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rek2025 wrote:
我沒迫你相信, 你可(恕刪)
台灣又不吹5G ,台灣只提供晶片

只有你這種宣傳員連行內都不是一直高潮
不然你反駁他說的看看?



Derek2025 wrote:
不要看太多大紀X, 很洗腦的.
"雖然輿論對“星鏈”有著諸如顛覆5G,取代光纖,上網將又便宜又方便等期待。但以業界的眼光審視,以“星鏈”取代光纖或者5G的設想並不現實。要支持大量用戶使用高速度移動通信網絡,通信業必鬚麵對頻譜有限這一問題,要實現有限頻譜的重複利用,必須多建基站。全世界目前已經建設了1200萬個以上的通信基站,未來還需要更多基站,才能保證4G、5G的通信能力,讓上網速度越來越快。“星鏈”即使最終能完成部署1.2萬顆衛星的設想,其通信能力與4G、5G依然沒有可比性,更談不上顛覆。
“星鏈”打算提供地面互聯網服務還繞不過一個問題。地面通信基站距離人一般僅有約幾百米至兩千米,所以我們可以很低的功耗進行信息傳輸。而“星鏈”最低的軌道距地球表面也有550千米,這麼遠的距離,必須用專用的天線和大功率設備才能進行信息交互,也就是說需要建設地面站,如此,相對於地面的4G 、5G基站,“星鏈”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但這並不意味著“星鏈”的低軌道通信衛星思路一無是處。6G目前雖然還處於願景蒐集階段,但我們大致也可以預想到,天地一體化將是6G的一個重要方向。隨著5G的廣泛應用及人工智能的發展,各種民用飛機、無人機和航天器將在天空運行和駐留,今天以地面為主的通信網絡無法為這些設備之間提供可靠通信。因此,未來6G會把地下、地面、水面與天空整合成一個網絡體系,全方位互聯互通。
低軌道衛星在天地一體化上面具有明顯優勢,國際衛星軌道資源分配的原則是先到先得,佔據了這些軌道,就是佔據不可再生的軌道資源。低軌道衛星可以與地面的5G網絡結合成為一個整體,但它的作用並不是取代5G,而是作為5G的一個補充。在遇到諸如地震一類的突發性災難,地面通信能力被毀壞時,低軌道衛星可以補充通信能力;在偏遠或者自然條件惡劣的雪山、沙漠等難以架設5G基站的地區,以及海洋、空中平流層等5G做不到,也做不好的地區, 低軌道衛星就很有用武之地了,其服務費用即使高一些,市場也能接受。
“星鏈”不可能取代5G,但它可以與5G結合起來。未來由5G負責人口密集地區,“星鏈”負責應急救災及偏遠特殊地區,從這個意義上說,“星鏈”背後的天地一體化方向大有用處。中國也需要予以重視,成為低軌衛星技術研究的參與者。"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24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