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潛艦性能與規格的推算還有為什麼

要推測台灣潛艦的性能與設計規格可以從好幾個既成事實推論

(1)聲納,一艘潛艦要能有效作戰,最重要的武器是聲納,然後才是魚雷,這個聲納的性能與潛艦的生存,搜索與攻擊有最直接的關係,而美國的廠商已經沒有做這麼小型的艇首聲納了,按造蔡總統對外的說法,先做一艘看看,美國廠商為何要為你一艘訂單開發這個聲納?除非整個開發費你買單。好!就算是全由台灣買單,這個聲納是做成500-1000噸用的還是1500-2000噸用的?這個問題可以從德國的209潛艦研發看出來一些端倪。請看一下德國209潛艦的照片,哇!怎麼肥肥短短的? 因為要把聲納的聲鼓做大,才能聽到遠方的聲音,因此209這個1100-1300噸的小潛艦就把挺身設計的肥肥短短的,都是因為要把聲納音鼓做到最基本可以作戰的最小尺寸,這個要求放在現在的潛艦設計要求中也是最基本的,如果你無法先聽到敵人,你就死定了!所以艇首聲納的大小基本上決定這艘潛艦的最起碼性能,光從這一點看,各位看官會覺得那些說,先造一批500-800噸的潛艦裝個四個魚雷發射器,小潛艦容易做,用數量取勝的外行說法有道理嗎? 整艘潛艦最基本的生存要素就是聲納直徑不可以小,哪麼潛艦能小嗎? 回過頭來看聲納可以怎麼取得? 市場上有生產這種尺寸聲納的國家只有5個。除美國外,其他通通都不敢賣? 還有甚麼好說的呢? 再說光有聲納還不夠,我們還需要老美手上的聲紋資料庫,至少是老共潛艦與水面艦的資料庫。從這件事就可以判斷,造一個比1500噸還小的潛艦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先造一艘這種說法會造成買不到紅區裝備,可能那些紅區裝備要用8-10套去談與訂購,但是交貨期拉長,先造一艘測試,找到問題以後,再修改設計圖去造第二艘,但是那些聲納,作戰指揮系統,都得要一口氣簽約購買足夠數量,否則誰要賣你?

(2)攻擊武器,台灣已經擁有美國售台的MK-48魚雷與魚叉飛彈必定是該潛艦裝備的兩項魚雷管發射的武器,所以必定是使用533mm魚雷發射管。這一點就不必討論了,至於是否該有短程的防空飛彈,應該可以討論,最主要是要造一個耐壓100-120大氣壓的保護倉室,由壓縮空氣彈射出來再點火即可,這個可以考慮在船帆位置安裝個4-8枚天劍II防空飛彈。

(3)可以控制雷達與聲納並指揮MK-48魚雷與魚叉飛彈或是其他武器的指揮系統,目前來看以洛馬的潛艦戰鬥指揮系統最可能入選,海軍也是只想要這個,除非買不到才要中科院自己做。

(4)潛望鏡與雷達,現在是否還是用純光學潛望鏡,可能已經不一樣了! AESA雷達與超高解析度的低光度攝影鏡頭可以在2秒內把360度的所有影像捕捉到,潛望鏡與雷達就可以迅速收下來,就算被其他搜索雷達發現,因為只有2秒,所以會被當成海浪回波過濾掉,高解析度的影像也可以放大5-10倍,讓艦長判斷敵目標的情況,而且可以同時收錄可見光與紅外光的資訊,共同比對。盛至可以在船帆中直接發射一個使用一次的無人機,它可以匿蹤也可以高飛5000-10000公尺,再把收到的影像資訊傳回潛艦上,當作攻擊參考。這部分到底是否必須要外購,我覺得都有討論的空間。要造一個密閉空間,可以抵抗1000米水壓,100個大氣壓的照相機防水隔艙,應該不會做不出來,因為它不需要做成可以打開的方式,要造一個油壓驅動的測試倉室能產生100-120個大氣壓來測試潛望鏡,實在不難。

(5)AIP絕氣推進系統到底是必須設備還是可有可無的裝備,回頭看美國海軍為什麼要全核潛艦艦隊? 因為核潛艦不必浮上海面換氣,使潛艦被發現的危險降至最低,標準的柴電潛艦,必須上浮換氣並開動柴油引擎幫電池充電,使用AIP系統,它的儲氧可以供整艘船的人員呼吸與推進系統在海中潛伏2-4周無需上浮。如果使用伏擊區戰術時,這項功能決定了有AIP的潛艦必定可以伏擊沒有AIP的潛艦,因為潛艦上浮開動柴油引擎充電,必定會被聲納發現! 您覺得這項裝備的必要性有多高? 因此AIP可以說是必要設備,如果我們要打這一仗,有AIP才能確保我方可以成功伏擊中共潛艦與航母! 至於AIP要選用史特靈引擎或是氫燃料電池則是另一個選擇問題,我是比較偏向氫燃料電池,因為比較安靜! 一但選用AIP,排水量又必須要增加200-250噸的排水量。

說了這麼多,應該可以讓許多不太清楚潛艦的軍迷們對這艘潛艦有更多的認識,不要被那些狗屁不懂的名嘴,胡說八道的話迷惑,堅定支持國軍建立一支水下潛艦部隊!

2030年 能不能完成下水 還是疑問 現在就在幻想有的沒的

yoshiyoyo wrote:
2030年 能不能...(恕刪)


只有廢話沒有針貶,無法幫助海軍建軍,也只是淪為唱衰國軍的嘴砲一族!
海軍其他潛艦資訊
--------------------------
海軍劍龍級潛艦在2014年10月中旬,在屏東九鵬基地外海成功試射潛射型魚叉 反艦飛彈並命中目標,讓潛艦戰力提升後,從2015年開始海軍將進行劍龍級潛艦「海龍、海虎」號內部作戰、聲納等系統的5年性能提升計畫,海軍這次採用化 整為零的方式,逐步將這兩艘劍龍級潛艦的性能大幅的提升。

據指出,海軍代號「飛鏢專案」的潛射魚叉反艦飛彈專案,從2008年建案,到2016年執行完畢,讓「海龍、海虎」號每艘至少配備6枚潛射魚叉反艦 飛彈的戰力。

但因「海龍、海虎」號使用的作戰系統是1980年代的產品,無法與魚叉反艦飛彈的射控系統介面結合,經克服困難讓魚叉反艦飛彈獨立運作,才讓 「海龍、海虎」號戰力提升,因此在海軍推動「潛艦國造」的同時,如何提升現有的「海龍、海虎」號性能,就成為海軍當務之急。

據 瞭解,海軍與台船進行一系列潛艦國造規劃,在前往歐洲各國訪廠時,特別針對荷蘭海軍4艘海象級潛艦進行延壽改良工程進行觀摩與交流,主要是因為荷 蘭海象級潛艦是根據荷蘭「旗魚級」(Zwaardvis)潛艦改良而成,與我國海軍的「海龍、海虎」號潛艦的內部空間設計、使用動力機電以及戰鬥系統都是 相同的設計概念,再加上荷蘭海軍曾經對旗魚級潛艦進行戰鬥系統與聲納系統的性能提升改良,因此海軍對「海龍、海虎」號的性能提升也相當積極。

知情人士指出,荷蘭海軍海象級潛艦進行現代化延壽改良工程中,大部分集中在戰鬥與聲納系統的性能提升上,由於海軍在「潛艦國造」的訪廠過程中,與這 些參與性能提升的民間廠商接觸,也透過這些廠商與找到了一些資深或退休的技術人員,並邀請這些廠商與技術人員評估「海龍、海虎」的現況,目前已規劃出性能 提升項目。該名人士指出,為顧及戰備的需求以及外在環境的壓力,再加上國防預算有限,海軍目前又正值造艦計劃推案的高峰期,因此經過海軍內部的評估,以化整為零的更新方式,比較能符合預算支應。第一階段的提升項目先以戰鬥系統的更新為主,採用分離式多功能顯像控示器等設備,讓整個戰鬥系統更符合現代化。至於艦體結構以及機械裝備是否要翻修提升,目前海軍還在評估當中。

台灣潛艦性能與規格的推算:未出生就落後、一出生就等死。
規格就等同海龍.海虎升級版
戰鬥系統就是洛馬幫澳洲.西班牙柴潛,裝過的
維吉尼亞級潛艦戰鬥系統衍生型.
AIP初期先不用想,但最好預留可升級的空間.
想當年IDF的發展,

被現在的執政黨及支持者,嘲諷I DON'T FLY

也只是淪為唱衰國軍的嘴砲一族
就樓主的建議來看:

一、聲納部份究竟是自行建案還是外購?外購就不用說了,建案自製倒是有現品可以參照,功能或許跟不上時代,但一步步來倒不失為可行方案,就是軟硬體都得重新來過。很多美系艦/潛聲納都有它的影子,也是它的沿伸......參照諾克斯艦首聲納,這顆可是好物。
至於聲紋資料.....我不認為美方會提供,至多一部份吧!

二、MK-48魚雷與魚叉就不用提了,都是現貨可用,除非參照IDF模式另行建案,將亢龍與雄二一起納入海昌計劃的子計劃中,至於TC2-N潛射.....真的想太多了,等到全艦載後,再考慮潛射不遲,或者納入海昌國造潛艦第二艘改進型時再來談。

三、靈魂還是先用舶來品吧!後續計劃再納入自研自製,茲事體大啊!

四、參照 柯爾摩根 TYPE XXX....這是現貨了。

五、我估計ROCN的海昌第一艘不太可能會有AIP,不過鋰電之類的應用....?? 電系的改進今非昔比,對延長水下潛航時間仍有助益。

順序是:先求有,再求好,好還要更好。

澗水藍 wrote:
就樓主的建議來看:...(恕刪)



我的回覆

一、聲納部份究竟是自行建案還是外購?外購就不用說了,建案自製倒是有現品可以參照,功能或許跟不上時代,但一步步來倒不失為可行方案,就是軟硬體都得重新來過。很多美系艦/潛聲納都有它的影子,也是它的沿伸......參照諾克斯艦首聲納,這顆可是好物。
至於聲紋資料.....我不認為美方會提供,至多一部份吧!

ANS: 中科院從來沒搞過聲納,就算搞過聽音器,不代表聲納! 而能賣聲納給我們的除老美外,你認為還有誰呢? 除非老美不賣,現在老美要賣了怎會不買! 至於聲紋資料,很早以前老美就把對岸的聲紋資料隨著購買的艦隻的聲納與反潛戰系轉移給我方,此次為何不轉移更新的資料呢?

二、MK-48魚雷與魚叉就不用提了,都是現貨可用,除非參照IDF模式另行建案,將亢龍與雄二一起納入海昌計劃的子計劃中,至於TC2-N潛射.....真的想太多了,等到全艦載後,再考慮潛射不遲,或者納入海昌國造潛艦第二艘改進型時再來談。
ANS:有了MK-48與魚叉應該不會去想別的反艦飛彈,至於要不要把巡弋飛彈弄上艦,我是海軍就醫定想做,但是不會在前幾艘上試驗。防空飛彈這一點有可能第一艘不會有,但是反直昇機本來就在海軍潛艦武器規劃中,您要不要去查查看! 有傳言說要用刺針,我覺得刺針射程太近了,基本上要用刺針時(直昇機已在5公里內)已代表這艘潛艦已經被直昇機標定,防空飛彈要用在被反潛機標定前,把直昇機或是定翼反潛機打掉才有機會逃脫! 你大概搞不清楚這一點!

三、靈魂還是先用舶來品吧!後續計劃再納入自研自製,茲事體大啊!
ANS: 這點我同意!

四、參照 柯爾摩根 TYPE XXX....這是現貨了。
ANS:也許購買現貨比較簡單! 新一代用電子攝影機自製的成本也不會太貴!

五、我估計ROCN的海昌第一艘不太可能會有AIP,不過鋰電之類的應用....?? 電系的改進今非昔比,對延長水下潛航時間仍有助益。
順序是:先求有,再求好,好還要更好。

ANS: 海軍的一位將領更我說"先求有,再求好,好還要更好。"這句話是放屁,如果造一艘連最基本的作戰聲納性能都輸老共的潛艦,不如不要,所以建一艘比1100噸還小的潛艦,意味著他的聲納太小,無法擔負及早發現共軍潛艦的基本要求,不如不要! 至於AIP,共軍經開始建立AIP潛艦部隊,如果我們的潛艦前幾艘沒有AIP,伏擊區作戰就可以放棄了! 這樣的潛艦根本無法在台海擔負作戰任務! 就像在雲豹上裝20mm機砲要去與對岸的30mm機砲裝甲運兵車對幹! 找死! 連監察委員都知道這是不可行的,所以糾正陸軍,不允許購買20mm機砲的雲豹,你怎麼會想用次等貨去與對岸的潛艦打仗? 套句海軍說的,這樣不如不造! 我寧可沒有!

請你搞清楚作戰需求,這是拿命在拚! 這樣寫大夥看懂了嗎?

我就當xiangnansu是在鬧肚子! 臭味一下就散了! 與這種人計較就太浪費時間了!
預計就是新造的設備現代化的劍龍級, 這規格需要的各種設備是市場最主流的規格, 買不到就別扯了, 最容易買的到的也就是這樣的規格的產品, 既然帝國國務院同意羅馬的軍火商來做這筆生意, 基本上就是指定洛馬公司,你說能買的不就跟s80以及colins 級的差不多嗎? 還能有其他的嗎? 其他的選項只會是更困難的選項, 也不會比較便宜, 即便是降低規格, 因為根本沒降規的產品可以買!

歐洲國家如法國有好貨, 但那貴到天上去, 人家也不會賣, 德國需要強國的一帶一路, 所以也別想了!

So.... 就照抄劍龍級, 有沒圖紙不重要了, 設備都用30年了, 劍龍級其實也是白魚級改良過來的, 跟日係的潛艦都是同一個源頭, 這艦台夠成熟, 風險很低, 性能大概不會太好, 但作戰系統不太差的話, 也堪用的!

先求有再求好這是最低風險跟最低成本的方案, 但依舊會很貴就是!

現有的兩艘劍龍級的性能提升案在進行,mk48跟魚叉都上了!你說這已經改到啥程度去了?
所以囉, 既然都賣2套了, 後面在賣8套有啥問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