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陸軍60迫砲走入歷史
過去陸軍部隊為數眾多的步兵連,
許多人都有扛砲行軍經驗,
砲組士兵扛著60公釐迫擊砲,
極為辛勞。陸軍將領表示,
陸軍機甲步兵已取消60砲編制,
改用81迫砲,迫砲上車,
士兵不用扛砲行軍,
特戰旅因傘降攜帶輕便所需,
保留一小部分60迫砲的編制。

過去的陸軍步兵連,
是陸軍基層中的基層,
訓練慣以長途行軍為手段,
士兵帶建制武器,火力班要扛機槍,
60砲3人一組,分別攜帶底盤、
砲管及標竿,
扛砲跟上隊伍行軍,
極為辛勞。

將領表示,
現在陸軍一般步科正規班課程,
教授調製現地戰術火力軍圖,
已不再將60迫砲納入建制火力規畫範圍,
而以81、120迫砲或拖式飛彈為主。
僅特戰旅因傘降裝備輕便考量,
編制有少量60公厘迫擊砲。

將領說,昔日的陸軍步兵連現在都進化為機步連,部隊機甲化摩托化,機步連現在採用的81迫砲,多屬車裝或上車機動,士兵不再扛砲行軍。

國造T-75式60公釐迫擊砲,
總重13.2公斤,
發射速率每分鐘8發至15發,
最大射速是每分鐘30發,
T-75的最大射程為2117公尺。
81公釐迫擊砲,
砲全重39.2公斤,
射速略同60砲,
但最大射程可達4800公尺。


~~~~~~~~~~~~~~~~~~~~~
是不是給後備排當作火力支援武器
易懂好學蠻不錯的
文章關鍵字
國軍的60迫撃砲,古早的31式重量是18公斤

現役的T75式60公釐迫撃砲重量13.2公斤

撰文的記者說T75式60迫撃砲需要阿兵哥拆解分擔是錯誤的,阿兵哥沒那麼弱雞

60砲用砲口帽揹帶就可以肩揹,砲身提把可手提,也可置於肩頭扛砲

步兵連多人操作武器行軍時沒有拆解的,57機槍、T74排用、T75班用機槍也都是單人肩扛或揹掛

僅由射(砲)手、副射(砲)手,彈藥兵輪流替換攜行

應該是更大口徑的T75式81公釐迫砲(39.2公斤)與63式120公釐迫砲(121.68公斤)才需要拆成砲管、座鈑、砲架由3人分擔


個人就是60砲組

20年前在金門下基地 行軍時 只要落後太多
連長喊跟上 扛60砲的人就是直衝個200 300公尺
根本沒有60砲跟底盤分離這件事

幾天下來
右邊骨頭會明顯凹陷下去
因服役軍砲兵[155榴以上]在..
6.70代金門及大埔下基地及演習..
曾支援師對抗.2師對抗.
看到步兵及陸戰隊..
扛迫擊砲是很辛苦的..遇急行軍走到腳底..
泡中有泡[血泡]..
另外師砲兵的105榴砲.75山砲..
連田埂都要推著跑...真辛苦...
現在記者很多都是沒當過兵的或是只會抄錄或聽說不然就是在後勤單位
小弟服役2000年那一年全國軍闊別10年後第一批大行軍單位
行前武器就是先以砲組跳砲操示範給旅長看之後在戰備檢查 60公釐迫擊砲那來的分解阿
就標竿袋由副槍手揹著而已
說真個的步兵單位裡的砲組才是最悲催的 行軍時長官最不罵的就是砲組 福利相對也是最好
sunny2550 wrote:
國軍的60迫撃砲,.步兵連多人操作武器行軍時沒有拆解的,57機槍、T74排用、T75班用機槍也都是單人肩扛或揹掛

僅由射(砲)手、副射(砲)手,彈藥兵輪流替換攜行..(恕刪)


理論上不拆,但連上在1996年夜行軍訓練時會偷拆...拿步槍的同袍也會輪流幫忙背底板

小據點戰哨也是,據點通常在樹林中,理論上站哨是用眼睛看有沒人來,但遇過有據點樹上裝感應器

我夜間通過時就警鈴聲大做,站哨的人就發現
之前支援金門中興崗營區施工,
借住五營的兵器連,
看到跳砲操,需拆開,那不就81炮,
遠遠看亮亮的砲管,底座就很重了.
上了肩根本跳不起來,可憐的菜鳥.
幸好我的三寶身體分在通BH.
現改做車讚啦,
但戰時,應該佔據置高點,車子上不了,如何是好呢?



ycmimg wrote:
之前支援金門中興崗..看到跳砲操,需拆開,那不就81炮,
遠遠看亮亮的砲管,底座就很重了.
上了肩根本跳不起來,可憐的菜鳥..(恕刪)

兵器連一般是81炮或120/42炮
你沒看過42炮,更重,謠傳老兵整新兵是叫他背某零件轉移到附近炮陣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