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c331 wrote:
買車找經銷,有問題...(恕刪)

正好在相關產業工作 輪胎的基本認知 製造流程還是會知道
只是你舉例真的很爛 車子有問題 回經銷沒錯 但問題嚴重度絕對是原廠在判 要召回不是經銷說ok?

基本上 你這問題 我是認為對車子在路上行走有研究的都會知道什麼原因 這不再說
然後輪胎跟本沒送回原廠你覺得報告會多好看 輪胎製造檢驗是非常多項 只是非嚴重問題 他們絕對不會去查那些資料
所以就是在台灣那些品保之類的單位判 他們說不定連原廠的製造線都沒看過 你覺得多專業?



幾年前的新聞圖片,右邊就是 GOOD YEAR 跟樓主一樣從邊邊開始破裂

經濟部標檢局抽查的,官方認證的,不是人為,是材質問題

幾年過去了,有進步了嗎? 我不知道

但我希望不要有憾事發生
JZT wrote:
那是這個討論區的風氣...(恕刪)


你們也是嘴巴講講
好像很會一樣
少那邊自以為
至少樓主親自下賽道跑過
也使用了不同的輪胎去嘗試
你們還在那邊Google跟鍵盤發威文而已
說一點有建設性的東西出來好嗎
zzzz
賽道跟街道是不一樣的。

馬路上開沒兩下就要停下來,輪胎跟煞車都有機會降溫。賽道上,柏油顆粒粗,極限工作時間又長。不同車,不同溫度都有不同的設定。

樓主只有抓到一句話,上賽道,胎壓要打軟。不管各車各輪胎特性,就卯起來甩尾。這樣,輪胎廠說你不當使用,也是客氣的說法。

真正賽車時,也沒人在比單圈的。要怎樣讓類似條件的各車種,盡量讓車子能撐久一點,能夠最快到達終點。就是用技術來讓輪胎不要消耗太快,速度也不要降太多,並不是死踩油門就可以得冠軍了。

我們上次20台車,至少有十台PSS的,慢慢開,全程幾乎沒磨到。(我只有高速彎甩一次,就起毛了),後來,再跑一趟就放棄了,賽道實太傷車了。其中一台去追小牛,回來就脫膠了(很嚴重)。這樣,要說PSS很爛嗎?不會,有好幾台P0回來也換PSS了。我回來又開了2萬公里,還是我目前最喜歡的輪胎。

賽道可以了解自己車子的極限,對平常開車很有幫助。可是,凡事都有極限,故意操他,然後壞掉了。再來說他不好,我覺得這是不公平的。

nicktony wrote:
正好在相關產業工作 ...(恕刪)

其實您提到了一個重點:
"他們並不是原廠人員 充其量只是代理或分公司 沒意外判定的大概是品保之類的單位
從簡陋的判定就知 真正的輪胎製造、研發在國外"

既然沒有檢查判定能力,竟能堂而皇之的給出檢查判定書?!是當做消費者弱勢還是不懂事?!
再者~台灣分公司(或總代理),難道不是固特異全球體系的成員?!沒有完善的工程及客訴處理機制?分公司若沒有足夠的技術資源,也應回報總公司處理吧!隨意就給出一份不專業報告,跟買水貨有何差別?!
最有立場處理的原廠,都沒能給個明確說法了,其他人的經驗就會是正確的?(誰保證?!)
無意冒犯您的專業,若小弟如有引喻失當還請包涵。

kf060527 wrote:
照上面幾樓的說法F1A3就是只能在市區走走停停著用
千萬不要上高速高路.也不要跑山路恕刪)


應該不能這麼說
F1A3或許只是胎壁比較軟
但不能說它不適合跑賽道
相信給比較專業的人去在賽道上使用
一定可以更準確的拿捏輪胎的狀態
發揮出該輪胎的最佳力量

像是Jaku開原廠mazda 3
215/45/R18 => 2分12秒
大鵬彎T1可以150左右 多恐怖...

我個人覺得
賽道的變數太多
天氣溫度 賽道溫度 胎壓的選擇 駕駛方式 還有一些其他因素我也不懂等等
需要多次的經驗及專業的分析才能更深刻體會
我以前體驗TIS的時候也只知道胎壓低一點
然後跑幾圈要讓輪胎休息一下(當初是聽說抓地力會不夠)


所以樓主這次跑道脫膠的原因太多
胎壓只是其中一個原因而已


不過不管如何
我還是會先排除使用F1A3 X.X
nicktony wrote:
建議你把輪胎上面標示...(恕刪)

速度指標應該是輪胎上的其中一個項目而已,其它好像還有最大荷重/最大充氣胎壓/3T指標/製作日期/尺寸規格......等等,相關規範都要符規,送測樣件達到等級並不代表後續製程品質沒問題(不然也不用制定那麼多法規和抽測機制,畢竟輪胎關呼道路行駛安全)。

Civic331 wrote:
速度指標應該是輪胎...(恕刪)

所以我有說 達不到 你可以告他
nicktony wrote:
所以我有說 達不到 ...(恕刪)

原廠會不會這樣說:我們的速度等級都是實驗室測試台測試出來的數據,都是符合規範。你們的測試1來非原廠專業標準,2來胎壓非原廠規範(什麼規範不跟你說),非我官方族類測試結果不具效力,外加不當駕駛導致輪胎損壞,非本公司產品責任(再來一次結果一致)。
像您在相關產業工作,能否提供有工程數據的相關判定或案例參考呢?(類似標檢局資料)

Civic331 wrote:
原廠會不會這樣說:...(恕刪)

據我所知 輪胎那些指標要認證 也是找萊茵、漢德之類的來
監測 有過才會發證 測驗條件應該是公開的 認證不少種
每個規定不一樣 當然要在台灣賣就要找商檢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