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現在大部分的人出遊都拿手機拍照了,但老狗還是喜歡帶單眼出門,
原因在於單眼拍出的照片比手機拍出來的好太多。
但是,前些日子華為的P20和P20Pro上市了,號稱拍出的效果比美單眼。
老狗的好奇心就在這時候打開了,
想知道2018年的今天,手機的科技是否已經到了難以想像的地步?
拍照的畫質是否真的可以比美單眼?
於是,參加了Mobile01主辦的《HUAWEI P20|P20 Pro。攝影擂台賽》,
拿到了一支熱騰騰的華為P20 Pro,然後帶著它四處亂亂拍了1個禮拜。
結果讓老狗對手機的拍照效果完全改觀,
嚇到讓玩相機玩了三十多年的老狗吃手手,左手吃不夠還吃右手啦~~~
原因呢?? 現在流行懶人包,所以請看下面這一包:

老狗認為如果沒力氣帶單眼出門的話,只要帶P20 Pro就可以應付八、九成的場景了。
簡單來說,華為P20 Pro最厲害的就是內在美—無法從外觀看出來的軟體校調。
AI場景識別,能跟據場景環境自動選用拍照模式,讓拍照的結果幾乎零失誤。
光繪車軌,則是讓P20 Pro成為大光圈手機中唯一可夜拍拉車軌的手機。
手持4秒夜拍,不但可留下眼前的夜間美景,自動校調的色調更是討喜,媲美單眼。
大光圈模式則能營照類似單眼鏡頭拍出的淺景深照片,增添幾分意境。
由Leica認證的鏡頭,讓照片的線條與發色充滿了Leica味,線條銳利,色調飽滿而溫潤。
後置三鏡頭,創造了5倍無損、10倍可用的變焦能力,等效270mm的望遠倍率,相當於掛了顆人眼視力5.5倍的望遠鏡,配上f1.7大光圈及AIS防手震,讓手機打鳥不再是”豪曉”。
校調適宜的HDR,不止是讓畫面細節忠實呈現,也不會強化到過了頭,讓照片看起來成了”照騙”。
最重要的是,照片不會是”照騙”,在手機上看是一回事,回到家上電腦看又是另一回事,照片顆粒粗到想罵人。
這種情況在P20 Pro不可能出現。
以上這些特點,都讓老狗相信P20 Pro可以取代一般類單眼DC,甚至低階單眼,成為隨身良機的理由。
至於其他方面,像是
色彩華麗的6.1吋 OLED螢幕
舒適握感的窄邊框及可隱藏”瀏海屏”設計。
讓操作非常順暢的Kirin 970晶片、6GB RAM及128GB ROM,
拼命拍照也不用怕沒電的4000mAh電池與Super Charge快充技術
在暗室可0.1秒解的人臉辨識
讓P20 Pro被稱為2018當代旗艦機也一點不為過。
雖然,P20 Pro的價格也是”當代旗艦機”的水準,
但老狗認為,即使和相機相比,也絕對值的起這個價。
老狗寫了這麼一大堆,大概又要有酸民說老狗「極盡吹捧之能事」。
有圖有真相!!
所以,二話不說,先來看看老狗這一週來的拍照成果吧!!
這一週來,老狗有空時就帶著HUAWEI P20 Pro四處趴趴走。以老狗愛亂亂拍的習性,當然就留下了不少HUAWEI P20 Pro所拍的照片。其中,老狗認為最厲害、最值向網友推薦的功能,就是下面這幾項了。
AI場景模式,以老狗實際使用的感想,就如同隨身帶著一位攝影高手,隨時指導使用者如何拍出美美的照片。對於不專精於攝影的一般消費者而言,AI場景模式的幫助非常大,因為它會適時的召喚HUAWEI P20 Pro內藏的特殊模式,讓一般使用者拍下美美的照片,然後~~嗯嗯~~
感恩HUAWEI ~~~讚嘆HUAWEI ~~~
請看下面的照片,這組照片老狗在臺北北門外拍的,當天晴空萬里。
老狗拍這組照片的目的是想弄清楚「標準」、「鮮豔」「柔和」的色調有什麼差別。
沒想到AI模式啟動後,就自動選了最漂亮的藍天模式,
原本設定的「標準」、「鮮豔」「柔和」色調被自動取代,
然後拍出色調飽和的照片。
換句話說,使用者不用再傷腦筋去思考要選什麼色調。
下面這組在北捷大安森林公園站拍的照片更厲害了!
AI場景模式遇上夜景,自動召喚「夜間拍攝模式」,就是所謂的『4秒手持夜拍』。
絢麗夜景就這樣不費吹灰之力紀錄下來。
就算是不懂攝影的消費者,也能拍出高水準的照片。
老狗另外用SONY RX100III上腳架拍同一場景,回家一看竟然是振動而模糊的照片,枉費還帶了腳架。
所以,老狗才會認為AI場景模式是P20 Pro最厲害的一項功能,
使用者甚至不用自己去找『4秒手持夜拍』模式躲在選單中的那個位置,
AI場景模式自動把它找出來。
其實,就算AI場景模式沒有自動啟動「夜間拍攝模式」,拍出來的照片也相當不錯。
下面這一組照片是在大直橋的薄幕時段拍的,
其中的「夜間拍攝模式」是老狗手動啟動的。
老狗真心認為AI-ON時,拍出的照片色調校調也很棒,天空呈現深峻的藍,水面的光帶有動態。
比起老狗用專業模式試拍了好多張,不但方便,效果也比較好。
老狗另外用Olympus E-M5也同時拍了一張。
因為微單眼相機鏡頭可調光圈大小,所以可拍出路燈星芒,這是手機拍攝唯一做不到的,
但相片的色調,老狗認為E-M5比不上P20 Pro。
科技的進步,從這裡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
所以囉,AI場景模式,可說是很棒的懶人模式,讓P20 Pro成為「他傻瓜、你聰明」的傻瓜相機了~~~
這也是老狗認為這是P20 Pro值的起那麼高的價位的功能之一。
「夜間拍攝模式」可說是P20 Pro針對昏暗的場景的另一項秘密武器。
老狗在多年前用隨身DC時,fujifilm的隨身機就有類似的功能,
現在華為改進這項功能,配上良好的內部色調調整,
使得P20 Pro的成像效果令人咋舌,已經像單眼拍出的夜景照片。
下面這一組照片是在麥帥一橋下方拍的,可以同時拍到麥帥二橋和躲在橋後的101。
老狗認為「夜間拍攝模式」的成像效果相當漂亮,橋上燈光的顏色變化細節都可以拍的一清二楚。
老狗把這些照片上傳到自已的臉書,不少朋友都來詢問是那支手機拍的……

至於Olympus拍的那張,詢問度低很多,按讚數也少很多……

以老狗個人的想法,
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只要隨手亂亂拍就能拍出品質不錯的照片,
上傳到社群媒體受到朋友的讚賞,這支手機的價值就存在了,不論花了再多的錢去擁有它,不是嗎?
所以像這種沒事搞專業模式,或背著重重的單眼加腳架四處走的差事,
就交給老狗這種沒事找燒腦的事做的人好了~~

另外這組照片是老狗在麥帥二橋下拍的,可以拍到遠處的101大樓。
這組照片同樣是以「夜間拍攝模式」的成像效果最漂亮。
簡單來說,對一般使用者來講,只要隨手能拍出漂亮照片就是好手機。
所以,P20 Pro在這個領域可說是完全掌握使用者的心呀~~

「夜間拍攝模式」在昏暗的室內也很好用,請往下看:
這組照片是在保安捌肆的三樓拍的,室內空間昏暗,外頭是明亮的日光。
從這組照片中可以發現使用「夜間拍攝模式」可以兼顧室內外的光線差。只有使用「夜間拍攝模式」的那張照片,可以同時看清室外的樓房和2張椅子的椅背圖案。「夜間拍攝模式」雖然不是什麼新技術,但華為把它強化後,成為在昏暗場景下拍攝的利器,很多原本是拍不起來的場景,在這個技術下成為可行。然後使用者就可以輕輕鬆鬆的把美景打包帶回家。
老狗衷心的認為,這是P20 Pro值的起那麼高的價位的功能之二。
在老狗的經驗中,要用手機拍車軌幾乎是不可能。
原因是現在的手機為了加強進光量,都採用固定大光圈鏡頭,
在拍車軌時必須調低ISO、開小光圈、拉長快門時間,
可是手機沒有小光圈可用,因此只要快門大於4秒,整個背景就過曝,黑夜都要拍成白天了,是標準的失敗照片。
但,華為手機特有的光繪模式,做到了這一點。
同樣利用疊圖的方式,加強高光點的效果,讓光繪模式的效果非常美麗。
下面這張圖是在夜景名點—臺北市信義路與基隆路交叉口天橋拍攝的夜景照片。
高樓燈火與車水馬龍,構成繁華的夜都市景像。
P20 Pro的各種夜間模式拍攝效果,就以「光繪-車水馬龍」的效果最接近可調光圈快門的RX100III,其他模式都拍不出車軌。
但其實這個位置並不好拍,因為天橋是鋼構的,人走過去就會震動。
一般相機夜景長曝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老狗用RX100III拍了好多張只有1~2張成功。
P20 Pro雖然是上腳架長曝光疊圖,但所受到的影響似乎比RX100III小,後方101大樓疊影的現象出現較少張,成功率比較高。
分享幾張其他位置的長曝車軌照片。
手機拍照很少見到像P20 Pro這項功能,而且P20 Pro拍出的照片效果也真的不錯。
這是老狗認為P20 Pro很有價值的功能之一。
P20 Pro的「大光圈」模式,其實就是一般常說的「淺景深」模式,利用軟體的演算,模擬出類似單眼全幅機的大光圈鏡頭所拍出的效果。由於各家軟體演算技術不一,技巧較差者是背景不論遠近,模糊程度均一。技術較佳者,背景模糊的程度就會隨著遠近而有差別。
P20 Pro主鏡頭有3顆,在大光圈模式下只能3倍變焦,應該是有鏡頭被分配到偵測背景物體遠近的任務。
講了一大堆,拍出的照片效果如何??
請往下看。這些照片是在信義公民會館外拍的。
老狗是認為背景虛化效果很真實,從這幾張照片中看不出什麼破綻。不僅不同遠近的物品有不同程度的虛化,不同光圈大小也有不同程度的虛化。
白天的場景下,鏡頭要判斷距離遠近比較簡單,那如果在光線不足的室內呢??
請再往下看。這些照片是在保安捌肆裡拍攝的,主體是具透光性的水瓶,還有一個不容易判斷距離的黑色杯蓋。
大光圈f0.9
大光圈f2.8
大光圈f4.0
大光圈f5.6
大光圈f8.0
大光圈f16
AI ON
Olympus E-M5+12-40mm f2.8 1/60s ISO2000
Olympus E-M5+12-40mm f16 1/2s ISO2000
從P20 Pro的大光圈模式照片,對比Olympus E-M5+12-40mm的大(f2.8)、小(f16)光圈照片來比較,P20 Pro的大光圈照片是可以分的出依遠近距離不同而虛化程度不同的效果的。不過還是受限於感光元件的大小,設定f16時沒辦法像E-M5一樣,拍出前後都清楚的照片。然後,欄杆下緣的透明壓克力片被當成背景虛化掉,但這得和真正的淺景深照片對比才看的出來。
不過,老狗基本上認為P20的背景虛化效果已經是很成功了,乍看之下似乎沒有什麼問題。像玻璃水瓶這種半透明性的物體,P20 Pro沒把它的瓶身當背景虛化掉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老狗認為,可以讓人乍看之下看不出問題的大光圈模式,也是P20 Pro很有價值的功能之一。
有人說:Leica的相機拍出的照片帶有Leica味,P20 Pro的鏡頭是經過Leica認證過的,那拍出的照片是否也一樣具有Leica味??
老狗沒用過Leica相機,不知道什麼叫Leica味。
只知道P20 Pro拍出的照片線條銳利、色調飽和,很合一般大眾的口味。
然後,即使是單色模式,一樣很有味道。
例如下面這幾組:
彩色和單色,是否各有各的味道??
另外再放上幾張老狗認為色調飽和的照片,給網友們參考。
如果照片拍完後再套用內建的濾鏡,那就更有趣了。
P20 Pro的變焦能力可說在手機中無出其右。
為什麼老狗敢這樣說?
因為市面上的手機在考量體積的狀況下。幾乎都搭載定焦鏡頭。
使用者想要拍清楚遠處的小物體,
直覺反應就是用2隻手指貼在螢幕上,然後向外張開,
拍到的可能是個看不清楚的一團東西。
P20 Pro 利用後置3顆鏡頭互補它們的功能,創造了無損的5倍變焦效果。
但以老狗實際使用的經驗,如果手夠穩,或是上腳架的話,10倍變焦的效果也還可以接受,不會在物體的邊緣出現鋸齒狀痕跡。
為了怕被說是”豪曉”,把打鳥的照片先放上來。

不是老狗亂亂講,P20 Pro真的可以用來拍鳥。
那,有那位知道這是什麼鳥??
下面這組是黃昏時刻,在大直橋下拍的不同倍數變焦照。
從照片中可以看到5倍變焦的效果幾乎和一般相機的光學變焦近似,
而10倍變焦的效果是橋上的車子和欄杆上的花紋都清楚可見。
大白天拍的出來這麼好的效果,那在暗處或夜間呢?
結果是5倍變焦一樣無損,10倍變焦是勉強可用。
請再往下看。
這組照片是在保安捌肆裡的二樓向一樓廚房拍攝的不同倍數變焦照。
照片的焦點是在櫃台上的徽章,從1倍到10倍變焦,櫃台上的徽章不但拍的很清楚,而且還依然能帶有立體感。10倍變焦的效果還是很清楚的。
再來瞧瞧夜景照片,5倍變焦的效果依然還很好,直正是無損變焦。
基本上老狗認為5倍無損變焦及10倍可用變焦,才真正是不知那裡來的外星科技。
因為要能有這樣的效果,鏡頭本身的材質和軟體補強的能力相當重要。
華為在這方面的技術,的確令人相當吃驚,因為這是大部分手機達不到的效果。
高動態範圍(HDR)是補足感光元件感光寬容度的一種方式。
雖然現在市面上許多攝影器材都宣稱有HDR,
但老狗認為過度的擴充感光寛容度,超過人眼所能見的範圍,
會讓照片看起來”假假的”。
老狗認為P20 Pro的HDR模式不會擴充到太過離諎,讓照片看起來失真。
也就是說把高光和低光的細節補的恰到好處。
如果認為老狗是吹牛的,請看下面這組在四四南村拍的照片,就會知道老狗所言不假。
網友們有沒有發現『好丘』所在位置的牆面細部變化??
HDR模式讓牆面的裂紋等細節,以及樓梯上的銹斑更加的清楚,
接近人眼所見的範圍。
老狗認為這樣的細節加強是恰到好處的。
下面這組101的特寫照片,是在上午8點左右拍的。
強烈的日光讓天空明顯過亮,因此拍出來的照片就讓101的面光側變暗。
這時HDR介入,提升面光側的亮度,讓影像看起來接近實際看到的狀況。
總歸一句話,如果手機的軟體,例如像HDR,調整暗處和亮處的細節的軟體,只要寫的夠好,對場景的判斷會更為精準,拍出來的影像會更接近人眼所見。P20 Pro就是這樣一支手機。
慢動作模式是今年的高階機都會有的功能。或許是老狗少見多怪,P20 Pro的慢動作影片在拍完後,還可以選擇要放慢動作的區段,讓老狗覺得非常有趣。
操作介面就像下面圖中這樣:

選好要保留慢動作的片段後再重新儲檔,就會有部分內容是保留慢動作,其他部分是正常速度動作的影片。
像下面這幾個影片片段是在游泳池錄的影像,用來游泳教學相當有用。
如果網友們有興趣,老狗把其他的影片放在youtube上,可以點選以下連結:
自由式-岸邊錄影第1段 - 華為(HUAWEI) P20 Pro 慢動作錄影
自由式-岸邊錄影第3段 - 華為(HUAWEI) P20 Pro 慢動作錄影
蛙式-岸邊錄影 - 華為(HUAWEI) P20 Pro 慢動作錄影
自由式-水中錄影 - 華為(HUAWEI) P20 Pro 慢動作錄影
蛙式-水中錄影第2段 - 華為(HUAWEI) P20 Pro 慢動作錄影
老狗是認為慢動作錄影相當有意思,而且在某些要教導他人動作時很有用。
但其中的32倍速就真的太慢了,可能在拍攝生態上會發揮用途吧~~
人像模式可說是各家手機必有的拍照模式,而這塊領域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因為買的人總是會想買支可以把人拍的漂漂亮亮的手機呀~~
但是老狗發現有不少手機似乎把人像模式”玩”過頭了,
拍出來的人和本人差距往往很大,大到一個很離譜的境界。
P20 Pro雖然在人像模式中也有美肌0~10級可調整,
以及柔光等5種打光模式,
還有背景藝術虛化的效果,
但整體而言還不至於讓人認不清誰是誰。
這是老狗最能接受的P20 Pro的一點。
寫了一大段,先來看看藝術背景虛化功能,開啟時背景就模糊掉了。
再來是順光狀況下的人像,美肌模式設為0, 5 ,10。
這是老狗試用許多相機中,可以接受的美肌效果。就算開到最強大的第10級,只是皮膚變好了點,不會好到像個橡皮人。
下面這2組是在逆光狀況下拍攝的結果。這天雖然天空有雲,但陽光其實不弱。
和他牌手機照片對比,拍完照片就有好氣色,不用燒腦修片比較重要~~
那張他牌手機的照片,老婆花了好多力氣修片,臉上的"時代的痕跡"還是沒能去除~~

從這些照片的結果,不得不說P20 Pro的光線的掌握上有它的一套。
這3張照片都是逆光拍攝,但人的臉並沒有一片黑。
特別是美肌0級那張照片,在逆光狀況下還保留少許臉上的細節。
(不過這是老狗老婆最不想要的….
)文件掃瞄模式對像老狗這種喜愛看展覽的,還有常要聽簡報的商務人事非常有用。
因為這個模式會自動把拍到的照片、海報、投影片等的週邊裁掉,
留下我們要的部分。
以下面這組照片為例,原本老狗是拍保安捌肆的告示,結果留下了告示內容,四週都被切掉了,還真是完美呀~~~
老狗在同一天另外去了URS27看展覽,門口的看版經過P20 Pro的文件掃瞄模式處理後,變成了照片中的樣子。雖然切了邊,但也把少許的內容切掉了。
這個功能應該只適合規劃形狀的畫面。
這個模式是老狗很喜愛的功能,因為省去了拍完照片後,後置裁切不需要畫面的工作,可以節省好多力氣。
老狗對手機的美食模式比較沒有興趣,但應該還是會有網友愛用這個模式拍食物,因此還是把P20 Pro用美食模式拍照的效果分享出來。
老狗使用過美食模式後認為如果餐廳的光線太暗時,就把「夜間拍攝模式」找出來拍食物,效果應該不錯才對。
全景模式也是很多手機都有的功能。P20 Pro在這個功能上表現相當好,老狗隨便轉一圈就成功了,這應該是因為P20 Pro硬體規格夠好,老狗才能這麼輕鬆。
保安捌肆Café就位在保安街84號,是棟由歷史建築改造而來的咖啡館,興建於1921年。
在日治時期原是商店,國府接收後由謝唐山醫師購入,變身為醫院與住家,目前透過老屋再生,成為藝文咖啡館。


如果想看更多用P20 pro拍的保安捌肆café照片,請到
臺北市 大同區 保安捌肆 / 順天外科醫院 -- 從商號、醫院到咖啡館
全臺灣的第一座眷村,也是第一座被保留的眷村。離101非常的近,自從改造為信義公民會館及店家進駐後,每週六日都有文創市集,是很好拍照的地點。


如果想看更多用P20 pro拍的四四南村照片,請到
臺北市 信義區 四四南村/信義公民會館 -- 從眷村到文創市集
可以說是台北捷運最美的捷運站,特別是夜景最有可拍性。
很可惜的是老狗沒碰上水幕。
老狗用站外花園的流水來玩光繪模式中的水景。
其實拍這張照片的時間是晚上,光線低到幾乎看不見,但在30秒左右的水幕曝光後,就成了這個樣子。

如果想看更多用P20 pro拍的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照片,請到
臺北市 大安區 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 -- 臺北捷運最美捷運站
這裡是拍大直橋夜景的好地方。除了大直橋外,還有鐵鳥可打。

用P20 Pro的10倍變焦打鐵鳥

如果想看更多用P20 pro拍的大直橋照片,請到
臺北市 中山區 美堤河濱公園 -- 拍大直橋夜景、賞鐵鳥的好地方
從這裡可以拍到麥帥一橋、麥帥二橋,如果腿力好一點,還可以步行去拍彩虹橋。
老狗因為時間不夠,所以在麥帥一、二橋拍拍照,就很快樂了。


烘爐地土地公大概不用再多做介紹吧!!原本來這裡是打算拍夜景的,不過空氣狀況很糟,所以就只能隨手亂亂拍。
這三座古蹟位置接近,可以一次拍個夠。老狗是利用上午上班前的空檔去拍了一些照片的。這三個點的夜景也很有可看性。



繁華的夜都市,外國人眼中的臺北。





雖然說這篇分享文的主題是「攝影擂台賽」,但好不容易拿到P20 Pro,而且有很多網友關心它,老狗就覺得應該把P20 Pro手機正品的內容物在網路上公開。
這次華為提供試用的P20 Pro並非新品,但內容物應該是和新機一樣的。
純白的外盒設計,相當簡約,然而隱含了旗艦機的氣勢。
仔細看看整個外盒的設計與印刷,簡潔而精緻,一副就是精品的感覺
外盒正面
外盒背面
外盒側面
外盒頂部
外盒底部
打開內盒,首先見到的就是P20 Pro手機本體。

下面是配件組,充電器和連接線是支援HUAWEI Super Charge技術,有15道安全防護機制。

P20 Pro的正面與背面,都是極簡的配置。
正面是自拍用及臉部辨識用的單一鏡頭,以及下方的指紋辨識區。
背面則有8MP彩色3倍焦距、40MP彩色1倍焦距,以及用來修整輪廓用的20MP黑白鏡頭。

來張3鏡頭的特寫。從閃燈旁算過來,分別是20MP黑白鏡頭、40MP彩色1倍焦距、8MP彩色3倍焦距。平常拍攝10MP照片時,40MP那顆鏡頭會把4個畫素合成1個成像,因此提升感光元件的感光度。

P20 Pro的四向側面。
右側是卡槽,左側是電源鍵與音量鍵。
上方只有一個小洞,下方有喇叭孔和Type-C埠、麥克風,但沒有耳機孔。
左側
右側
上側
下側
左側的卡槽用盒內的退卡針推開後,只能放下2張SIM卡,沒辦法再擴充MicroSD卡了。

開機囉~~~~
P20 Pro的6.1吋OLED螢幕效果很棒,內建有護眼顯色功能,長時間看銀幕也比較舒服。

✽市面上大多數的手機拍的照片,在手機上看很漂亮,但在電腦上看卻是顆料粗糙,顏色怪異,讓人看了”歸軟巴火”。這種情形在P20 Pro上沒有出現過。在手機上看是很漂亮的照片,到電腦上看依然是很漂亮的照片。
✽AI場景識別,讓使用者拍攝時不需考慮太多細節,只需要考慮這個景好不好。只要View好,AI場景識別自然有辦法找出合適的模式,這是P20 Pro很厲害的地方。
✽手持4秒夜拍,也就是「夜間拍攝模式」,這是很神奇的功能。讓原本需要腳架才能拍好夜景的場景,變成手持手機就可以把美美的夜景打包回家,而且還把色調修的像單眼相機拍出來的。老狗自從開始用P20 Pro就深深的喜歡上這個功能。
✽「光繪-車水馬龍」功能,讓P20 Pro能夠長曝車軌,而且拍出來的照片還十分漂亮,比起類單眼來毫不遜色。這是老狗首次在手機上見到這項功能,而這也是讓手機突破原本大光圈限制的功能
✽P20 Pro在拍風景照時最令人激賞的就是5X無損變焦及10倍可用變焦。很多人用手機拍照時,為了拍遠一點的物體,都會忍不住在銀幕上用手指”放大”來拍攝,但數位變焦的效果往往不堪入目。P20 Pro的5倍變焦,就實拍照片來看是真正的畫質無損,就像是DC的光學變焦效果那樣。而10倍變焦的效果雖然比不上5倍變焦那麼清晰,但拍出來的圖像也還是可用的。老狗認為P20 Pro這個技術的出現,壓垮了高倍率變焦DC。因為差不多的價格,只買1台P20 Pro就好,不需要買1支手機加1台DC,在便利性方面高很多。
✽老狗個人是很喜歡P20 Pro的相機發色,就是所謂的徠卡味。色調飽滿溫潤,線條銳利是P20 Pro 照片的特色,經過徠卡認證的鏡頭,拍出的照片果然不含糊。
✽大光圈模式是模擬單眼相機的淺景深效果,老狗認為非常接近真實的大光圈鏡頭拍出的照片。雖然在老狗使用的過程中發現部分的破綻,但那是相當嚴苛的場景(透明壓克力版),不容易被軟體發現有它的存在。可以說是瑕不掩瑜。
✽不死板的高動態範圍(HDR)模式,讓照片的成像結果接近人眼所見,不會像某些手機拍出的HDR照片過度修飾,影像變的不真實。其實,老狗觀察到在AI場景模式中,有時也會內建適度的HDR,讓亮處及暗處的細節能完整呈現。
✽拍人像照時,P20 Pro的美顏效果是不會太超過的,也就是不會讓人像拍成橡皮人,保留了部分的細節。再配合臉部虛擬打光功能,讓素顏統統變身好氣色,這是老狗很喜歡的一點,
✽P20 Pro的6.1吋螢幕OLED螢幕,在色彩飽和度和亮度的表現,老狗認為均屬上乘,讓照片和畫面看起來相當漂亮。
✽在P20 Pro的操作方面都是極為順暢的,用了1個多星期,沒有出現應用程式閃退,或是畫面卡卡的狀況。看來P20 Pro用的Kirin970晶片相當傑出,而且CPU, RAM, ROM與 AI介面搭配妥適,才能有這樣的操作流暢度。
✽指紋辨識或人臉辦識的速度,也是令老狗感到非常詫異的。不論是人臉辨識或指紋辨識的速度,幾乎都是隨觸隨開,而且在暗處也可以偵測到臉部,完全感覺不到P20 Pro有一點遲疑,這是前所未有的經驗。
✽4000mAh的大容量電池,讓P20 Pro經過早上的晨拍及一整個晚上的夜拍,電力都還有40%左右,可見P20 Pro續航力之強勁,可以滿足一般使用狀況下的需要。
文末最後一張照片,要放上最有自信的作品。
那就以臺灣第一高樓-101大樓及第三高樓-南山廣場為背景,
公車車頭燈拉出的車軌為前景。
象徵P20 Pro已經突破手機無法表現車水馬龍,拉出車軌的瓶頸,邁向全新紀元。

「本文為參與《HUAWEI P20|P20 Pro。攝影擂台賽,手機攝影挑戰單眼活動》成果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