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確定應該發在哪一版,但我想到台中精機和外銷代表性的木工機、工具機時直覺認為發在木工DIY可以碰到比較多專業前輩。

太工業化的新聞在台灣搜不太到尖端消息,想問問現在的中部精密機械、大小型工具機、高精密木工機或甚至轉型發展的CNC或雷射切割機之類的,台灣在這產業的技術發展處於什麼階段?

GOOGLE到的訊息都很陽春,一句話說精密機器僅次於德國、義大利,看得不清不楚,想請問:
到底精密機器類排名世界第三的代表性產物是什麼?
60年代在台中起家的木工機械技術目前的主要發展是什麼?
或者目前在這產業裡,在世界發光的是些什麼?

或者給我一些相關的專業性名詞讓我搜搜資料,感激。




技術好壞沒辦法量化...

這如果是真的,也是指外銷工具機的產值吧!
至於木工是不是中部比較厲害請保留想法...
因為賣機器的不等於操作員...
最會跑的運動員想必也不會做鞋子吧!

中部精密機械是產業群聚效應....
工具機已是一灘死水

訂單每年都有,而且量也不少,但逐年下降的大趨勢一直存在

臺灣工具機產業的發展已經走到盡頭

早些年靠著技術領先的優勢,可以大量外銷大陸跟東南亞

一二十年前,大陸開始自製工具機,一開始的品質一定跟臺灣機甚至日本機不能比

但臺灣的商人(或說中小企業的眼界)就是有錢賺趕快賺,十幾年來不思進取,只想一直賺現成的

大陸製的品質越來越好,價格比你低。一開始品質還有差異時,臺灣的商人不是想辦法拉開技術差異

是想辦法削價競爭,價格砍到跟大陸機差不多(稍貴一些),品質還有一些優勢。 再過幾年大陸製的品質追平時,你要怎麼賣得比大陸機便宜? 現在別說要賣進大陸了,大陸製的工具機都要外銷搶臺灣既有市場了

對了,你說削價競爭是從哪裡削出來的? 肯定是人事成本啊,你以為會從股東跟老闆的獲利砍嗎?

的確有幾間堅持品質的廠商用高品質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但畢竟是少數,大趨勢就是那個樣子


你如果看過臺灣普遍生產工具機的廠商就知道為什麼這產業會走到這步田地了

去看看工具機展,每台都長一個樣,控制器永遠就那幾套在用

典型的臺灣工具機廠商是怎麼做的?

不知哪來的機構設計(多半抄其他家的,少部份自己修改調整),有機械加工能力的就自己做一些機構,但很高比例是外包出去

廠內主要就是組裝。 工具機最重要的核心是控制器跟伺服,通通買現成,工廠本身就是組一個空殼,外購控制器跟伺服裝上去,試俥~ 能動! 出機~

稍好一點的廠商會願意嘗試不同家的控制器比較優劣,但大部份都是先問價格,太貴直接不考慮,稍貴就看能不能砍到跟現在的一樣便宜或更便宜

考慮的永遠都是 : 我裝了比較好的系統/機構,成本上升要怎麼賣?

而不是 : 我用了比較好的系統/機構,產品價值提升後可以提高市場的評價,進而提升產品價格

其實這個狀況也不是在工具機獨有,大部份的中小企業都多這個樣子


臺灣的企業,在聽到一個新產品適合使用在他的產品上時,

第一個問題是 : 多少錢?

第二個問題是 : 有誰已經在用了?

第二個問題是關鍵,永遠只想跟風,別人成功做出來了他才想跟著做,永遠想的不是我要當第一個做出來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