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共產黨席捲中國大陸,蔣介石帶領的國民政府重演八年抗戰的歷史,一路退到四川重慶和成都,當時各界都認為蔣介石將以四川崇山峻嶺的天險保留一息命脈,即使要再退守,頂多也只到海南島,但蔣介石已經有了另一番盤算,剛光復沒多久的台灣,將成為國民政府的復興基地。
台灣是全中國唯一沒有共產黨的一個地方,包括海南島,在這一個五指山的山區,瓊崖山區都有共產黨游擊隊,那唯一台灣是沒有。
蔣介石選擇台灣,據說是中國文化大學的創辦人張其昀跟他建議的,因為張其昀是地質學者,他就告訴蔣介石說,台灣物產豐富,而且它可以收三期稻作,最重要是它的稻作可以收到三期,同時它有台灣海峽的天險,如果你要打回去的話,這個地方有天險幫你擋著,同時你有物資可以讓你供養軍隊,這一點後來讓蔣介石覺得,聽到裡面,這是他選擇台灣的一個主要的原因。
高人一句「勝不離川,敗不離灣」這八字箴言,更注定蔣介石將撤退到台灣的事實。
勝不離川的川,就是指今天兩川,就是四川,就是川東和川西,敗不離灣的灣,那他們有人講像黃浦,像黃浦江口,那一些都有很多灣,大鵬灣大亞灣等等,但是沒有人想過,這個灣居然是代表台灣。
台灣有豐富的資源,而且海峽相隔,當時缺乏海空兵力的共軍難以渡海攻擊,但這個決定只有極少部分的人知道,就連他的兒子蔣經國一時也摸不清他的想法,除了陸陸續續將兵力轉移台灣,有鑒於當時大陸經濟崩潰,蔣介石作的最重要決定,就是在台灣重建財政體系,斬斷和大陸舊政權的經濟相連。
民國38年6月10號,4萬換1塊錢,他把那個新台幣跟這個大陸的金圓券,把它分割,那這個金圓券那個病毒,不要感染到台灣,新台幣就獨立了!
儘管已經是殘兵敗將,但退守台灣國軍爭取到寶貴的時間空間,休養生息站穩腳步,而當初蔣介石退守台灣的決定,也改變了未來的中國歷史。
不理解為何對日抗戰結束後,定都重慶,共產黨就打不過來?共產黨當時勢力已經是鋪天蓋地,定都不管在哪,國民黨都會輸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