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inx wrote:
F35本來就是要提供給各國空軍,所以太好的匿蹤塗料並沒有用在這飛機上,以免洩密! 至於J20沒住空調房,有兩種方向可以想想
1. 沒做出老美用在F22上哪種難搞的塗料
2. 老共太進步做出的塗料比F22先進所以不必住空調房


3. 或許只是噴上消光黑

哈...開個玩笑...

只是對"匿蹤塗料"很好奇,這不是超高軍武科技嗎?
怎麼感覺大家隨隨便便都可以調製出來?
Charlie2020 wrote:
可能要很久以後才知道怎麼回事,不過它的空重不太可能輕到15頓,反正沒有官方數據,你愛怎麼掰都可以!


我雖然也舉過一篇說15噸的雜誌文章。

不過我當時就強調過,不打算拿那個有爭議的數字當論據。

反倒是19500這個維基百科數字我看您一直很堅持呢。

所以「反正沒有官方數據,你愛怎麼掰都可以!」

這句話有更適用的人
mangchaocs wrote:
既然您都說到數據真...(恕刪)

吸波材料真的很重

因為裡面有很多的磁性物質

中科院也有研究自己的吸波材料

但是為什麼沒有用在飛機上只塗在船上

沒為什麼

就是因為太重了

替吸波材料減重是門不傳之密

sogo5370 wrote:
吸波材料真的很重

因為裡面有很多的磁性物質

中科院也有研究自己的吸波材料

但是為什麼沒有用在飛機上只塗在船上

沒為什麼

就是因為太重了

替吸波材料減重是門不傳之密


如果是与普通塗料相比,我也相信吸波塗料要明顯重。

但是和一般戰機塗料對比,F-117的900kg和B-2的1562kg已經算是相當重了。

mangchaocs wrote:
如果是与普通塗料相...(恕刪)

我到覺得不一定耶

F-117跟 B-2都是執行對地轟炸任務

基本上 F-117跟 B-2都是在取得制空權的情形下才會出動

F-22則是空優

很明顯 F-22會面臨的不同雷達波段會更多

為了適應不同的雷達波段

塗層放入更多複合材料導致更重也不無可能

不過這些東西是機密中的機密

說實在的也很難得出個真正的結論
sogo5370 wrote:
我到覺得不一定耶

F-117跟 B-2都是執行對地轟炸任務

基本上 F-117跟 B-2都是在取得制空權的情形下才會出動

F-22則是空優

很明顯 F-22會面臨的不同雷達波段會更多



不是哦,F-117在波斯灣戰爭還有空襲南聯盟這幾次重大行動中都是作為空軍最早出動的機種執行踹門任務,利用自身匿蹤特性突破防空圈,攻擊關鍵目標以癱瘓對方的防空以及指揮節點。

只是當取得空優之後,F-117仍然繼續出動執行攻擊任務,打擊高價值目標。

如果不是在科索沃戰爭中馬失前蹄,也許F-117退役時間晚個十年也說不定。



至於B-2的話,它的設計初衷是作為三位一體核威懾的一環,利用高匿蹤特性突破蘇聯空軍和國土防空軍的攔截,飛凌蘇聯本土實施核打擊。 其設計要求是要能突破冷戰後期,以及在其服役期限之內,處於巔峰時期的蘇聯防空網(試想一下蘇聯並未解體而是平穩的發展到21世紀其軍武水準會是什麼樣,B-2要突破的就是那樣的防空圈)。

只不過等他成軍的時候蘇聯已經崩塌了,所以後來B-2歷次實戰出動,比起對付前蘇聯的防空力量來說,都是打小朋友的狀態……體現不出其設計要求所應達到的能力。

從使用要求來說,他們面臨的波段並不會比F-22少。
維基百科上的殲20空重
是沒有註明來源的
而且目前寫的19.5噸是被改過的
以前是寫17噸

既然是沒有來源

那維基百科的
空重數據是不能信的
mangchaocs wrote:
不是哦,F-117...(恕刪)

F-117本身在設計上就是對地攻擊機

他的匿蹤設計都是針對地對空雷達


B-2同理

B-2不需要特殊的飛行性能

所以他的造型可以非常的奇特

本身也是針對地對空雷達做設計


但 F-22不同

F-22是空優戰機

他會面臨的是前後上下左右不同的雷達偵測

而且因為是空優要兼顧飛行性能

有些造型無法像 F-117或 B-2那樣極端

只能用吸波塗料來彌補差距

所以F-22塗的塗料更多是非常有可能的
sogo5370 wrote:
F-117本身在設...(恕刪)


F-117整個機身上半部多面體結構都是匿蹤設計,是當時缺乏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情況下靠人工做出的方案,並不只是針對下方地面雷達。畢竟F-117經常採用的是低空突防的方式,除了面對地面的防空雷達,還可能面對對方戰備值班的空中戰機雷達信號。 當然這與進行空戰的F-22考慮全向的匿蹤性能是有區別的。

至於B-2,主要作戰區域是高空這是沒錯,不過以設計初衷來考慮的話,所面對的蘇聯防空軍,日常可是會使用裝載大口徑無源相掃雷達的Mig-31截擊機進行高空巡邏,在B-2的機身上半部一樣可以看到例如鋸齒狀的進氣口,隱藏發動機的S型進氣道,还有低雷達特征和低紅外特征的尾噴口這些典型的匿蹤設計。


之前的回文里提到,aircraft.wikia的文章說F-22所用的吸波塗料少於F-117和B-2。當然這也只是一家之言。
Lockheed Martin F-22 Raptor




另一篇說雷達吸波塗料的鏈接裡面也提到說:

F-22A並沒有在整個機身上覆蓋RAM,而是選擇性的在邊緣、空腔處以及不連續的表面使用。 藉助新的計算機設計,可以更準確的對施加RAM的效果進行建模分析。 在邊緣部分使用了蜂巢結構的吸波設計,引擎罩則使用了陶瓷基RAM。 儘管如此,F-22A的低RCS仍然可以讓傳統戰機對自身的發現距離減小10倍。

不過由於沒有官方數據,F-22的塗料重量是多少,至今也只能各說各話就是了。
我們的IDF真是老而彌堅,從當年假想敵殲八到現在殲20都能對抗,設計太前瞻了...不知道IDF除了殲20外,SU-27、SU-30及SU-35能否都能匹配,畢竟中共不會只有殲20,就算不面對殲20還有前面那幾種機型還有殲10、11、15等等。
ZAMBOT1 wrote:
不要理虧就造謠人身...(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