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是因為使用閃光燈時,白背景最先過曝,而主體卻曝光不足。當時依據像機JPG直出的過曝顯示來選擇曝光的時間。
當相機直出後,看上去其實整體亮度是很OK的,但是打開RAW後,卻發現RAW卻是近乎黑壓壓一片....沒藥醫
JPG直出使用的color profile 將亮度拉了很大的幅度;
這樣會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他是由曝光不足的RAW資訊中,將照片整張拉亮出來;很嚴重的
1.雜訊非常高 2.色階不足 2.顏色較不飽和

其實結論就是很簡單的:拍RAW檔時,盡量選擇較高的EV來使用。
但是總是比較一下,多少的+EV 較適合。
------------------------------------------------------------------------

RICOH GXR A12 拍攝RAW時,曝光選擇
等下會出現這樣的東西,是RAW檔的長條圖,全長應為16bit,而像機輸出的實際A/D可能是10~14bit(沒數據所以亂猜,DNG是16bit檔)
-------------------------------------------------------------------------
+ 0.0 EV f5.0 1/3s 皆使用像機的平均測光功能。

RICOH GXR A12 拍攝RAW時,曝光選擇

RICOH GXR A12 拍攝RAW時,曝光選擇
RICOH GXR A12 拍攝RAW時,曝光選擇
第一張為像機直出的JPG檔,第二張DNG以dcraw為基礎的程式轉出,過曝部分設為粉紅色。
dcraw轉出時設定 捨棄像機本身的profile(color manage),並且使用clip
------------------------
+ 0.5 EV f5.0 1/2s 差別不多,先不貼圖,有需要再貼。
------------------------
+ 1.0 EV f5.0 1s

RICOH GXR A12 拍攝RAW時,曝光選擇
RICOH GXR A12 拍攝RAW時,曝光選擇
RICOH GXR A12 拍攝RAW時,曝光選擇
------------------------
+1.5 EV
------------------------
+2.0 EV f5.0 2s

RICOH GXR A12 拍攝RAW時,曝光選擇
RICOH GXR A12 拍攝RAW時,曝光選擇
RICOH GXR A12 拍攝RAW時,曝光選擇
-------------------------
+2.5 EV f5.0 2s (+2.5ev的EXIF顯示怪怪的與+2.0ev相同!)

RICOH GXR A12 拍攝RAW時,曝光選擇
RICOH GXR A12 拍攝RAW時,曝光選擇
RICOH GXR A12 拍攝RAW時,曝光選擇
-------------------------
...相信看到這裡一定覺得相同照片又臭又長。總共測到了 +0,0.5,1.0,1.5,2.0,2.5,3.0,4.0 EV...先省略再說

若是我以不加profile的RAW來看,JPG直出+0ev大約相等於拍RAW的+2.0ev或 +2.5ev
而在後製RAW檔時,拉亮2EV,那雜訊增加幾乎就要等同到了ISO400~ISO800的程度了,非常不喜歡。
這一點尤其是在拍黃昏時,感受會特別明顯,明明用了最低的ISO值,但是雲朵的暗部那雜訊卻是多的離譜。

那不太精準的平均測光,所以拍RAW時,要去看長條圖來+EV值。
那profile,僅是曲線拉亮圖來直出JPG,讓+0 EV的RAW檔後製價值大大減低。(不過可以偷偷拉快門速度)
可以看第一張 + 0.0 EV的 長條圖,幾乎所有的色彩都壓縮在RAW 16bit空間的 1/5裡頭,那實際上你將他完全拓展開來以後,可能包含不到8 bit的色階變化,這樣的RAW處理出來,說不定就比像機JPG直出還差了....

建議上拉高EV或將長條圖盡量填滿來拍攝RAW檔,些許的小過曝其實也可以,不影響主體就好,現在的軟體也大多有過曝重建。
後製上盡量少拉亮,能拉暗最好,不會增加雜訊與增加顏色飽和。

GXR A12這樣的架構與價錢,真的實在需要好好的鞭策他......
前幾天是各很不錯的藍天白雲好天氣,所以出門在實作一下第一編的理論。


這是一張平均測光+1EV的照片,JPG直出看起來是太亮了點,raw+profile看來是比實際當天的亮度稍暗了一些。

再來看RAW的長條圖,一打開,我後悔了,當天應該把他加到2EV來拍才對(或至少1.5EV),有一點點的過曝,但是這一點點過曝大概是車子的反光與建築物的白牆,這實際上很容易達到過曝的點,而且就算這過曝到全白,也不會影響大部分的整體表現。(至少不要過曝到白雲的部分)
但是其實RAW打開以後,我個人非常喜歡RAW不加profile這種顏色對比的感覺,只差在他的暗部暗很多。

由另一面來看,為什麼加曝可以讓照片的表現更好?
差別在profile拉亮,相機的profile的曲線是非線性的,通常是在暗部變化斜率較大,亮部則較趨於線性變化。
意思就是說:RAW檔中暗部是壓縮較大的地方(斜率大,x軸上的密度就較低)
那如果整張照片都往高亮部曝光,則可以得到較線性的RAW檔儲存方式。
再則,經由profile將亮度拉上來之後,色彩飽和度都會降低,並且連同雜訊一併放大,也是讓照片灰灰暗暗的主因。(拉越多素質越差,最好是都不用拉亮就出圖...那真是太好了)
---------------------------
說到這裡,只能怪自己的相機水庫不夠大;還是該買台全幅機才是真的。
---------------------------


比較一下手動拉亮,與profile的差別。(雖然profile是非線性,用level去拉是不對的)
上:是未加profile的分佈,下:是相機profile後的分佈
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中暗資訊都落在右側那大約1/5的地方;如果當時再加1EV去曝那暗部,會比現在在家拉亮的圖,漂亮很多,色階綿密與彩度飽和都會增加許多。

這樣的作法大概就很像調低ISO來拍照,但是GXR A12最低就是ISO200了,這樣+1~2EV去曝光,大約就等同於強制讓RAW去產生ISO100或ISO66的感光照片。
現在回頭看ISO200的直出JPG,感覺真的很虛阿;過曝不用怕,用力的給他曝到RAW填滿為止~
希望下次韌體更新能有ISO100以下的選項出來+1。
哦~原來如此
大大你真的是~~操~~~~~~強~~~~~~~~的喇
詳細的解說

另外想請問你如果是加上閃燈呢(外閃)~如果是室內棚
像是拍攝產品之類的~"~
那是所謂的撥離光嗎!!!

請原諒我不專業的問題
玻璃光是指什麼我不曉得,在這裡我只是想要得到純淨的畫質。
譬如這張

這是相機JPG直出,雖然縮圖畫面已經很夠乾淨了,但是色彩的濃度卻似乎無法達到我想要的那種深邃濃郁的顏色。


最後我喜歡這種介於現實與濃郁,也想弄藍天白雲的照片.....
之前一直試著拍RAW檔,但是一直達不到這個目標;後來逐漸瞭解RAW檔這個東西才想到如此來拍。


這張在藍天不錯的天氣拍的,用上了CPL、raw檔half size、除噪、細節強化、顏色飽和。
在這裡保證,跟原來實景絕對不一樣......不過既然是拍了RAW回家,就沒要原景重現,能夠自high最重要了。
我開始覺得你好過份喔~
把它操到爆
我喜歡這種精神
我也要來操爆它
發現oxa9615兄的照片
橫式照片左半部中間的地方都是模糊的耶

pokomomo wrote:
發現oxa9615兄...(恕刪)


被你發現啦...我已經計畫送修很久了,那個點很糊,4:3的時候很難看到。
JPG檔不是很明顯,RAW就很突出了.........不只是橫式,直式也是阿@@~

趁著最近天氣很差,來送修好了。~"~你的回覆真是最後一根稻草。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2&t=1655265&last=20962940
灰塵會造成這樣模糊嗎?感光元件上沾到油嗎?除此之外,從外面看都是好好的。

因為看起來蠻明顯的

反正是公司貨就送修吧,我的A12裡面還有一根毛勒....
而且是在封死的兩片鏡片中,Ricoh到底是在怎樣的環境下組裝的...
不過我連"入毛"都沒有影響成像了,你的幾顆灰塵不算什麼啦XD

我也超想送去清的,不過我的是水貨,送修麻煩
想乾脆付3000元給恆隆行讓A12變公司貨算了

我的灰塵也是在那兩片鏡片中間,不知道能不能換各A12 28mm回來阿~~~~~阿阿阿
話說我到現在都還沒能找到一個處理A12 DNG的完美方案....

總是有一好沒兩好,讓我不知道該用哪套才好...



RAW到LR
優點是雜訊處理很不錯,顏色最接近現場
缺點是高光部分怎麼樣也調不回來

DP BEST是套用Dpreview裡測試A12 DR時使用的ACR BEST設定
高光救回來一些,不過這設定雖然有很不錯的DR但不是個好看的畫面,整體都灰灰的一層

Aperture 3處理A12 RAW,不需調整就有不錯的高光範圍
但是顏色實在和現場差異很大...

到最後表現最好的反而是JPG直出....
但JPG直出的缺點就是細節明顯比RAW少,也比較糊....

JPG


LR3 RAW DP BEST


APERTURE 3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