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拿記憶體模擬硬碟的功能是要另外用軟體(例如Ramdisk),而且有限制(視電腦的RAM容量)。
而PC的作業系統(windows)也是會拿硬碟當記憶體緩衝,至於手機的android系統,源於Linux,也是會拿硬碟充當記憶體緩衝。
所以,RAM拿來當硬碟 跟 硬碟(硬碟是統稱,HDD、SSD、記憶卡...)拿來當記憶體,是兩種不同的方式。
我不太懂這些廠商推出記憶體擴充的原理與android系統本身內建的zram(swap)有何差異、到底有沒有用,但我跟上面一些網友一樣,手機一律關閉廠商的記憶體擴充功能,最主要是因為我比較相信系統內建的功能(畢竟這種SWAP技術已經數十年了,"理應"越來越精進,而廠商的記憶體擴充應該是畫蛇添足),當然也怕廠商的記憶體擴充功能若大量讀寫可能造成ROM的提早夭折(現在手機記憶體應該是TLC甚至QLC,理論上的寫入次數大概只有1000~3000)。
至於廠商廣告文宣號稱的記憶體擴充功能到底有沒有用?個人認為要看消費者的使用習慣,若是常態使用大量資料的需求,應該可以開啟(試試看)。
嚇吧 wrote:
個人電腦是拿記憶體模擬硬碟容量,灌程式可以飛快運行,記憶體本身就不容易壞,的確可行又安全;
手機剛好相反,拿硬碟容量模擬記憶體,縱使硬碟壽命影響極小,我也不喜歡,畢竟我是會一式三份安全備份的人,資料安全重於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