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壓一般都是指冷胎壓
胎溫會影響胎壓
所以也有人建議
夏天可以不要打那麼高
因為行夠胎溫升比較快比較高
kaiyuouis3003 wrote:
胎壓一般都是指冷胎壓(恕刪)


原廠建議是冷胎壓,冬天平均溫低一點可以補一點.
夏天氣溫高,胎壓需要略要增加,胎壓高比胎壓低摩擦力會低,所以輪胎溫度上升才會比較慢,高溫也會略低些,這是物理現象...

同理,冬天溫度低,所以胎壓要略減些,增加摩擦力,讓輪胎溫度能有正常溫度,而提供足夠抓地力。

胎壓足夠,輪胎接觸地面的胎面,支撐力及摩擦力,才會足夠,胎壓低了,內外兩邊摩擦力雖然增加,但胎面中間因支撐力不足,中間胎面摩擦力卻變低,所以整體抓地力反而降低...而且輪胎磨內外兩邊,中間胎紋很深,兩邊卻磨平,提早很多里程就要換胎!
worence wrote:
不好意思我有點卡住.(恕刪)


車子跑一段距離後
再去補正確胎壓是最準確的
(因胎壓空氣會隨溫度變化而熱漲冷縮)

胎壓正確PSI數值每條輪胎都不一樣
要看輪胎側面記錄最大承載胎壓磅數來換算
最大承載胎壓磅數65%~80%都有人在使用(可上網看看他人如何設定胎壓)
(我的車是打37.5 PSI ,約在73%,輪胎胎壓磅數最大是51PSI x 73%=37.23 PSI)

可依個人開車需求來增減磅數PSI

jtc590121 wrote:
車子跑一段距離後再去(恕刪)


請教一下,你現在是說 輪胎 跟 車子的psi
均有不同。

那我請教一下,我那車子貼紙是標這樣



輪胎沒看到 psi




如果假設「我未來要換其他的輪胎」

我是要照輪胎的psi? 還是車子的42psi下去打?
jtc590121 wrote:
車子跑一段距離後再去...(恕刪)


正因為胎壓會浮動,不同規格廠牌感受也會不同,你可以試試感覺5psi 加減找到你要的感覺。

1.太飽,只吃中間,磨擦力下降,調胎時可以觀察到
2.中間多一點,省油,支撐好,路感硬一點
3.中間少一點,油耗差一滴滴,磨擦力多一點點,彈跳少一點點
4,太少,輪胎外側偏磨,或可以看到折胎,會磨到胎肩外側,壽命降很快
worence wrote:
請教一下,你現在是說 輪胎 跟 車子的psi
均有不同。

那我請教一下,我那車子貼紙是標這樣



輪胎沒看到 psi




如果假設「我未來要換其他的輪胎」

我是要照輪胎的psi? 還是車子的42psi下去打?

建議胎壓最主要功能是荷重,但荷重應隨著環境溫度、緯度、載重、速度(氣流下壓力)而有不同需求。原廠是根據:車子設計的GAWR(gross axle weight rating),去建議冷車胎壓。例如:235/45R19 96Y XL,這規格(Load Index 96 XL)都是一樣的單輪最大42PSI可以荷重1565磅(710公斤),42PSI~51PSI(或50PSI)是給隨著環境溫度、緯度、載重、速度去增加的。但胎壓設定是一種"複雜"的事情;所以照原廠"打"建議冷車胎壓,不會錯。但是,原廠這張表是說5個人不超過375KG準。所以,如果經常只有2個人,就少個3~5PSI。如果加"拖車",就多個3~5PSI(可以參考原廠Model X拖車胎壓)。以 Model 3 Performance的,GAWR的前軸:2447lb;後軸:2767lb,可以前34~36PSI,後40~42PSI來設定看看。
輪胎壓力一定要依車輛指示的氣壓(290kPa),而不是依輪胎上標示。
輪胎上標示是最大載重(615kg)及最大充氣壓力(350kPa),最大載重對應充氣壓力標準載重(SL)為250kPa;高載重(XL)為290kPa,再加氣壓無意義。最大充氣壓力
ETRTO or ISO 有規定:載重載重不能超過輪胎載重指數所對應載重的88% 。
車輛指示的氣壓

最大載重及最大充氣壓力

ETRTO


ISO 4000-1

mobile-tkw wrote:
正因為胎壓會浮動,不(恕刪)


了解,原來是這樣

我下次是想換成PS4S 的輪胎,好~我大概知道了!

有問題在來請教
erichuang801 wrote:
前34~36PSI,後40~42PSI來設定看看。



了解

我後來發現輪胎胎壓設定 是一門學問

不是隨便亂打,至於你說前34~36PSI,後40~42PSI 這我目前是沒看過有人這樣調

我只知道說太低38psi 會導致 駕駛起來會很舒適不會跳,但電耗會差個2%

而設定42psi 是 比較會跳,但電耗會比較好些。

ok 等我下次換胎 (有傳聞ps4s 是一個還不錯的選擇)我在來請教。


謝謝我在去爬文研究一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