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ra7887 wrote:
話說,255過265...(恕刪)
胎面255~265是歐規大型豪車或性能款車系配胎。
我前年底訂一台TownAce VAN 胎皮才配165 / 14"很小隻,去年5月飛德國漢諾威福斯設計中心參加新式商用車研討會返回台交車,因為自己也辣快,胎品不敢用太差,立馬就去換UC7 205/60/16胎面,4線排水道。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4&t=6782384
但這條胎,較偏向舒適靜音的轎車胎,相較下,我個人開起來裝配在KUGA MK2.5使用的這支Latitude Tour HP使用感受,濕抓有比較優異。
但因為不是採用同一台車裝配,兩台不同的車使用,因為車輛性能、底盤差異太大,無法用對照組給予公平的使用體驗。
UC7裝在TownAce VAN湯A這台輕型廂車上,大豪雨二高有積水狀態下,我壓110~120硬破水,這次颱風於土城南下靠近大溪段就破水不能飄移了,車上防滑循跡+都會防碰撞預警系統瞬間全跳黃燈關閉,處於微失控推頭。
起飄前轉向輪失去抓地力,就得放油門降轉、掌握好方向盤、腳動點放煞車,切忌踩死煞車。
就能在自己車道上救回來。
這條胎在湯A使用這一年來,已經有數次飄移,大豪雨安全值,這條胎的破水能力+湯A底盤軟弱的實力,較建議控制90~100內。
110以上破水這條胎裝在底盤很鏮的湯A車上實測是不OK的,馬牌CC6這條可能就只會更慘。
湯A底盤我就沒改,原車配置,高底盤,濱彰和美段側風大,風洞易從底盤側抬。
底盤本身素質就不優,胎如果又配太爛,就更不利大豪雨高速破水濕抓能力。
Latitude Tour HP裝在KUGA車上,倒是表現稱職,高速大豪雨濕抓沒破防過,110~130都蠻穩定。
而我開過濕抓表現最好的,仍屬固特異F1 Asymmetric胎王三A還是相當強悍,缺點就是過2萬公里吵到不要不要。
Mondeo MK4實車開過2組F1 Asymmetric 2代,140破水相當穩定,只會微扯方向盤,還從未遇到過前轉向輪破水失去抓地力。
現在米牌有推出新的Latitude Sport 3,性能方面應該會更補強些。
您所需的255~265胎面大胎,可選擇也較多。
您會考量UC7,應該也較偏向靜音舒適胎,開膩了米牌PS街跑胎與老款primacy 系列,可以考慮用用看這隻胎Latitude Sport 3。
目前我用原世代的Latitude Tour HP體驗是不錯的,但因裝上車還未行駛過萬公里,尚無法提供完整的使用經驗。

kira7887 wrote:
其實我原本非常屬意F1A6...(恕刪)

當年我用的F1 Asymmetric 磨耗標示也才240,用百世霸定位儀在台北、甚至跑到台中特地去找豪車御用底盤名店茂榮K宏幫我處理定位,就過2萬公里就吵到不行,最多也就只能操36000~40000公里,胎溝就差不多該下課了,再拖下去,就失去用這條濕地之王的意義,因為沒溝深,它就喪失濕抓能力。

現在都已經來到A5~A6,我就不清楚固特異是否在磨耗上、胎品是否添加二氧化矽增加胎料的靜音工程上的精進。
之前在車廠有跟米其林搭配到,有研究了下輪胎生產製造工程面開發,管溝槽的管壁共振,其實學問是很大。
通常性能胎,胎肩支撐性要強韌,就沒辦法軟,就走向非靜音胎。
胎肩柔軟安靜,支撐就差。
就兩面刃不同的發展。
這只能靠原料化學材質的發展來克服。
例如我們在車廠設計中心開發座椅,以國內T1認證一階廠全興工業提供的椅面涼感測試報告,添加石墨希,就是-1度,但成本支出大。
外面AM市場能降5~8度,就不知道檢測報告在哪!!
大概率只能做通風座椅涼快效率高。
塗料還沒辦法有這麼高的效率。
但這幾年建築用冰冰漆,號稱降很多,一桶還是它牌3倍價,這我也挺好奇,有空再來玩看看了。
輪胎,管溝槽CAD工程設計跑花,大概也玩到一個極限。
得朝材料科學去發展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