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廠不見得是高獲利哦,因為有庫存、退貨、客服,還有一大堆研發人員、行銷費用,這些加一加全灌在手機成本上,低價中價的賺不了多少,所以得靠高價機來補。各位可以看到宏達電一年賣幾千萬支仍然虧錢,這表示成本控管非常重要,成本控管不好,賣再多也是賠錢。JIGN wrote:紅米手機的出現,讓我了解到,其他大廠手機業者的高獲利是多麼恐怖。
joshau wrote:紅米的出現還沒影響到大廠對高價手機的競爭欸...(恕刪) 個人覺得應該說紅米開發了新的市場,讓原本因為價格不願轉進智慧型手機的人,願意買智慧型手機…而當這些人習慣了MIUI介面之後,就很難跳槽到其他廠牌的手機(其實這也是各廠商努力客制化自已手機的原因)…當基本盤穩固了(這些人將會固定時間換一次手機),那麼獲利也會跟著穩定,當然小米還有開發一些電子商務的東西,對他們的獲利當然是更好…
可否提供網址,或關鍵字,謝謝。目前查得到的獲利方式大致如下:「相較於其他手機廠商, 小米透過飢餓行銷省去大量廣告費用、預購及電銷方式省去資金積壓與庫存跌損(台灣代理商訂購小米手機出貨前必須全額付現), 透過直營的電銷網路或直接透過電信業者銷售, 也省去藉由中間商/實體門市的費用. 若以一般手機通路管銷成本15%~20%與手機製造商營運成本15%來看, 小米透過電商直銷方式會比一般傳統手機製造商的訂價少25%~30%. 由於小米手機定價方式如iPhone一樣, 除非有新機上市, 不然都是一價到底. 上市初期小米機的獲利雖然有限, 但因電子零組件成本通常會日漸下降, 銷售中後期就會因採購成本的下降而獲取合理的利潤.」http://www.kocpc.com.tw/archives/4323「據業內人士估算,紅米手機選擇的組件多是小米手機的供應商,手機做工也不錯,紅米手機的產品組件成本大約在發售初期約為 740 元人民幣至 760 元人民幣之間,隨時產量不斷提升,成本可以降至 700 元人民幣以下。手機本身利潤率不高…」http://technews.tw/2013/08/15/xiaomi-smartphone-hongmi/問題是除非一直銷售同一款手機才有量產降低成本的優勢,但一款手機銷售周期通常僅能維持一年,甚至更短。所以要藉由大批量產而獲利的時間很短。新機型規格不同,當然就無法享受到與前款機型的成本下降優勢。(除非一開始就暴大量生產)chmot wrote:我都已經解釋過了.妳還用你自己的想法來說小米如何獲利我那篇並不是我自己的說法.是大陸專題報導的.我只是大概引述整個流程.
joshau wrote:這在自慰文嗎?紅米的...(恕刪) 您想太多,我在版上就看過好幾個人用了小米後…對自己以前2萬多買手機感到後悔的…而且重點是…很多人花5~8000元買到別牌手機得到相同的性能...界面確不比小米好用…請問你用過miui嗎?
個人覺得小米的影響有兩點1.壓低價格,差不多的效能竟會有這麼大的價格差讓很多人對於那種「好手機就是要破萬」的刻板印象被打破2.手機使用者開始「正視自己的真正需求」過去手機都是走兩極化,不是最好就是最低階,中層的都不會主打導致很多人的觀念就屬是,「既然要花錢買為啥買爛的?為啥能接受的價位手機那麼少?是不是沒人用是不是有問題?」「反正都要買了,就買最好的,一堆人都在拿,效能過剩以後就用得到~」結果等到那些過剩的效能要發揮時,他已經被換掉了既然都知道這東西那麼常換,何必留著那後續性?這就跟很多人明明五年才換整台電腦卻還要留什麼升級性一樣無言會換的就是會換,年年換最高階不換的就不會換,用了兩年還捨不得丟因此需求夠用就行了,根本沒必要追求多餘的想當年我也曾經對HTC J心動過但忍了一陣子後拿了MI2S後不禁慶幸當初還好沒傻傻的買下去.....
大豆頁平 wrote:個人覺得應該說紅米開...而當這些人習慣了MIUI介面之後,就很難跳槽到其他廠牌的手機(其實這也是各廠商努力客制化自已手機的原因)…(恕刪) 以我個人的感覺來囉, MIUI超像iOS的我是先用iOS再用到android,用過HTC,海信,易豐,小米,就是MIUI跟iOS最像買得起還是會再買iOS,外觀質感差很多,目前也是iPhone,小米都用,因為公務有第二個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