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天在吹鴻蒙的人,到時候真的會買嗎


mamotte wrote:
問題一樣沒有解決 ...(恕刪)


+1

老美怎不禁斷小米, OPPO等那邊二三線業者使用整套系統而只針對華為? 純黨軍營事業跟還有些民企精神在內的還是有差,

至於華為照其精神老董力抗的說法真的超英趕美了

下篇雖不是在講OS, 但看看華為前員工怎看, 引用原於上報:
====
我在華為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在中軟研究院工作。其中有幾個部門,是專們做備胎的,比如儘管華為在用谷歌的安卓,但自己同時也在開發手機操作系統。感覺很不解,現代科技都是分工協作,所有的企業都是攻自己的專項,依靠其他公司提供上下流產品。大而全是一件效率很低的事情。分在備胎技術部門的兄弟,工作看不到前景,沒有效益,分紅也比主流部門的少,工作自然不安心,產品可想而知如何了。

後來明白任老闆知道帝國主義跟咱尿不到一個壺裡,早就存了分道揚鑣的心,看到中興的下場,於是早早做了準備。反正中國人工便宜,搞個人海戰術,廣泛撒網,沒準就撈著一條大魚了。

備胎是準備了,但這備胎能不能用,好不好用,就要另說了。現在硬軟體都是一個複雜系統,開發不是悶在黑屋,閉門造車就能折騰出來的。產品開發要經過長期的試錯。首先你得需要一個環境,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態系統。有上下游產品支持,有成千成萬的用戶。否則你的產品都是Bug,沒有用戶會有耐心花錢陪你玩。

晶元製造包括指令集架構和其他設計IP 專利,測試設備和工具。比如龍芯的MIPS 指令架構和Android 手機上的ARM 指令架構。這些都需要國外廠商的授權和許可證。你可以埋頭苦幹四五年,發展自己的新指令架構,做到不仰人鼻息。但是如果你的獨門秘笈沒有其他人跟隨,生態系統不能發展,上下游(編譯器、操作系統、晶元方案、終端、應用程序等等)都得不到開發,最後必然是死路一條。類似的例子像中國的3G 無線移動系統TD-CDMA。

另外,很多應用晶元就是計算架構和計算演算法的硬體化。大多架構和演算法中國都沒有知識產權,需要得到國外廠商的授權和許可證。

華為的麒麟是SoC(System on a Chip)晶元,包括CPU,GPU 和無線電基帶和射頻。其中CPU 和GPU 用的是ARM 的架構,基帶和射頻使用很多高通的技術和專利,這都需要向國外廠商購買或者得到授權,這也是麒麟不外賣的原因,因為沒有授權。央視說百分之一百的中國知識產權,絕對是忽悠。

仔細讀了華為海思總裁致員工的信,一看那語言,還真是華為的風格。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出征兮不復還,那是走夜路,吹口哨,自己給自己壯膽。特別是海思半導體公司關於啟動所謂備胎晶元的那封信,對於業內人士來說,就是在忽悠、打雞血的。

也許寫這封信的人根本就是個外行。設計晶元和設計線路板使用晶元,是兩回事。以為自己的團隊已經開發了三五成的替代晶元,或是只是設計出了核心功能晶元,雖然功能差一些,覺得也能湊合著用。但是一個產品上的線路板,少一個晶元就沒辦法生產。而一個產品少則幾十,多則成百上千個晶元,其中大多都是通用晶元,是歐美公司幾十年的累積經驗研發出來的。我相信中國人的聰明才智,華為更是聚集了國內菁英。如果華為集中人力,花幾年的時間,開發出一個管腳和功能相同的通用晶元,這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現在國內自己研發的晶元,幾乎都是專晶元ASIC (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也就是根據自己產品的需求,量身定制的。這種晶元不愁銷路,沒有競爭對手,隨著自家產品而進入市場,而其晶元本身並沒有商品的競爭對手、價格、供需等特性。

大公司對於產品選用晶元的流程幾乎相同,首先設計所用的元器件(包括晶元、電阻、電容器、晶振、二極體等等)都需要從AVL(Approval Vendor List)的廠家中選取,除了保障產品質量,還有一點就是保障供應的可靠連續性。除此之外,這些元器件大多需要second source,就是管腳功能一模一樣的第二、第三個廠家。只有極個別的可以例外,如Intel 的CPU、PCH,Broadcom、Marvell 的通信晶元系列等。除了它們的晶元提供主要功能,獨一無二的之外,還有就是它們都是晶元大廠,可靠性有保障。對於其它輔助功能的晶元,雖然有兩三個廠家,但也常碰到晶元EOL(end of life)的通知,這時候通常根據自己產品預計生產的年限和所需量做一次性的LTB (lasttime buy)。


當然如果買的晶元不夠,或預計自己的產品的生命週期在幾年內都不會結束,那麼這時則需要找功能類似的晶元,修改原理圖和線路板,同時也要修改BOM(build of material)。等新的線路板生產回來後,還需各種測試(dvt,dmt,emi?)以及後續的report,快則兩三個月,慢則半年。這還只是少一個晶元,並能找到類似功能的情況

如果找不到類似功能的晶元,那麼這個產品就可以洗洗睡了。對於華為這樣一個使用大量通用晶元的公司,斷芯就意味著斷糧斷水。海思是絕無絲毫可能設計出滿足華為產品的全部晶元,甚至於連一半所需晶元也設計不出來。

如果誤以為海思把華為所需的關鍵核心晶元的備胎設計出來,就可以救華為,那就是太無知了。少了不起眼的輔助晶元,如供電晶元、橋晶元、數模轉換晶元等等,就像少了空氣一樣,雖然平常不覺得它存在,但一旦缺失,就會窒息而死。

所以只要美國斷芯(美國佔有全世界高端晶元百分之八十以上),華為是百分之九十九死定。那百分之一生存的可能,就是中國閉關鎖國。對了,還忘了說晶元設計輔助軟體,美國在這方面幾乎壟斷了。


現代每個電子產品都是一個系統,包括幾萬到幾十萬個晶元。一個公司不可能全部自己開發所有的晶元,特別是通用晶元,必須依靠其他專業廠家。從經濟上說,也是不合算的。世界上最有錢的蘋果公司,為了基帶,不得不跟高通和解。而半導體領域的老江湖英特爾,能造出世界上最好的CPU,卻造不出一個兼容性沒有問題的基帶。華為可能在一些ASIC 和少量通用晶元上開發備胎,但絕不可能,也不會在所有的通用晶元上自己開發備胎。

一個產品只要被斷供5%的晶元,找不到其他廠商的替代品,肯定玩完。至於大部分智能手機製造商之所以使用安卓操作系統,是因為其廣泛的使用人數和完整的應用生態系統。過去包括三星電子在內的幾乎所有智能手機製造企業都曾投入巨資開發代替安卓的操作系統,但無一例外,全部失敗了。任老闆要所有晶元、軟體、操作系統全部自主研發,那真是要創造人類科技史上的奇蹟了。

祝願華為取得成功!

鮮老軒 wrote:
純粹好奇01版上天...(恕刪)


你覺得呢?
None Yuen wrote:
你覺得呢?...(恕刪)
純好奇,請問這是什麼網站,為何會秀出用什麼品牌,什麼型號的手機?
飛在天上的大X wrote:
很多人瞧不起的品牌或...(恕刪)


對,我就是你說的其中一位井底之蛙,我承認。
自從U11更新出錯,被迫換機,不小心用了p30後,真的得承認大陸手機很強

None Yuen wrote:
你覺得呢?...(恕刪)

這張圖片在網路被用到爛了,也不知是真是假?



四維草方哥 wrote:
自由市場,納智捷都一...(恕刪)


好中肯耶!所以我也敗了一只p30,真的好好用
Google開始用fuchsia的時候
可能才是鴻蒙用到手機上的時候吧...

希望華為能成功吧,雖然短時間內並沒有使用華為設備的打算。
但是作為一個體量會讓米國感到壓抑的大國,沒有一個自己的操作系統或是沒有自己的中國芯是絕對不行的,這會讓網絡安全和國家安全不安全的,畢竟米國那麼流氓說制裁你就制裁你,世界上到處作惡,攪的別國民不聊生,還各種監聽你,分析你的數據。
chiashin worte:
純好奇,請問這是什麼...(恕刪)


微博阿
可以顯示用甚麼型號手機
搞特規在我看來 除了展示技術、綁住消費者外
然後咧???
利益只有品牌獨享 想追隨的消費者勢必支出會增加
充電方案搞特規我沒意見 充電快超爽的
但記憶卡搞特規 不就走索尼的回頭路?
現在自家OS未上線 已經講的包山包海
說不定只是上面的人耍耍猴戲
底下的在窮緊張
artjk2 worte:
會推華為手機的人有二種:
1.假裝是台灣人的大陸人
2.來不及了,己經買華為了,但之後不想被歸為少數族群或異類,所以叫大家一起買一起用,獲取認同


看...
我2者都不是耶!
買華為手機的心路歷程
1. 後HTC時期一直考慮要換哪個品牌
2. 華為禁令後開始注意為何美國要費盡心思制裁華為,才知道華為的技術讓美國恐懼
3. 我不知道買P30的日期,但記得就是在G20前一週買的,料到美國一定會讓步
4. 雖然一堆人酸HTC,但我覺得好用,現在用了P30溫度、效能、省電、UI覺得更好,再用2年若沒問題還是會買華為
5. 鴻蒙系統若效能真的提升很多,沒Google play但有華為商店啊,Google架構不就是一堆APP組合嗎?自己裝就好。部分Android模擬器不含Google架構都有辦法處理了,所以我不擔心
6. 美國對中國的經濟制裁我一直當笑話看,兩個巨人打架我不相信那個能全身而退,除非用不當手段讓對手一刀斃命,但勝的一方應該也很難在國際立足了。

每個人對同一件事都會有不同看法,但看法不同不能就是非我族類,那就比共產黨更共產黨。

各人喜好不同,不必自己不喜歡就要強制套用到別人身上,也不必抹紅別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