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車用雷射砲 90 發迫擊砲彈,全被雷射給摧毀了


rogerkuo2001.tw wrote:
我看過類似影片一台自...(恕刪)


我知道德國的自走砲可以 其他應該還很多

像海軍的76快砲也可以

paratrooper862 wrote:
我知道德國的自走砲可...(恕刪)


76應該是直射砲吧?

狼0226 wrote:
解決電腦晶片簡單.但要解決把大能量縮小為手持器具

我是覺得在我們這一代是看不到了.看看我們下下一任能不能做到


我又不是說雷射砲弄得跟手機一樣

問題是

雷射當做武器,在未來是絕對會發生的事情


一些所謂不實用的理由,又不是不可能被克服

一百年前也沒人想過飛彈這種武器,不是嗎?

tracer1000 wrote:
一百年前也沒人想過飛彈這種武器,不是嗎?...(恕刪)


......其實飛彈這種武器概念遠從火藥開始被當作武器時就有了

德國的V2火箭是液態火箭 不過其實當時各國都在研發

德國是第一個成功實現液態火箭的國家

我想問題會是在實現需要多久而已 從最早的固態火箭到德國的V2液態火箭大概花了數百年吧

L.A.1113 wrote:
不是控制火藥
Archer用的是制導砲彈M982 Excalibur 不是傳統砲彈 彈身有控制翼 雷神做的
(恕刪)


若不是傳統砲彈
那種類太多了
二十年前就有彈底噴氣式...
銅斑蛇砲彈...

說實話
打仗是打後勤
一開戰
彈藥消耗很快
那些samrt彈數量遠遠不及一般已採購的傳統砲彈
金門一個砲兵營
可以配到幾萬發的砲彈
一個砲兵連
光連上就有幾十個彈藥庫
彈藥很多都是阿公級
因為外島是以不靠本島支援為設計
彈藥多到隨便放
砲彈沒有砲沒有用處
外島沒恐佈份子可以把砲彈改裝拿來當路邊炸彈
所以路邊還有無人看管的彈藥庫
可以退到那打到那

我不清楚美軍的情形
以前在美國的air show曾與M198的砲班人員聊
不過這種問題人家也不會回

我也不覺得美陸軍的家底厚到所有的砲彈都是非傳統砲彈
美國在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
就清掉美國輕武器的彈藥庫存
台灣都可以幫忙生產

這種非傳統砲彈
炫酷是沒錯
但砲兵的火力發揚
消耗很驚人
只能點綴使用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靈魂守衛 wrote:
是越來越大吧 功率越高 所需的電力模組越大 除非出現革命性的材質 這會是不變的道理
所以美軍電磁砲只會裝在大型核子動力船艦而不會裝在一般柴電船艦

而且這軍武商表明了功率想越做越大 所以只有可能往大型化發展
未來可能的就是往海軍做生意 因為海軍的核能船艦不會有能源的問題

你是把低功率雷射的產品跟這種高功率雷射產品搞混了吧


美艦啟用雷射砲「燒毀」敵人

這位兄台真是預測的很準

大家看到這種雷射砲 焦點都放在高科技武器 在地球圈不適合 要在太空 ... balabala
結果美軍的想法則是放在 目標不是對付國家這種等級 而是 非對稱性威脅目標
通常就是恐怖份子 ... 殺雞用牛刀嗎?? 似乎不是
而是省成本 幾十元等於幾顆步槍彈的價錢, 幾顆步槍彈打不下小型攻擊艇
用這個就可以 ...

武器很貴 但是之後量產會越來越便宜 科技進步 也會越來越便宜 ...
科技樹先點起來放 絕對不會錯

只是 這些小型船會不會前面打個水霧就把效果抵銷掉了
但是打水霧也是會讓自己的視線變差就是 ...

這種光學武器 散熱很重要 Star Trek 好像也演過類似的
此篇文章已被作者刪除.
(因為不知如何從mobile01刪文,只好手動處理)
這種東西可怕在萬一裝在衛星上
打擊範圍將比任何一個長程飛彈來的有效
配合衛星上安裝的頭執行武器"上帝之杖",相當於小型核武的能量
我看無人能敵,環保又乾淨

不過影片裡的雷射,可惜攻擊時間還太久
單位時間能量傳遞還不夠多
遇到對方放飽和式攻擊,類似:波斯灣第一天
扛不扛的住還是未知數

大量部屬在衛星上,國土保衛效果超高

沉默的企鹅 wrote:
其實如果你貶低大陸的...(恕刪)

您說的很好,十分認同

而且,這測試是針對"迫擊砲彈",那東西掉下來的時候就大約是比自由落體快一些而已,而且砲兵還是慢慢的打,這在做秀吧?真的遇到實戰一個砲連來個效力射,我看這東西就BG了,要是遇到俄國佬這種大砲兵主義的對手,用炸不死你也砸死你的彈雨,這東西能部屬個幾十一百台在前線?
cwchang2100 wrote:
能量武器要有效,有兩...
像美帝的國家點火裝置,其準度相當于由舊金山投個籃球,投到洛杉磯的籃筐中.
(恕刪)


美國的NIF的形容應不是這樣形容準度的
核融合要用N道雷射同時聚焦
精度要嚇死的高
但距離不長

我朋友的兒子在NIF當博後
就算雷射準也沒用
其他問題還是一堆
要花幾十年的時間解決

雷射長有空氣游離的問題

光纖的傳輸
除了全反射外
optical fiber的材質就很重要
沒有一些重金屬的雜質
讓光波在1330, 1550nm這兩個波段的loss最低
但要長距離傳輸
要用Single Mode Fiber (SMF)
可是用上SMF
Core只與10um
在對接, switching上有一定的難度
以前用O-E-O時,光電轉換效率慢
O-O-O就快多了
但SMF的core 10um搞死一堆人
只要1um的lateral misalignment, loss 就會大於3dB

記得以前老師用Maxwell eq導光纖公式
寫了三個小時的黑板...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