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看到很多文章 都說 跑山路
胎壓要降低一些
但卻只知道增加轉向 增加抓地力
但我想知道...
降胎壓能夠比較不會暈車嗎 ?
還是他有什麼優點...
實在不懂增加轉向 增加抓地力...實際上的好處是什麼
應該說假設我同時跑山路 兩台汽車 一台40psi 一台32psi
實際上的差異是什麼 ?

40psi會比較暈車嗎 ?
增加抓地力 是指轉彎時 比較穩定嗎 ?
因為我不太懂 ...
我認知是如果胎壓變低 轉彎是不是比較傾斜...
mind_accidie wrote:
因看到很多文章 都說...(恕刪)


山下買一包洋芋片,上去武嶺就知道了。

想像一下你的輪胎在山上會撐成什麼樣。
同樣速度胎壓高低是否側頃要看扁平比和胎壁軟硬,以40來說沒超過輪胎抓地力極限不會很明顯,胎壓低過灣比較不推頭,前驅車,當然磨損輪胎比較快,每種車門邊寫的胎壓都不同,照原廠寫的打氣就可以了
mind_accidie wrote:
因看到很多文章 都說...(恕刪)
其實不是降胎壓而已,這是要根據車重、輪胎、胎溫、路線等..去綜合考慮的。

我先說為什麼會有人說要胎壓放低,山路操駕輪胎溫度會上升,一般的空氣會膨脹胎壓升高,有可能就會導致胎壓過高反而讓輪胎過硬而抓地力略降。

但如果只是單純的胎壓放低,胎壁過軟就會不利於過彎,因為胎壁會扭曲,操控就會多了一份晃動跟游移,比較扁平的輪胎影響比較小因為通常胎壁都比較強壯,但如果是比較厚的輪胎,胎壁的扭曲影響就會很大。

總之,先維持適當的胎壓,升溫後達到剛好的壓力最好,對輪胎的溫度控制也有幫助。
(有的人輪胎會用氮氣充填,就是要避免升溫後的胎壓改變太多)
我認為按照車子的PlaCard,適當的冷車胎壓調整即可,不必人云亦云。

PS: 常跑蘇花的網友路過
只有一句話提醒
如果您用的是包含PSS等級以下的胎
我歸類為一般胎
胎壓是不需要刻意放低去追求抓地的
反而要注意會不會折胎
折胎是會讓抓地力下降的

所以最好的胎壓是不會折胎的最低胎壓
且適當程度的胎壓也會有效舒展排水溝槽
增加排水能力

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買一組K TYPE的溫度量測器
去量四個輪胎外中內的溫度
就可以知曉,您的胎壓及使用輪胎的方式是不是在理想狀態

謝謝

fit0902 wrote:
同樣速度胎壓高低是...(恕刪)


前兩天剛好跑了一趟梨山
先說我是老車FF TERCEL
以前跑山路都打40psi (因為平常市區就都40psi
前幾次跑高速公路 偶然發現降成36psi 遇到伸縮縫時 跳動及噪音較小
於是就想說跑山路會不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先說說 之前打40psi的經驗
以我差不多的開法 輪胎MAXXIS ME3
以前在過彎時 會有些覺得推頭的感覺 但車身比較不會傾斜
車上的人沒有暈車

這次上山 改成33psi
推頭的感覺明顯少了很多 代表轉向足了
但是可能是舊式車款..避震器不佳..整個支撐都移轉到避震去了
於是傾斜的程度就變大了
事後我問了坐在車上相同的人、相同的位置
他覺得差異沒有很大 回了一句 一樣沒暈車...
假設你的車子是前驅車

前驅車山路問題就是推頭,除非是鋼砲車

解決方案是胎壓前低後高,或是改裝防傾桿

前低是增加抓地減少推頭,這應該好理解

後高用意是稍降低後輪抓地力,彎中後輪比較好帶過去

我前驅休旅車開山路是前36後40熱胎壓

載較重會打到42


如果以舒適來討論,當然略降胎壓是可以提升舒適,但不能降到會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