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膏 wrote:
CPC5,試跑這幾月的高速公路,遇過強大風及颱風及下大雨,都很穩,不用考慮滑動的問題,他就捉的緊...(恕刪)
CPC5正常行駛還真的不錯,
基本夠用~~~
不過我上一套用CPC5 (195/50R15)遇過側向抓不住,
晴天無雨的高速閘道,
車子就無聲地開始往外側滑出去,雖然未到失控,
也是有點

然而CPC5一般道路行駛壽命較短,
大概20-30K km就下課。
有人說水漂現象跟輪胎無關,
要扯到主因是速度造成,
這真有點

那乾脆汽車都自動限速~晴天表速<120km/h、夜晚/雨天限速<90km/h
畢竟輪胎排水性(或說濕地表現)也是輪胎性能的一環啊~~~
以前曾經長途通勤上下班,
大家也都知道,
高速公路上頭會積水的路段就是會積水,
同樣路段、同樣表速,
BS ER33/AR10 v.s TOYO CT01,
前者就是漂啊漂、輪胎空轉,
後者就是穩定過去,沒有空轉與水漂現象
上述兩款,
雖然前者便宜又可以跑個四/五萬km,
但是為了安全,還是多花一點比較OK
---
則規區論討守遵意同並過讀閱已我, 則規區論討視檢裡這按, 能功言引解瞭裡這按
---
~~~
當然是後輪優先! 為什麼?
首先,一般車輛引擎放在車頭, 前軸先天上有引擎的重量壓著,所以雨天前輪的循跡性會大幅優於後輪,後輪只是被拖著跑的.
再者,一般前驅車前輪有扭力帶動,前輪也負責轉向與動力輸出,所以前輪的循跡性本來就比後輪好.
而一般前驅車的後輪只是單純被"拖著跑", 此時試想下雨天後輪用的是舊胎,排水性差抓地力差的情況下,只要一失去抓地力,就救不回來了,就是spin旋轉.
為了平衡前後輪之間的抓地力排水性的差異,新輪胎放後輪是個解決方案,讓後輪用新胎有更好的排水性與抓地力,就算是後輪驅動車,大多數的重量也是壓在車頭,車頭的循跡性也不差,尤其是那些號稱50/50前後重量比的後驅車,也因為後輪必須推著前輪走,新胎放後輪也可避免因驅動力過大失去抓地力空轉往前直直推而造成難以救回的失控甩尾.
新胎放後輪可以減少失控的機會,由國外很多的實驗都證實了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