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的感覺來感覺psi是很不準的. 我曾陪我兒子參加他們高中的志願活動,在冬天下雪前幫駕駛員免費量胎壓,免費打氣. 結果竟然有些人的胎壓僅有20psi左右,甚至低到16psi的危險程度而渾然不覺,說開起來也沒有感覺軟的人. 所以也許有人差距個2psi就覺得差很多,但從那個活動我看過不少人已經低了15~20psi來竟然還開得不知不覺,也不知道他們極易爆胎. 所以用主觀來憑量正確的psi,真的因人而異.科學上的實驗,調整變數和體驗或觀察的人不得為同一人,而且觀察的人事前不能去問變數是如何調的,目的就是去除心理因素造成的誤差。所以樓主若調了psi後,不告訴家人你動了什麼手腳,只請他再去坐一次,若評論完全不同,那就表示單純調胎壓有效. 希望這種簡單的調整就能夠消除你家人坐後座的抱怨,否則除了單純胎壓的一個變素以外, 樓主可能還要去探索一下哪裡出了問題?
meridian wrote:樓上一堆人說要打高胎壓但高胎壓一定越跳越晃啊, 為什麼會建議打高胎壓呢?? 但是我的車用PS-3(205/55/16) 胎壓低於36就是又跳又晃,我也很納悶!我的車 opel astra-h 1.8+備斯登 B12.
ywwr wrote:胎壓低只有局部輪胎有彈性吸收振動胎壓高才有媒介分散力道至其它胎壁... 這沒道理吧?各位的腳踏車或摩托車打高胎壓難道不跳嗎?現在我有點好奇說打高胎壓才不會跳不會晃的車主你們用的胎是什麼尺寸?會不會是都用扁平比比較大的尺寸, 譬如說205/55/16之類我之前用的是215/50/17從原廠胎壁超硬的Toyo Proxes R32換成PS3的時候整個就是不晃不跳, 行駛質感頓時高級很多, 胎壓只打35~36
meridian wrote:樓上一堆人說要打高胎...(恕刪) 小弟是裝p3st,剛裝時也是照板上一堆人說米牌就是要打高胎壓(36以上),也是又跳又硬,索性照車門旁的建議胎壓(32)下去打,一整個舒適又好坐說真的,小弟也是很納悶那些打到38是怎麼坐的下去小弟是在猜想,可能跟車子懸吊軟硬度有關吧硬=胎壓打低軟=胎壓打高小第車子為accord 8.5 懸吊算硬的,不知這樣想法對不對,還請其他達人揪正
十個打我一個 wrote:小第車子為accord 8.5 懸吊算硬的...(恕刪) Accord 8懸吊軟硬度應該算中等吧, 並不算硬不過我也覺得, 說PS3晃的我猜大概都是用扁平比比較高的輪胎事實上PS3比較有性能感的是扁平比40跟45這兩種
胎壓跟球壓原理應該是一樣的!?當球打氣到一個適當壓力時,球所回彈回饋的力道,才會有一個"適當"的回彈效率。磅數不夠,回彈率不佳;磅數太高,球彈跳率過大,球也變太死硬。而這所謂"適當"的胎壓或球壓,應該會因使用者對感覺的要求與使用的目地不同而有不一樣的感受與註解!?不過首先我們應該要先理清楚"跳"與"晃"這兩個我們對使用輪胎所得到的感受代名詞是否每個人定義都如一。事實上假設若我與版大對"晃"與"跳"的感受是一樣的話,那麼我認為在使用同一台車同一組胎同一個胎壓值的情況下"晃"與"跳"應該是不太可能並存。因為"晃"比較可能是因低胎壓軟胎壓導致空氣可壓縮現象進而四胎不同時地壓縮再回彈壓縮再回彈所呈現的"晃"。"跳"若感覺註解沒有錯的話,是否為胎壓過高,輪胎變得死硬,坑洞起伏的回饋變得直接甚至沒有被緩和掉地直接傳遞回底盤上。胎壓有建議值,但沒有標準值,每一台車懸吊狀況不一樣,車重不一樣,胎寬不一樣,胎徑不一樣,最重要的是感受需求也不一樣,應該很難去界定幾P 才是最好的胎壓。在安全值裡實在應該都試試看,才能找到自己適合的胎壓。PS:PS3 真的是不錯的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