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2019年對華為可謂嚴峻的一年,Google取消提供華為GMS (Google Mobile Service),華為旗下新機都沒辦法再用Google的各種App服務,包括Google Play、Gmail、YouTube等,這將影響華為的海外智慧手機銷量,華為必須全力構建的HMS (Huawei Mobile Service)生態,否則難以彌補 GMS 缺失帶來的銷量損失,根據調研機構IDC與Canalys,華為手機在中國以外的地區開始滑落,2019年第4季銷量就降了6%,海外出貨量更暴跌12~18%,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如果沒有美國制裁,華為2019年手機銷量可能成為全球第一。

構建完整的App應用生態難度極高
華為的應用程式商店AppGallery,2011年就已經在中國推出,直到2018年才陸續在全球問世,海外市場一直都是仰賴Google的服務, 雖然AppGallery已為全球第三大應用服務商店,但據TechRadar整理報導,Google Play在英國最受歡迎的15款App,僅有4款可在華為AppGallery進行下載。想要在Google Play、App Store以外,再構建一個完整的應用生態,事實上非常地困難,因為全球開發商需要增加開發程序與維護成本,全面配合發展的意願恐怕不高。

不管未來GMS的問題會不會順利解決,為了以防萬一的備戰需求,華為勢必得繼續推動自家HMS,目前短期的應對策略是提供Google套件 (例如,LZ Play 、AppSearch等應用程式),幫助鐵粉用戶安裝Google Play的App,中期策略則提供市面最受歡迎的數款App,重拾歐美用戶市場,長期策略方面,為抗衡與Google Play、App Store的巨大差距,則需佈局一套免於牽制的方案,才能安安穩穩開展全球市場。

從App生態問題找到發展契機
雖然逆轉現有App應用生態十分困難,但此生態早已存在一個巨大隱憂,適足以成為華為長期佈局的方向,根據Adjust統計報告,iOS僵屍App已經高達九成以上,安卓App同樣也難以豁免僵屍問題,嚴重程度需要視為重要議題,並亟待尋求一個解決方案。App殭屍化延伸的負面效應,將使得資訊共享生態,面臨無法創造最大繁榮的瓶頸,並且投入的應用受到抑制,比如沒有人會以App做為官網應用,因為可以預見資訊流通問題,App要擴增能見度,通常需耗費極大的推廣資源。

對於僵屍App的解決之道,長遠之計還需回到Web方案,鑒於PC應用軟體的發展歷程,也是由封閉式App應用,慢慢轉向開放性的Web應用,過去在PC玩遊戲或是查字典都需要安裝App,時至今日已甚少安裝App的趨勢來看,智慧手機也不難推測將有同樣的發展趨勢,華為佈局完善的Web應用生態,不僅解決服務資訊流通問題,而且解決App生態處於劣勢問題,可以說有百利無一害,但要如何加速App方案轉向Web方案? 筆者建議以下兩個著眼點進行佈局。

第一個著眼: 提升Web服務應用的功能與效能
許多服務應用都會同時提供App與Web方案,無論是 Google Drive、Gmail、YouTube、Facebook 等皆然,所以即使無法安裝Google Play的App,仍可使用瀏覽器連結Web應用方案。對於大部分App的僵屍問題,利用搜尋引擎找到對應的Web方案,則是解決此問題的最佳方案,但對於市面受歡迎常被安裝App而言,Web方案似乎顯得無足輕重,手機用戶普遍還是比較愛用App,其原因在於Web執行速度較慢以及功能較為陽春,因為頁面轉換時間較長且較不流暢,而且Web無法控制某些硬體功能,所以具備的功能也會較為陽春。

為了解決上述Web效能的問題,手機的硬體配備與網速持續提升,至少可以改善執行速度問題,這便足以讓大部分Web進一步獲得正面體驗,不過更主動的做法,可以參酌Google提出瀏覽器組裝Web的PWA (Progressive Web Apps) 機制,它將Web轉換成為Web App機制,讓Web不僅可以獲得搜尋引擎的索引,而且也能達到接近Native App功能與效能,只是相對於Web方案,App方案仍需安裝是其最大不便。擂同於PWA的應用概念,更簡單的做法是瀏覽器不做Web App轉換,定義瀏覽器中介規格成為Web應用規範,以Web應用結合瀏覽器的擴充套件功能,直接實現Progressive Web機制,其實瀏覽器本身就是不折不扣的App,理論上可以利用擴充套件功能,達到功能擴增與效能提升的目的。

第二個著眼: 建立Web線下服務應用規範
全球資訊網協會W3C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制定HTML meta 標籤 (例如,title 、description、keywords等參數),提供給Web標註以及搜尋引擎蒐集,搜尋引擎便能條理匯整搜尋結果,達到免安裝服務應用,一站搜尋所有服務資訊的機制。然而2008年行動服務市場爆發以來,App成為了手機用戶的核心應用,線下應用自此便幾乎採用App方案 (例如,Uber、Foodpanda、Mobike等),為了解決App資訊流通的根本問題,線下應用發展需回到Web方案,但W3C仍未制定線下應用規範,以致全球開發者無法著力Web線下應用開發,線下搜尋引擎也無法實現自動化資訊匯集機制。

眼下缺乏線下應用規範制定經驗,且要達到加速填補規範缺口,華為可以鎖定在相關的專業單位進行合作,在此提供兩個合作目標,第一個是Schema.org,這是搜索引擎運營商共同發起的組織,目的是創建並支持通用的Web資訊模式,讓搜尋引擎讀懂Web更多的資訊定義,這個組織擁有豐富且相關的制定經驗,可以無礙於線下應用規範制定與推動,第二個是台灣新創平台「大千搜尋」,業已發展全球第一個線下搜尋引擎,且已有相關線下應用規範等待發佈,可以快速俱足線下應用規範與線下搜尋引擎佈局,華為可以評估上述合作的可行性,共同修訂並提案到W3C協會成為HTML標準規範,便可建立通用的Web服務應用生態,擺脫缺乏App服務應用生態的劣勢。
華為目前在一些使用Google服務的地方已經失去部分競爭力。

能不能開發出讓人信賴且適合的app服務,有待觀察
Hal_Huang wrote:
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恕刪)
(2G) 移動通訊的到來首先成就了摩托羅拉 諾基亞
卻意外地滅了 柯達 卡西歐
(3G) 移動網路的到來發展了蘋果 三星
摩托羅拉 諾基亞 進了加護病房
(4G) 快速網路的到來 高通 谷歌登上了王座
第四台固網業者已經從神壇上跌落了

(5G) 高速網路的到來 會只影響 APP生態嗎
居家 職場 公園 道路 公交 汽車...
萬物互聯 高速聯通 已經是常態
(如果只是專注在手機生態的企業發展上終點就差不多看到了)

(6G)極速網路微毫秒級別的通訊聯往,才是這場通訊戰爭的最後一戰
從2G到5G的演進時程來算
6G時代的到來應該是5-10年(中美不發生戰爭就5年)

如果美國沒有打擊華為 全世界大都不知道華為那麼強大
美國現在舉全國之力打擊華為
就是知道現在不消滅華為以後就消滅不了了
打了2年了 世界超級大國加把勁吧
營收越打越高很丟人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