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wei p20夜晚昏暗處拍照好嗎?


這是我從40樓家中將P20按在玻璃窗上拍的,晚上12點後,只有對面樓房室內的散射燈光,我另一台A7R3也做不到這效果,個人覺得,關鍵不在於Sensor或甚麼徠卡鏡頭,而是華為的後製處理能力。
tns9728 wrote:
這是我從40樓家中將...(恕刪)


嗯……你有開 HDR @ ±6.0 EV 嗎?

Sony α6300 開了以後,正常的曝光時間即可取得如同 4 秒手持的效果,意思是非常強大的動態範圍,不會犧牲任何畫質、不用手持數秒、不會被大力塗抹、不會有放大

而且,如果對於成像效果不夠滿意,還能夠獨立調整鮮豔度、對比度 (還有什麼度可以調忘記了,反正有好幾個)。

覺得 HDR @ ±6.0 EV 因為動態範圍導致對比度不夠好,HDR 還能夠調整 ±1.0 EV ~ 6.0 EV 的 HDR 範圍,甚至交由 Auto HDR 自動判斷,還具有不同 HDR 設定檔的多模 HDR 功能。

另外,不介意動態範圍,而需要在預設標準模式下的對比度,可以使用 iso Auto Hi (多幀降噪合成),會獲得非常優異的圖像效果,遠比拍攝單張的可用性與品質好的太多太多

或是,訓練自己在各種情況下的捕捉影像能力,iso Auto 的速度也去調整去多玩

總之,Sony 相機手持的話,要嘛 HDR,要嘛多幀合成,DRO 真的雜訊多不夠優……
imma E.T. wrote:
了解所以目前市場上基...(恕刪)


XZ2P/Note 9/U12+/Pixel 3 XL/iPhone Xs Max 的夜間成像效果也都很棒!
老實說 P20和P20 pro之間的成相差異

我覺得是極其明顯的

感光元件造成的畫質差別顯而易見

1/2.3"吋 CMOS和1/1.7"吋的差別

恰好是以前的口袋數位相機和高階數位相機的差別~~

5j3rul3 wrote:
嗯……你有開 HDR @ ±6.0 EV 嗎?

Sony α6300 開了以後,正常的曝光時間即可取得如同 4 秒手持的效果,意思是非常強大的動態範圍,不會犧牲任何畫質、不用手持數秒、不會被大力塗抹、不會有放大

另外,不介意動態範圍,而需要在預設標準模式下的對比度,可以使用 iso Auto Hi (多幀降噪合成),會獲得非常優異的圖像效果,遠比拍攝單張的可用性與品質好的太多太多


Sony 的 HDR 是採用連拍三張再合成為 Jpeg 的方式紀錄,可在選單內調整 1.0~6.0 EV 或自動的曝光差異。

這個技術各家相機或手機也都有,華為也有HDR模式,開啟後拍照速度完全不影響。

至於SONY的多幀降噪合成,則是合成抹雜訊,雖然雜訊變少,但細節會大幅減少,拍照速度忘了會不會受影響。

華為用的長曝合成技術完全不同,可以自己去Google就知道。
kanako0605 wrote:
Sony 的 HDR...(恕刪)


kanako0605 wrote:
Sony 的 HDR...(恕刪)


多幀嗯合成會細節會大幅減少?

夜拍不開,細節才大幅減少,在日本花幾萬元的慘痛經驗就是這樣

開多幀降噪,手持幾千張下來,比起啥都沒開或是只開 DRO,結果一堆雜訊或大爆iso,開了多幀或是 HDR,才是真正的畫質進步

然後,怕晃到怕移動物體的,是 HDR,多幀降噪並不怕重影或是移動物體造成的疊圖錯誤問題。

所以,不上腳架的情況下,要動態範圍與高低光補償,用 HDR @ 1~6EV/Auto HDR;如果要避免疊圖重影或是手震的話,請用多幀降噪


手持不開 HDR 跟多幀,才是真正的畫質減損
kanako0605 wrote:
Sony 的 HDR...(恕刪)


kanako0605 wrote:
Sony 的 HDR...(恕刪)


不用 Google 了,個人 3 個月前,針對 P20 Pro 手持夜景模式,詳細運作原理與其優缺點的回覆,在這裡上圖給你:


然後,原文的連結於此,你也可以點進去看,個人的回覆在第 18 樓: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29&t=5490441



手持夜景真的跟 HDR 與 多幀降噪不同嗎?

至少,從各方的頗析來看,就是美其名,需要花數秒,甚至數十秒拍攝的 HDR 多幀降噪合成照,其根本沒有甚麼不同的



至於成像品質……嗯,管他 4S 還 50S,只要啟用手持夜景,細節就會明顯消失

不過放心,這樣開啟美名手持夜景,也實質就是花了十數秒時間拍攝 HDR 多幀降噪合成照,畫質還會明顯減損的情況,在 α6300 開啟 HDR 或是多幀降噪時,是不會出現的
5j3rul3 wrote:
多幀嗯合成會細節會大幅減少?

夜拍不開,細節才大幅減少,在日本花幾萬元的慘痛經驗就是這樣

開多幀降噪,手持幾千張下來,比起啥都沒開或是只開 DRO,結果一堆雜訊或大爆iso,開了多幀或是 HDR,才是真正的畫質進步

然後,怕晃到怕移動物體的,是 HDR,多幀降噪並不怕重影或是移動物體造成的疊圖錯誤問題。

所以,不上腳架的情況下,要動態範圍與高低光補償,用 HDR @ 1~6EV/Auto HDR;如果要避免疊圖重影或是手震的話,請用多幀降噪


手持不開 HDR 跟多幀,才是真正的畫質減損


我前面說的是雜訊會大幅減少,但細節也會變比較模糊。
你說的是跟直接開高ISO相比,當然畫質會比單純開高ISO還要好,請不要誤解我的說法,我只是說這功能不是萬能,若萬能又沒有你說的重影或疊圖等缺點,為何不是強制預設就啟動。

假設ISO1600,與ISO6400+多幀合成,後者的雜訊及細節會比前者更好嗎?

多幀降噪是利用第一張拍攝為主,其他都是去輔助合成之用,不怕疊圖錯誤是沒錯,但無法避免慢速快門影響手震。


某些手機上的HDR模式,未必會像相機一樣會有重影或疊圖錯誤的問題,若有也是機率非常低,像是Google的HDR相機就做的特別好,細節也非常豐富,但拍完後需要許多時間處理。


5j3rul3 wrote:
手持夜景真的跟 HDR 與 多幀降噪不同嗎?

至少,從各方的頗析來看,就是美其名,需要花數秒,甚至數十秒拍攝的 HDR 多幀降噪合成照,其根本沒有甚麼不同的


至於成像品質……嗯,管他 4S 還 50S,只要啟用手持夜景,細節就會明顯消失

不過放心,這樣開啟美名手持夜景,也實質就是花了十數秒時間拍攝 HDR 多幀降噪合成照,畫質還會明顯減損的情況,在 α6300 開啟 HDR 或是多幀降噪時,是不會出現的




你提到手持夜景就等於 HDR 多幀降噪合成照,這我也同意,但至少他有把這些效果全部做在一起,雜訊也很低。

至於啟用手持夜景,細節就會明顯消失,這倒未必,此模式白天也可以使用,且有腳架情況下,理論上細節還是會保持的不錯。

至於a6300,看來可能是APSC相機有大感光元件比較強,還是一次做依樣比較不會有問題,手機又小感光又把全部的功能拿來一次完成,難保不讓畫質衰減。那SONY相機看來還是預設不管高低ISO都強制開啟多幀降噪合成就好,既然細節又能保持住跟低ISO一樣好,雜訊也可以跟低ISO一樣好,又沒有缺點,那就根本不用上FF了阿。

話說,SONY相機既然這麼厲害,手機還是很油畫,最新的XZ2P也依然如此,主打的高ISO看來除了錄影有用,拍照畫質也是普通,為何不使用相機上的這些厲害技術呢。
kanako0605 wrote:
我前面說的是雜訊會大...(恕刪)

上面的RX系列表示…
余承東在發表會上還不斷的感謝索尼
有人可以提供p20在晚上拍室內昏暗處拍照的樣本嗎? 有微弱光那種

我實在不想買來試用不好再退貨

這隻的邊框是不鏽鋼的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