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dkon wrote:
所以
中央總書記的趙...(恕刪)
1920-1921年華北四省區大饑荒:死1000多萬人,災民3000萬(一說5000萬)。 “1920--1921年,發生在華北四省區的旱災和飢荒餓死了1000萬人。直隸的800萬饑民幾乎只有一半活下來,妻兒被賣,數百萬人闖關東,饒陽境內一片荒蕪。1850-1932年,華北每一代人口中平均有8.8%死於飢荒,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殺死女嬰的情況惡化造成十分之一的男性未婚率。30年代到40年代的幾次大饑荒愈演愈烈。1939年華北地區的霍亂流行奪去了2萬人的生命。1943年,旱災加上日本人搶劫糧食,導致整個華北地區數百萬人餓死……”——摘自任不寐(加拿大):《在一場大災變前的反思--重申“災變論”》
1925年川黔湘鄂贛五省大饑荒,死人數不詳。
1928-1930年北方八省大饑荒:死1300多萬人。這是一次以旱為主,蝗、風、雪、雹、水、疫並發的巨災,以陝西、甘肅為中心,遍及山西、綏遠、河北、察哈爾、熱河、河南八省,並波及魯、蘇、皖、鄂、湘、川、桂等省的一部或大部,災情從1928年延續到1930年,造成的逃荒人流無法數計,倒斃在荒原上的餓殍大約1000萬。陝西原有人口1300萬,在三年大荒中,淪為餓殍、死於疫病的300多萬人,流離失所者600多萬,兩者合計佔全省人口的70%。難民估計達五千萬左右。
1931年飢荒:長江1931-1949年發生水災11次,其中1931年、1937年兩次水災死人都超過14萬人,1931年災民1億人,水災後因飢餓、瘟疫而死亡的人數達300萬人;1934年全國大旱災,導致飢荒,餓死過600萬人。 1936-1937年和平的四川發生大饑荒:成都盆地各縣都是災區,受災人口大約3700餘萬。災區的情況總是相似的,只說一件事,1936年6月15日《西南評論》載:“蔣介石來川招待紳耆時,省賑委會主席尹仲錫將災區人吃人的照片交給蔣,蔣閱後放在袋內。”此後便無下文。
1941年廣東大饑荒,死人數不詳。 1942年,是抗戰的對峙時期。 “水旱蝗湯(恩伯)”四大災害輪番襲擊中原地區的110個縣、1000萬眾的河南省,有300萬人餓死,另有300萬人西出潼關做流民,沿途餓死、病死、扒火車擠踩摔軋而死者無數。婦女售價累跌至平時的十分之一,壯丁售價隻及過去的三分之一。美國《時代》周刊記者白修德( Theodore?H?White)挺身而出,踏上河南的千里赤地。在洛陽,白修德“不時看見血肉模糊的殭屍從過往列車上掉下來”。在騎馬從洛陽到鄭州的路途中,“絕大多數村莊都荒無人煙,即使那些有人的地方,白修德聽到的也是棄嬰臨死前的哭聲,看見的也只是野狗從沙堆裡掏出屍體並撕咬著上面的肉”。令他憤慨的是,軍隊和政府官員無視這次災荒,仍然徵收繁重的穀物稅;儘管中國其它地方都有剩餘物資,但並沒有任何東西被及時運往河南去製止這場災難。 1943年3月,他的報導通過洛陽電報局的電報出現在《時代》周刊上,歐美輿論頓時大嘩。時值宋美齡“在美國各地進行奢侈的籌資旅行”,看到白修德的報導,要求《時代》周刊的發行人將白修德解職,被拒絕。白修德回到重慶後,重慶政府稱他撒謊、搞親共宣傳,致使他回到米國後受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 1964年,他獲得普利策新聞獎。補充一句,洛陽電報局的發報員被處決,罪名是“洩露機密”。
1943年廣東大饑荒,300萬人凍餓而亡。 1943年湖南, 薛岳, 抗日名將蔣介石的心腹愛將;第九戰區司令長官. 為謀取暴利, 將湖南大米走私到廣州, 導致湖南在豐收之年缺餓死上百萬人!!
1945年東北及湖南﹑河南﹑江西﹑山東﹑浙江﹑福建﹑山西﹑廣東﹑安徽﹑廣西等省災民達一千九百萬人。
1946和1947南方大饑荒:兩年間僅粵桂湘三省就餓死了1750萬人。在湖南,1946年4-7月,飢荒遍及全省。饑民們始則挖草根、剝樹皮為食,繼以“觀音土”充飢。截至8月,湖南飢荒禍及400萬人,僅衡陽地區就餓死9萬餘人。
1954-1962年全国死亡人数和死亡率:
時間 死亡人数 死亡率‰
1954年 7793436 13.18
1955年 7454391 12.28
1956年 7062613 11.40
1957年 6875025 10.80
1958年 7811500 11.98
1959年 9699285 14.59
1960年. 16934400 25.43
1961年 9392179 14.33
1962年 6660952 10.08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5》,缺西藏地区历年死亡数据。 1958年天津市从直辖市改为河北省省辖市,所以表中不包括天津市。 1961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单独进行统计,因此1961年以后全国及各省市数据均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