碑。上方老鷹象徵部落永恒不變的榮耀。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步道標示舊地名觀望山,山友會搞不清楚觀望山通往哪裡?德文山就是觀望山,二個名稱是同一個地方。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指標往上走約二小時路程,抵達觀望山三角點(海拔1264) 。因四面沒有阻礙,可遠眺美濃、高雄市,與屏東平原美景,故得名觀望山。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屏東種植咖啡已有名氣,步道旁設咖啡生態步道,原民不種檳榔改種阿拉比卡咖啡種,讓水土保持與生態改善不少。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途經獵人學校露營區,昔日舉行祭典的大祭場,有高腳屋與野炊場,供遊客在寒暑假參與部落狩獵體驗課程。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三月紅色櫻花盛開,對映藍天,十分美麗。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略往上走,由水泥路改為土石道。登山杖拿出來使用。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熱身完畢在涼亭脫中層,略事休息,再出發。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涼亭旁有展望點,清楚看見綿蜒的山巒景色。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不要以為剩800公尺到三角點。這是標示海拔800。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步道為之字形林道,有二個由山友走出截彎取直的捷徑。(紅圈)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捷徑入口有登山布條,直走林道碎石路,坡度較緩。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上切捷徑,拉繩較費力,幾乎省下一半時間。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因為樹幹光滑、堅硬,有「猴不爬」別稱的九芎。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捷徑接回原步道,略走一段,再找布條捷徑。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找尋第二段捷徑,還是漫長的碎石路面。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紅圈是第二段捷徑入口,海拔900公尺。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第二段捷徑更陡。休息喝點水,再直上。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捷徑特色是林蔭舒適涼爽。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林蔭下適合各種植物生長。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捷徑盡頭有座工寮,續走小路往稜線出發。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稜線發現警用基地台,旁有大樹可休息。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再400公尺抵達三角點。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大樹旁展望點能俯瞰溪谷美景。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辛苦走上坡換來報償是廣闊視野。遠眺群山,都在腳下。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今天運氣好,看到老鷹飛翔。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離開基地台旁大樹,再走稜線。明確路徑不會迷路,去程與回程都走同一條路線。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頂前的網美石,能拍出很有氣場的相片。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往下遠眺全台灣最高橋墩的霧台谷川大橋(99公尺),聯結三地門鄉與霧台鄉。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最後一段稜線走出樹林,看見三角點冒出頭,終於登頂。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頂德文觀望山,有二等三角點。環顧四週有超過180度的展望。不同視角看傳說中天神讓「德文山」草木不生,才變成今日的觀望山。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頂視野遼闊,好天氣前往能看見群山環繞的美景,連將近50公里外的高雄壽山都清楚可見。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如蜿蜒的巨龍穿越屏東鄉間的隘寮溪,整個屏東平原都盡收眼底。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換個角度再展望,有北大武山、霧頭山、井步山等,因為天氣太好,不停拍照,留下回憶。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被天神認証過的北大武山,右邊南大武山,感覺很接近。此時「比高」的傳說變的不重要。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隐隐约约看見遠方海中的小琉球(紅圈),又是一個意外的驚喜。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山頂無遮蔽,正好留下登頂照。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稍作休息補充,原路折返...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回程不走捷徑。林道距離較長,看看不一樣的風景,比較不累喘。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發現昔日原住民木炭窯,以相思樹、九芎燒製取得木炭,供煮水或冬季烤火、取暖之用。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發現更多山友現身,應該是趁天氣好,下午出門來登山。正好趕上下午最美的雲海現身。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重回水泥路面,收起登山杖。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獵人學校露營區是觀望山步道唯一的洗手間。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營地有熱水的衛浴設備、爐灶。來這裡露營,非常享受。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返回廣場,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完成。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廣場旁石板屋變成販售德文咖啡和簡餐的小店。(下圖舊照)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日治時期日本人在德文栽種咖啡,榮獲世界銀牌獎。光復後存活的咖啡樹也有百年歷史,讓德文產的咖啡豆成為知名度很高的品種。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天然日曬咖啡,風味不同。收成後去皮、晒乾後的咖啡豆,歡迎山友上山試試。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幾家小店專賣烤地瓜、玉米、竹筒飯、芋餅、炒野菜等風味餐 !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點了抹茶拿鐵與竹筒飯、蔥油餅。下山到三地門再吃好料。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竹筒飯冷熱味道不一樣,熱竹筒飯吃起來有竹香,冷的竹筒飯較Q。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下次再來試試古早味炒飯,聽說炒飯配辣椒,有不一樣的滋味。(下圖山友提供)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續往德文部落走。德文排灣族語是「Tjukuvulj」,原意多葦草的草原。相較十幾年舊照,多了幾根電桿。(下圖舊照)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村口大塊勒石寫著族語直譯的「都估甫嘞」。(下圖舊照)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德文部落住民約六百多人,位於三地門鄉與霧台鄉交會處,多數為排灣族,與少數魯凱族同居。原有最高建物「德文派出所」已撤所。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最高學府德文分校。昔日舊校門(下圖)變成有櫻花與熊鷹飛羽的美麗大門。魯凱族相傳,百步蛇會進化長出羽毛變成熊鷹,羽毛呈三角形斑點是原百步蛇身斑點。熊鷹是頭目與英雄的象徵。頭目帽上的鷹羽數量愈多,代表地位越尊貴。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山客走到部落的不多。校門上有代表排灣族的琉璃珠。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百年歷史的學校,校園一角有第一任矢野駒太郎校長紀念碑。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日治首任校長矢野駒太郎關心族人,校園設立紀念碑。矢野校長引進咖啡,使得「德文咖啡」名揚天下。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風景悠美的學校,設施完善,學生不多。曾任蕞爾小校的伍校長,已當上立法委員了。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校舍四週種植咖啡樹,有咖啡石桌等設施,配合部落咖啡產業有咖啡教室,學生能炒豆、煮咖啡,從小認識在地產業。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德文處處可見原民文物,石板屋牆、桌椅、圖騰與裝置藝術等,感受到原住民文化的特色。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逛走部落一圈,發現只有三條小巷,也能前進至大社部落 (達洼蘭部落)。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返回檢查哨不須再登記,下午排隊上山的車隊,幾乎排到達來…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完成觀望山(德文)找吊人樹之旅,下山來吃烤雞大餐。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原鄉招牌烤雞上桌噴香,現烤就是不一樣。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伴隨烤雞上桌是一起烤的杏鮑菇、香菇、雞雜,醬香搭配紅藜飯最下飯。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切薄的山豬肉,配料是老薑片,原味山產乾煸味十足。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熱炒菜很快上桌…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每日限量的鹽酥溪蝦。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鮮炒半天筍口感與竹筍相似,有脆爽的口感。
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

完成登德文觀望山尋找「吊人樹」之旅,傳說中吊人頭的雀榕大樹,沒有恐怖與陰森,畢竟「出草」已是島上歷史的一部份,也滿足好奇心,很愉快的登山健行之旅。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
德文山,一個月內我去了兩次了,上次還是昨天(3月9日)。

你拍到的雨傘節應該活不久了,身上有被壓過的傷。

德文後面的大社部落與口社溪谷已經不適合前往觀光,原住民擅自宣稱是私人土地,無依據封鎖道路;我正在向經濟部水利署以及國有財產局詢問。
bwtim wrote:
德文山,一個月內我去...(恕刪)

++++++++++++++++++++++
你好:
一個月可以上德文,觀望山二次,想必你很喜歡德文的原民特色,幾乎我都去笠頂山,此山沒有展望,風景比不上觀望山,只能當成熱身的小山,不過卻是小百岳,觀望山卻不是小百岳。

那條蛇是當年騎車上去時發現的,好大的一條蛇,至今還難忘…

謝謝你的回文

祝好
景色真棒...晴空萬里能見度超讚...
barry0302 wrote:
景色真棒...晴空萬...(恕刪)

++++++++++++++++++++++++++++++++
你好:
謝謝回文,山上的景色,與純淨的空氣都是吸引山友登山的動力,上山心情會放空,山上的食物都有特色,更是山下吃不到的,所以,才會一直想登山。

之前回文有分享新作,被01提醒要改進,下次就麻煩大家多點選新作來看…

祝好
看到山豬肉跟烤雞肚子就餓了
A辣愛怕跑
想吃5
好美麗的地方 增添一點神祕感
感覺很棒
感謝分享&介紹,環境風景看來真是棒呀
台灣深山真的要多注意安全
有熱水的營地真的很棒!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