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紅米2用MTK6595 手機能跑47000分安兔兔 那高通要怎麼辦

abc003 wrote:
拿戰鬥機和汽車引擎來比喻ARM和X8


那戰鬥機來比喻
絕對是非常恰當

Android那種廢到哭的架構是要怎麼和X86比?
建議你可以回去翻翻X86微指令集
不要再只會用Google

X86的複雜度已經是天空型態,X86 CPU就像戰鬥機一樣
Android簡直和一般道路沒兩樣,ARM根本就只是破車而已



好了
2600K和FX8350在不同的測試軟體中是互有勝負的
連不同的測試軟體都可以互有勝負了
可見連測試軟體都“無法完整測出”所有的效能

那你拿一個X86不擅長的,不會用到的,測試軟體來當作成績
這種比較確定沒問題嗎?

自己都知道CPU的複雜度之高
然後現在跟我說用一套軟體可以比較出ARM和X86的性能差距?
WT…這什麼神邏輯?


你好像一直想無視「這些測試軟體從一開始就沒讓ARM和X86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的事實

可否讓你那所謂強大的S801來跑個SuperPI看看?
還4770的四分之一性能咧
成績能有4770的四十分之一就該偷笑了…
夜魔天書 wrote:
那戰鬥機來比喻絕對是...(恕刪)


是否是CISC或RISC指令集體系和效能沒有多大關係

微架構才是關鍵 X86的向前兼容性導致電晶體數量上的浪費和效率的降低

IBM POWER也是RISC 但是效能可不比X86低

你並非是資訊相關科系畢業的

不懂不怪你

FX3850和2600K的互有勝負 FX8350都是在能夠平行編程的軟體內獲勝或是容易平行處理的轉檔解壓縮等軟體

2600K的單線程效能較高 因此有較好的同時脈微架構效率

I7 2600K接近 11 DMIPS/MHz

AMD只有6連英特爾的一半都不到

而APPLE的A8和ARM A57架構也都達到DMIPS/MHz 每時脈週期能處理的指令數量 達到5的效率了

只是因為時脈跑得較低 如果和桌機CPU同時脈 移動CPU和AMD的推土機效能不相上下

如果手機的時脈週其指令數 也就是同時買的效能繼續提高最中會超過11 也就是時脈比桌機更低效能確更好

APPLE快達到這種程度了




CPU的DMIPS/MHz列表
This section needs additional citations for verification. Please help improve this article by adding citations to reliable sources. Unsourced material may be challenged and removed. (November 2009)
Processor Dhrystone MIPS / MIPS D IPS / clock cycles per second D IPS / clock cycles per second / Cores per die Year Source
UNIVAC I 0.002 MIPS at 2.25 MHz 0.0008 0.0008 1951

[2]
Intel 4004 0.092 MIPS at 740 kHz
(Not Dhrystone) 0.1 0.1 1971 [3]
IBM System/370 model 158-3 1 MIPS at 8.69 MHz 0.1 0.1 1972
Intel 8080 0.330 MIPS at 2 MHz
(Not Dhrystone) 0.165 0.165 1974
MOS Technology 6502 0.500 MIPS at 1 MHz
(Not Dhrystone) 0.5 0.5 1975
VAX-11/780 0.500 MIPS at 5 MHz
1 Dhrystone MIPS 0.2 0.2 1977
Motorola 68000 0.700 MIPS at 8 MHz
(Not Dhrystone) 0.1 0.1 1979 [4]
Intel 286 2.66 MIPS at 12.5 MHz 0.2 0.2 1982 [5]
Motorola 68020 10 MIPS at 33 MHz 0.303 0.303 1984 [6]
Intel 386DX 9.9 MIPS at 33 MHz 0.3 0.3 1985
ARM2 4 MIPS at 8 MHz 0.5 0.5 1986
Motorola 68030 18 MIPS at 50 MHz 0.36 0.36 1987 [7]
Motorola 68040 44 MIPS at 40 MHz 1.1 1.1 1990 [8]
DEC Alpha 21064 EV4 300 MIPS at 150 MHz 2.7 2.7 1992 [9]
Intel 486DX2 54 MIPS at 66 MHz 0.8 0.8 1992
Motorola 68060 110 MIPS at 75 MHz 1.33 1.33 1994
Intel Pentium 188 MIPS at 100 MHz 1.88 1.88 1994 [10]
Microchip PIC16F 5 MIPS at 20 MHz 0.25 0.25 1995 [11]
Atmel megaAVR 16 MIPS at 16 MHz 1 1 1996 [12]
ARM 7500FE 35.9 MIPS at 40 MHz 0.9 0.9 1996
Intel Pentium Pro 541 MIPS at 200 MHz 2.7 2.7 1996 [13]
PowerPC 750 525 MIPS at 233 MHz 2.3 2.3 1997
Zilog eZ80 80 MIPS at 50 MHz 1.6 1.6 1999 [14]
Intel Pentium III 2,054 MIPS at 600 MHz 3.4 3.4 1999 [10]
Freescale MPC8272 760 MIPS at 400 MHz 1.9 1.9 2000 [15]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 Processors
AMD Athlon 3,561 MIPS at 1.2 GHz 3.0 3.0 2000
ARM11 515 MIPS at 412 MHz 1.25 1.25 2002 [16]
Silicon Recognition ZISC 78 8,600 MIPS at 33 MHz 260.60 260.60 2000 [17]
AMD Athlon XP 2500+ 7,527 MIPS at 1.83 GHz 4.1 4.1 2003 [10]
Pentium 4 Extreme Edition 9,726 MIPS at 3.2 GHz 3.0 3.0 2003
MIPS32 4KEc 356 MIPS at 233 MHz 1.5 1.5 2004 [18]
Microchip PIC10F 1 MIPS at 4 MHz 0.25 0.25 2004 [19][20]
ARM Cortex-M3 125 MIPS at 100 MHz 1.25 1.25 2004 [21]
Nios II 190 MIPS at 165 MHz 1.13 1.13 2004 [22]
ARM Cortex-A8 2,000 MIPS at 1.0 GHz 2.0 2.0 2005 [23]
VIA C7 1,799 MIPS at 1.3 GHz 1.4 1.4 2005 [24]
AMD Athlon FX-57 12,000 Dhrystone MIPS at 2.8 GHz 4.3 4.3 2005
AMD Athlon 64 3800+ X2 (Dual core) 14,564 Dhrystone MIPS at 2.0 GHz 7.3 3.6 2005 [25]
Tegra 3 NVIDIA (Quad core Cortex-A9) 13,800 MIPS at 1.5 GHz 9.2 2.5 2011
Xbox360 IBM "Xenon" (Triple core) 19,200 MIPS at 3.2 GHz 6.0 2.0 2005
PS3 Cell BE (PPE only) 10,240 MIPS at 3.2 GHz 3.2 3.2 2006
AMD Athlon FX-60 (Dual core) 18,938 Dhrystone MIPS at 2.6 GHz 7.3 3.6 2006 [25]
Intel Core 2 Extreme X6800 (Dual core) 27,079 Dhrystone MIPS at 2.93 GHz 9.2 4.6 2006 [25]
Intel Core 2 Extreme QX6700 (Quad core) 49,161 Dhrystone MIPS at 2.66 GHz 18.4 4.6 2006 [26]
MIPS32 24K 604 MIPS at 400 MHz 1.51 1.51 2006 [27]
ARM Cortex-R4 450 MIPS at 270 MHz 1.66 1.66 2006 [28]
MIPS64 20Kc 1,370 MIPS at 600 MHz 2.3 2.3 2007 [29]
P.A. Semi PA6T-1682M 8,800 MIPS at 1.8 GHz 4.4 4.4 2007 [30]
Intel Core 2 Extreme QX9770 (Quad core) 59,455 Dhrystone MIPS at 3.2 GHz 18.6 4.6 2008 [31]
Intel Core i7 920 (Quad core) 82,300 Dhrystone MIPS at 2.66 (Turbo 2.93) GHz 30.9 7.7 2008 [32]
Intel Atom N270 (Single core) 3,846 MIPS at 1.6 GHz 2.4 2.4 2008 [33]
Qualcomm Scorpion (Cortex A8-like) 2,100 MIPS at 1 GHz 2.1 2.1 2008 [16]
ARM Cortex-M0 45 MIPS at 50 MHz 0.9 0.9 2009 [34]
ARM Cortex-A9 (Dual core) 7,500 MIPS at 1.5 GHz 5.0 2.5 2009 [35]
AMD Phenom II X4 940 Black Edition 42,820 Dhrystone MIPS at 3.0 GHz 14.3 3.5 2009 [36]
AMD Phenom II X6 1100T 78,440 Dhrystone MIPS at 3.3 GHz 23.7 3.9 2010 [32]
Samsung Exynos 5250 (Cortex-A15-like Dual core) 14,000 MIPS at 2.0 GHz 7.0 3.5 2011 [37]
Intel Core i7 Extreme Edition 980X (Hex core) 147,600 Dhrystone MIPS at 3.33 GHz 44.7 7.46 2010 [38]
Intel Core i7 2600K 128,300 Dhrystone MIPS at 3.4 GHz 37.7 9.43 2011 [39]
Intel Core i7 875K 92,100 Dhrystone MIPS at 2.93 GHz 31.4 7.85 2011 [40]
AMD E-350 (Dual core) 10,000 Dhrystone MIPS at 1.6 GHz 6.25 3.125 2011 [41]
AMD FX-8150 (Eight core) 90,749-108,890 Dhrystone MIPS at 3.6 GHz 30.2 3.78 2011 [42][43]
ARM Cortex A5 1,256 MIPS at 800 MHz 1.57 1.57 2011 [23]
ARM Cortex A7 2,850 MIPS at 1.5 GHz 1.9 1.9 2011 [16]
Qualcomm Krait (Cortex A15-like, Dual core) 9,900 MIPS at 1.5 GHz 6.6 3.3 2011 [16]
Intel Core i7 Extreme Edition 3960X (Hex core) 177,730 Dhrystone MIPS at 3.33 GHz 53.3 8.89 2011 [44]
Intel Core i7 3630QM 113,093 Dhrystone MIPS at 3.2 GHz 35.3 8.83 2012 [45]
AMD FX-8350 97,125 Dhrystone MIPS/23407 MIPS at 4.2 GHz 23.1 2.9 2012 [43][46]
Intel Core i7 3770k 106,924 Dhrystone MIPS at 3.9 GHz 27.4 6.9 2012 [43]
Intel Core i7 4770k 124,850-127,273 Dhrystone MIPS/7-zip MIPS 23101 at 3.9 GHz 32.0 8.0 201

夜魔天書 wrote:
那戰鬥機來比喻絕對是...(恕刪)

ANDROID什麼什厚變成架構了

它是OS 不是硬體微架構

來衡量CPU效能不能拿DMIPS/MHz來看,Krait 200/300/400 都是3.3DMIPS/MHz ,但同頻效能確有差距,A17和A15同DMIPS/MHz ,但同頻A17弱於A15。

看DMIPS/MHz不如看CPU跑分還比較實際

另外CPU也會堆電晶體,Cyclone能有A15兩倍效能,那2倍於A15的面積幫了大忙。
K1 史丹佛架構單核性能也超強,但面積也差不多2倍的A15
看到居然有人拿資訊相關科系畢業出來說嘴,結果居然到處發一些低端的廢文

那閣下到底是在哪間學校畢業,又在哪間豬屎屋上班

114 112 ? 大M 小m ??

要不要把牌子亮出來?

雖然很專業都看不懂 但人家開版講的是MTK跟高通
怎麼扯到ARM跟INTEL去....
歪的很嚴重阿...嘖
跑分再高也只是參考

用起來問題還不是一堆
夜魔天書 wrote:
確定無關係?這真是俺...(恕刪)


AMD會輸跟幾個整數和符點單元無關係

存脆就是他的同頻效能DMIPS/MHz太低

飛龍2時代一樣是完整的6核心 符點運算單元可沒有少 但是同頻效能就是比英特爾低

存脆是靠簡單的堆積核心數量取勝而不是架構有多優秀

RISC和CISC 在計算機理論和止另極體系上各有優缺點 並沒有說誰一定效能強

PC時代會是CISC 的X86勝出贏得市場 是因為英特爾這隻大恐龍佔據食物鏈頂端的生態棲位

佔據了最高獲利的市場因此有了資金去研發下一代更強的CPU

但是恐龍的王朝不可能永遠佔據生態棲位最頂端

有一天一顆名叫IPhone的隕石極中了恐龍的PC王朝

現在是哺乳類ARM架構的時代 大恐龍英特爾的微架構開始走下坡

哺乳類開使佔據市場的生態棲位 然後獲的利潤越來越多在把這部分利潤用來創新和研發更好的CPU

因此哺乳類ARM架構會越來越強 佔據原本的生態棲位只有X86大恐龍英特爾架構才能吃到的市場

例如伺服器 消費性終端產品 平板 筆電 手機 智慧型顯示器 等等等這些高獲利的市場生態棲位被ARM佔據了

誰強誰弱不是由架構來決定 而是由獲利能力->和把獲利投入研發創新的能力 達到的良性循環來決定

abc003 wrote:
AMD會輸跟幾個整數和符點單元無關係



因為被刪了剛好可以再來一篇

兩整數為何會輸?
明明就是因為前端的執行緒分配單元做的太爛,還在那邊扯電晶體數量?
你又知道兩整數單元的電晶體數量多少?

資訊科的就這樣而已?
你要不要自己去看完癡漢水球大的所有X86文章再來討論?
要不然俺真的覺得自己好像在教小學生一樣捏…


自己說CPU需要好的架構設計才會有好的效能
好了,現在又說效能靠堆核心數量就可以衝上來了?


自己說RISC和CISC不會影響性能
好了,現在又說RISC和CISC各有強項?


你到底還要說幾種版本?
你到底還要扯出什麼來自曝其短?
這種神邏輯,一直跳針不累嗎?



俺從開頭就一直在跟你說ARM和X86本來就各有所長
一直講不聽

好了,現在也承認RISC和CISC各有所長了
你什麼時候才要來承認ARM和X86各有所長?
而不是一直把它們放在不適合的基準去做比較?
夜魔天書 wrote:
因為被刪了剛好可以因為被刪了剛好可以再來一篇
兩整數為何會輸?
明明就是因為前端的執行緒分配單元做的太爛,還在那邊扯電晶體數量?
你又知道兩整數單元的電晶體數量多少?
資訊科的就這樣而已?
你要不要自己去看完痴漢水球大的所有X86文章再來討論?
要不然俺真的覺得自己好像在教小學生一樣捏…
自己說CPU需要好的架構設計才會有好的效能
好了,現在又說效能靠堆核心數量就可以衝上來了?
自己說RISC和CISC不會影響性能
好了,現在又說RISC和CISC各有強項?
你到底還要說幾種版本?
你到底還要扯出什麼來自曝其短?
這種神邏輯,一直跳針不累嗎?
俺從開頭就一直在跟你說ARM和X86本來就各有所長
一直講不聽
好了,現在也承認RISC和CISC各有所長了
你什麼時候才要來承認ARM和X86各有所長?
而不是一直把它們放在不適合的基準去做比較?再...(恕刪)


什麼叫水球大? 計算機科學理論的體系是博大精深的哪是一個什麼網路寫手能一語道盡

學海無涯 以為自己什麼都懂的人 通常是什麼都不懂 尤其是對計算機科學有所了解的人

你是否讀過計算機科學相關的書籍?(看你的回答應該是沒有)

入門: 記算機概論 初級程式設計 網路概論

中級: 計算複雜度理論 資料結構 程式設計 作業系統概論 JAVA 關聯式資料庫 等等等............

AMD在飛龍2的時代整數單元和浮點單元都是完整的同頻效能 和同核心數效能從來沒超過英特爾

重點還是在每核心DMIPS/MHZ的效率 每時脈的週期指令數就大致反應了該核微架構的效率

其他如作業系統驅動程式 應用軟體等等的優化不能說完全沒影響但是

核心數量影響效能?要看是哪一種效能 轉檔的效能和單線成效能是不一樣的

根據任務性質適合平行處理的任務就很好得利用多核心CMP系統

AMD堆核心數量只是在提高多線程效能罷了 但是對於任務性質不適合平行編程的程式來說根本派不上用場

同時間只有1 -2核在工作 你一定會反駁我說什麼工作管理員看到10年前的軟體也能跑多核

那是作業系統在將行程分時多工處理並不是軟體本身的多核利用率的提高

因為OS無法作到執行緒級的平行處理 只能做行程的級系統平行處理 也就是多開程式有所幫助

---------OK現在回到問題點上來

RISC在於硬體設計簡單 但是對編譯器要求很高 早期編譯器發展不成熟的時候CISC比較佔有優勢

有利提高時脈 和架構的流水線執行(指令管線化)效率 發展成熟以後是RISC較佔優勢

而CISC一條指令能做RISC大約2~3條指令的操作 但是硬體比對較複雜

而X86的指令不對稱和向前兼容性

X86還要浪費電晶體去作指令微碼轉換成較短微指令才能作到RISC能做到的事情

分支預測的命中率更低 還要依賴大量快取記憶體降低延遲

否則會降低指令流水線或稱指令管線化的效率

在同樣技術條件下 同製程 同研發實力資金 RISC當然更有利提高效能

X86只是CISC裡的一種 會成功只是英特爾的市場優勢並不是它的架構本身多優秀

只要能夠有和英特爾一樣的資本要研發比X86更強的RISC處理器也是可以的

但是設計出這樣的產品要有市場才行 然後從市場賺到錢才能在投入研發

而限在仍然有不少伺服器採用IBM的POWER架構 它也是RISC體系之一 都可以比X86伺服器還要強

RISC 里除了ARM還有一個MIPS架構(這裡不是指每表百萬指令雖然縮寫一樣)

從前ARM漢MIPS架構都只能在SOC市場裡生存 很難道消費級市場裡賺到錢 伺服器市場也被X86霸佔

所有高獲利的都被壟斷 當然就發展不起來了

之前的RISC哲學變得突出,許多計算機設計師試圖彌補所謂語義鴻溝,即設計出直接支持高級編程結構,如過程調用,閉環控制和複雜 指令集尋址模式,允許的數據結構和數組訪問被合併成單一的指令。指令通常也高度編碼的,為了進一步提高代碼密度。這種指令的緊湊性質的小套的成績方案尺寸和更少的(慢)主內存訪問,這在當時(20世紀60年代初期及以後),導致了巨大的節省計算機內存和磁盤存儲的成本,以及更快執行。
在20世紀70年代,高層次的語言分析表明一些複雜的機器語言實現,它是確定新指令可以提高性能。增加了一些指令,從來沒有打算在彙編語言中使用,但是編譯高級語言合身。編譯器進行了更新,以利用這些指令的優勢。與緊湊型編碼語義豐富的指令的好處可以看出,在現代的處理器為好,特別是在高性能細分市場,緩存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相對於大多數嵌入式系統)。這是因為這些快,但複雜和昂貴,存儲器本身具有有限的大小,使得緊湊代碼有利。當然,他們需要的根本原因是主存儲器(即動態RAM相比(高性能)的CPU核心今天)仍然緩慢。在早期的電腦業界,編譯器技術並不發達,程式多半以機器語言或組譯語言完成的。為了便於編寫程式,電腦架構師設計出越來越複雜的指令,可以直接對應高階程式語言的高階功能。當時的看法是硬體比編譯器更容易設計,所以結構的複雜性在硬體這端。

加速這種複雜化的另一因素是缺乏大容量的記憶體。在記憶體容量受限的應用中,具有極高訊息密度的程式更加實用。當時記憶體中的每一位元組都很寶貴,例如只有幾千個位元組來儲存某個完整系統。它使產業界傾向於高度編碼的指令、長度不等的指令、多運算元的指令,以及把資料的搬移與計算合併在一起的指令。在當時看來,相對於使指令更容易解碼,指令的編碼打包問題尤為重要。

還有一個因素是當時的記憶體不僅容量少,而且速度很慢,使用的都是磁性技術。憑藉高密度打包的指令,存取慢速資源的頻率可以降低。

微處理器只有少量暫存器的兩個原因是:

暫存器每一個位元位都比外部記憶體貴。以當時的積體電路技術水準,大量暫存器對晶片或電路板而言是難以承受的。
一旦具有大數量的暫存器,相關的指令字(opcode)將會需要更多的位元位(使用寶貴的RAM)來定位暫存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