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會買小米手機,至少3年內。


tom617 wrote:
他不是說反話。他是大...(恕刪)


其實是一樣的,只是定義不同,我認為是比較爛的法治,你認為這種爛就是人治。

台灣法治好像並不比大陸好多少吧,香港是這方面的典範。

派派森林 wrote:
對的,我就很喜歡央視...(恕刪)


十台現在還有什麼好節目嗎?

CCTV我看的最多是2、5、9 偶爾看看新聞頻道

一切隨風去 wrote:
台商在大陸很不受歡迎,就業是最差的選擇,我還看了下那個成都太平洋廣場的事,只能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服貿也是一樣,我估計你想說的是印刷業吧,印刷跟出版不在一起很正常的,印刷業要進軍大陸估計也不會去印書,除非腦子有問題,沒利潤還有各種審查。其實不管到哪,都要遵守當地的法律,這是最基本的,大陸企業來台灣也一樣。(恕刪)


早期造假是有機會的,也相對容易,有沒有人查?誰知道...
公司小時,關係搞好一點,再加上如果是國家重點想扶植的..不被查機會很大
至於今年開始敢說,是因為做大了一定會被查,再加上業績確實不錯,老實交稅再拿來炒個新聞.是個很好的手段...貴國現在炒新聞的技倆,我覺得不輸港台的炒新聞,但又更沒有底限,這跟文化與心態有關..
至於早期銷量有沒有那麼高,其實我是不信的,套一句貴國名言,至於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我覺得你很了解台灣,可能常期注意台灣或著會來台灣交流,但我不認為你有真的去了解台灣與貴國問題的意涵,基本上貴國人,比較偏向到歐美企業,因為不管日韓星台,這些企業的老版要求多,薪水也不高,基本上是練功學習而不是長期的職涯方向.其實歐美企業不也一樣..做了一輩子也不太容易做到高位,只是老外相對開放點,機會還是比亞洲企業多的多..

貴國人民對台商(台灣人民)的不友好,因素很多..
有很多個時間段...從早期到中期到近几年
比如早期去的人的財大氣粗,或包二奶...引起不少的反感..薪水也給不高,但是貴國到外國投資時,工資不也照當地水平給,更別說現在不少企業還去非洲用廉價勞力做事,這跟台商到大陸不也一樣
再來其實很多人心理認為,其實你們台巴子都是中國人,憑什麼領的比我們還多..還有補貼..
但反過來..現在一堆華為的被派出國.到伊拉克薪水五倍,這樣子請問伊拉克的人,心裡也有很多人不爽
到近期貴國則是官來台灣性騷擾服務生
其實能說的很多..不過實在不想花太多時間去論述..

至於服貿部份,所謂的尊重法律.我覺得是對的,但貴國設置的規則門檻很高,比如某些服務業類型,必需以合資模式才能經營,而沒有獨資模式,但台灣對貴國開放,基本上只有像資本門檻,有錢就能做,貴國國企財大氣粗跟台灣以小企業為主的模式,小企業如何到大陸後跟大企業合資或是談合作,連管理層可能都見不到,這就是不合理競爭!這也是為什麼服貿協議在台灣被罵到臭頭的關係,這也是我覺得你對兩岸這些內的觀察還不夠的原因.

你覺得央視中肯..我覺得那也是意識形態的一種..
就好像貴國人民還一堆人覺得抗日成功是黨居中完成的豐功偉業
基本是所有新聞因為我們都不是局內人.只能依照媒體給你的,至於要不要照單全收.看自己的本事
台灣因為相對言論自由,有人可以跳出來戳破..貴國則有很大的機會被河蟹..
中不中肯..一堆五毛的論壇跟媒體能給多少中肯的文章
又有多少人能有效的理解中間的問題?更何況言論被控制了,怎麼戳破?

貴國會有今天的機會,人口多,人人都想要富有,強大的企圖心,是很大的成功原因,但不代表貴國的各種體制/企業經營就是一個很好的模式.最重要是做讓人覺得尊重而覺得舒服的人,比如日本人也許很多人不喜歡,但基本上不會被人直接的討厭,.......而政府的最大目的是為人民做事,就是所謂的為人民服務,而不是獲取自身或少數人的利益...

台灣基本上缺的是企圖心,人我可覺得不輸,但因為市場規模,確實很多企業反而放棄了台灣直接到中國投資,這也是台灣這几年經濟不振的原因,是一個相對比較考量後的抉擇,這是全球化造成的,是台灣本身轉型不成功而造成的.貴國現在也在轉型,只是成功機會大,因為也只要像日本一樣,做好自己國家內的部份,國外的部份就是多賺的了...
雖然兩岸關係和緩,但別忘了紅黨一向是台面上一套,抬面下一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在中國的媒體是看不到第二句的

yiyan wrote:
早期造假是有機會的,也相對容易,有沒有人查?誰知道...
公司小時,關係搞好一點,再加上如果是國家重點想扶植的..不被查機會很大
至於今年開始敢說,是因為做大了一定會被查,再加上業績確實不錯,老實交稅再拿來炒個新聞.是個很好的手段...貴國現在炒新聞的技倆,我覺得不輸港台的炒新聞,但又更沒有底限,這跟文化與心態有關..
至於早期銷量有沒有那麼高,其實我是不信的,套一句貴國名言,至於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這個銷量大陸不信也很多,只是我信了,因為我相信風投不是傻子,你接觸過風投就知道了。大陸炒新聞很多是跟港台學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是跟港台學的,因為港台發展的早比大陸發達。

yiyan wrote:
我覺得你很了解台灣,可能常期注意台灣或著會來台灣交流,但我不認為你有真的去了解台灣與貴國問題的意涵,基本上貴國人,比較偏向到歐美企業,因為不管日韓星台,這些企業的老版要求多,薪水也不高,基本上是練功學習而不是長期的職涯方向.其實歐美企業不也一樣..做了一輩子也不太容易做到高位,只是老外相對開放點,機會還是比亞洲企業多的多..

不了解台灣,只是身為局外人可能會更容易看到一些問題。在台企以及日韓企業中最大的問題是上升空間很小,歐美企業最大的不同是對人才的尊重,薪水不錯。還有一點,台企和日韓企業不像歐美企業一樣把問題擺在桌面上,開會爭論問題的情況就很少在台企和日企發生。這點值得所有的亞洲企業學習。
yiyan wrote:
貴國人民對台商(台灣人民)的不友好,因素很多..
有很多個時間段...從早期到中期到近幾年
比如早期去的人的財大氣粗,或包二奶...引起不少的反感..薪水也給不高,但是貴國到外國投資時,工資不也照當地水平給,更別說現在不少企業還去非洲用廉價勞力做事,這跟台商到大陸不也一樣
再來其實很多人心理認為,其實你們台巴子都是中國人,憑什麼領的比我們還多..還有補貼..
但反過來..現在一堆華為的被派出國.到伊拉克薪水五倍,這樣子請問伊拉克的人,心裡也有很多人不爽
到近期貴國則是官來台灣性騷擾服務生
其實能說的很多..不過實在不想花太多時間去論述..

不,大陸人對台商很不喜歡,但是一般對台灣人是很友好的,因為從小就被教育我們是同胞。大陸很多沒素質的人在外面的所作所為在國內一樣是被鄙視的。在接觸中,很多台灣人潛意識里對大陸人都有一股優越感,也不知道哪來的優越感,這是最讓人煩的,說話經常是「你們大陸人XXXX」,不是個例,是特別多。放下優越感的那些都是很好的朋友。你說的華為之類的跟這個完全不一樣,當地人不喜歡的是認為佔了他們的工作機會。
yiyan wrote:
至於服貿部份,所謂的尊重法律.我覺得是對的,但貴國設置的規則門檻很高,比如某些服務業類型,必需以合資模式才能經營,而沒有獨資模式,但台灣對貴國開放,基本上只有像資本門檻,有錢就能做,貴國國企財大氣粗跟台灣以小企業為主的模式,小企業如何到大陸後跟大企業合資或是談合作,連管理層可能都見不到,這就是不合理競爭!這也是為什麼服貿協議在台灣被罵到臭頭的關係,這也是我覺得你對兩岸這些內的觀察還不夠的原因.

其實大陸根本沒人在意這個服貿,你所謂的合作,比如你是個小企業想見鴻海的管理層你感覺很容易看到嗎?小企業你要跟三星合作,三星會很在意嗎?大陸的小企業想崛起也是靠自己,有前途的找風投,發展差的最後就是被收購或破產。來了大陸也不僅僅是跟大陸的本土企業競爭,韓資、日資、美資等各國的企業都很多,都是競爭對手。韓國總統帶著韓國幾乎所有大公司的CEO訪華所取得的成就也沒服貿的程度大。
yiyan wrote:
你覺得央視中肯..我覺得那也是意識形態的一種..
就好像貴國人民還一堆人覺得抗日成功是黨居中完成的豐功偉業
基本是所有新聞因為我們都不是局內人.只能依照媒體給你的,至於要不要照單全收.看自己的本事
台灣因為相對言論自由,有人可以跳出來戳破..貴國則有很大的機會被河蟹..
中不中肯..一堆五毛的論壇跟媒體能給多少中肯的文章
又有多少人能有效的理解中間的問題?更何況言論被控制了,怎麼戳破?

我沒說央視中肯,請不要誤解,我說的是相比台灣的媒體客觀點。
yiyan wrote:
貴國會有今天的機會,人口多,人人都想要富有,強大的企圖心,是很大的成功原因,但不代表貴國的各種體制/企業經營就是一個很好的模式.最重要是做讓人覺得尊重而覺得舒服的人,比如日本人也許很多人不喜歡,但基本上不會被人直接的討厭,.......而政府的最大目的是為人民做事,就是所謂的為人民服務,而不是獲取自身或少數人的利益...

台灣基本上缺的是企圖心,人我可覺得不輸,但因為市場規模,確實很多企業反而放棄了台灣直接到中國投資,這也是台灣這幾年經濟不振的原因,是一個相對比較考量后的抉擇,這是全球化造成的,是台灣本身轉型不成功而造成的.貴國現在也在轉型,只是成功機會大,因為也只要像日本一樣,做好自己國家內的部份,國外的部份就是多賺的了...
...(恕刪)


同樣的,台灣比大陸發達,也不代表台灣的體制/企業經營是一個很好的模式。你要研究台灣為什麼會停滯先要了解台灣為什麼會崛起,了解世界各地都在做什麼。台灣的市場規模根本不是原因,四小龍之首的時候台灣市場就比現在大嗎?台灣、新加坡就的本土市場就大嗎?
我相信台灣有很多人才,也不缺少企圖心,但是台灣沒好的環境、留不住人才。

尊重別人才會被別人尊重,放下優越感都是好朋友。另外,你說的「貴國」兩個字我很不喜歡,謝謝。
一切隨風去 wrote:
尊重別人才會被別人尊重,放下優越感都是好朋友。另外,你說的「貴國」兩個字我很不喜歡,謝謝。(恕刪)


不好意思~貴國已經是尊稱了,我覺得比內地好聽,兩岸本來就是自己有自己的政治實體,各有各的國號,而且具體存在,差別在於一個被承認一個被打壓,剩的不多說,再來會被鎖文,因為已經到了政治論戰.

我能理解不少大陸人對台灣人的友好,但也不代表這就代表很OK,畢竟您自己是大陸人,在大陸,人與人之間的鬥爭與利用,個人覺得比台灣更甚之,更加黑暗.

至於你所提到的優越感,港台都有,我覺得香港比台灣還嚴重,不過這几年能感受到的是上海人的優越感..也許這是經濟發達的地方都有的問題..

一切隨風去 wrote:
台灣的市場規模根本不是原因,四小龍之首的時候台灣市場就比現在大嗎?台灣、新加坡就的本土市場就大嗎?(恕刪)


個人覺得產業類型很重要,只有市場夠大的,適合大量製造業,四小龍中,只有台灣跟韓國是走製造業路線,其它兩個人都是走非實體性的金融業..當然不否認台灣企業當時在走出台灣策略有問題,才會有今天的韓國跟台灣的差距.當然其中有很大的因是因為中國出現對整個亞洲經濟體的影響,受到政治的關係,所以台灣成了亞洲末段班.不過我更覺得跟華人的劣根性有不少關係,比如不團結.,做事相對馬虎...不過其實最重要的是..缺少核心的技術,這也是為什麼現在中國一直走自主知識產權..因為不想受制於人..也才能把最高利潤的部份吃下來.
雖然兩岸關係和緩,但別忘了紅黨一向是台面上一套,抬面下一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在中國的媒體是看不到第二句的
yiyan wrote:
只有台灣跟韓國是走製造業路線,其它兩個人都是走非實體性的金融業..當然不否認台灣企業當時在走出台灣策略有問題,才會有今天的韓國跟台灣的差距.當然其中有很大的因是因為中國出現對整個亞洲經濟體的影響,受到政治的關係,所以台灣成了亞洲末段班.不過我更覺得跟華人的劣根性有不少關係,比如不團結.,做事相對馬虎...不過其實最重要的是.(恕刪)


(雖然我覺的這麼寫,真是對不起那些只想知道為什麼不買小米的讀者,但是還是得說一下)
台灣到今天的地步完全是自己找的,請不要歸咎於‘中國的崛起’。
在韓國因為金融危機的恥辱發奮圖強的時候,我們只是在慶幸‘好險,沒被掃到。。 還是我們厲害’的自我感覺良好中。。
在韓國看到LTE的重要而努力開發投資的時候,我們還沉醉在‘intel 只找台灣一起推Wimax, 你看,我們是世界第一’。 官員如此,產業大佬如此。
在韓國看到大陸廣大市場加上仇日情節的機會時,努力深耕大陸市場,我們即使語言相通,還在吵是掏空,還是賣台。
當samsung 和 LG 看到品牌的重要時,我們的'here to change' 還在享受Google 和 MS 都找我們做ODM 的喜悅。大家也沉醉在‘iphone 幾千萬支都是台灣廠商做的’,而對每隻只賺幾毛避而不談。
幾年前參與一個先進網路科技的創投案,面對檯面上赫赫有名的企業大佬,通常得到的問題都是,你們如果沒有自己的生產廠房,我們怎麼評估‘參股價值’。 我只能說 ‘!@#¥%’

意識形態的內鬥,技術官僚的短視,企業老闆的短視,公務員的少做沒事,大專生的狹隘視野,工程師被訓練成只會cost down, 請問要怪誰?


yiyan wrote:
不好意思~貴國已經是尊稱了,我覺得比內地好聽 ,兩岸本來就是自己有自己的政治實體,各有各的國號,而且具體存在,差別在於一個被承認一個被打壓,剩的不多說,再來會被鎖文,因為已經到了政治論戰.

我能理解不少大陸人對台灣人的友好,但也不代表這就代表很OK,畢竟您自己是大陸人,在大陸,人與人之間的鬥爭與利用,個人覺得比台灣更甚之,更加黑暗.

至於你所提到的優越感,港台都有,我覺得香港比台灣還嚴重,不過這几年能感受到的是上海人的優越感..也許這是經濟發達的地方都有的問題..

大陸也認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的領土也包括大陸。好了,不說這個了。
對那種有優越感的人是很難成為朋友的,上海、北京也都有,也是一樣的。

yiyan wrote:
個人覺得產業類型很重要,只有市場夠大的,適合大量製造業,四小龍中,只有台灣跟韓國是走製造業路線,其它兩個人都是走非實體性的金融業..當然不否認台灣企業當時在走出台灣策略有問題,才會有今天的韓國跟台灣的差距.當然其中有很大的因是因為中國出現對整個亞洲經濟體的影響,受到政治的關係,所以台灣成了亞洲末段班.不過我更覺得跟華人的劣根性有不少關係,比如不團結.,做事相對馬虎...不過其實最重要的是..缺少核心的技術,這也是為什麼現在中國一直走自主知識產權..因為不想受制於人..也才能把最高利潤的部份吃下來....(恕刪)


台灣人才很多,但是環境確實不好,看看新聞一團糟,反核四還不要電費上漲。據XXX透露,毫無證據就亂扣帽子,真有點大陸文革的味道了,政府也是夠軟的,不是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而經常是少數綁架多數。台灣的媒體、名嘴在這方面絕對是罪魁禍首之一,搞內鬥,分裂族群,亂扣帽子,為反而反,弄的烏煙瘴氣,理性的聲音都被淹沒了,結果可能是惡性循環。

無聊~ 無聊~ 無聊~
搶了幾隻小米
以前比現在還難搶的多~

不知道這是在搶啥?
沒有3G可用 給我也不要
不過大家說的有理
最好一輩子別買
少一個競爭者~

話說 發這類文的
整天砲小米的
還是繼續會來這個版鬧
難以理解呢~
samobile01也不會來稿小米的阿
奇行種是否?
我記得蘋果也是搞飢餓行銷的啊
在門市等手機的情形很常看到啊
如果小米也有通路門市,我猜也是要等的

另外,隨風先生的一些看法小弟不敢苟同

ctes940008 wrote:
我記得蘋果也是搞飢餓行銷的啊
在門市等手機的情形很常看到啊
如果小米也有通路門市,我猜也是要等的

另外,隨風先生的一些看法小弟不敢苟同...(恕刪)


沒關係,我只是說我的觀點,也沒要求別人都同意我的觀點,也不保證我的觀點是正確的,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主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