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in wrote:
在台北市圖看到十月...《傳記文學》677 期 中華民國一○七年(2018 年)十月一日出版
一九四九年,徐蚌會戰的終結,間接促成「異域孤軍」在歷史舞台上的崛起。這支以退入緬北的滇南國軍殘部為主,有著「雲南省反共救國軍」響亮名字的孤軍,多次大敗緬軍。由於緬方的控訴,部分孤軍於一九五四年撤回臺灣,決意不撤的,則在「雲南省反共志願軍」的新名號下,續留緬境,並在與緬軍對戰過程中,由乃朗轉進江拉,與千里之遙的中華民國攜手,徐圖反共大業,一九六〇年落成的孟白了機場,便是大業中的重要建設。然而,孟白了機場雖為孤軍帶來人員、補給的便利,卻也讓中共與緬甸當局深感威脅,進而進軍江拉;在緬、共聯軍兵力之下,孤軍繼續撤往泰北與寮國。最終,在美國的壓力下,這些自一九五四年後續留的泰緬孤軍,
部分自泰北搭機撤回臺灣,部分續留泰、緬一帶。本期封面,便是以反應史實的圖照,搭配相關地圖,展示這一段異域孤軍在詭譎變
換的困頓中,依然堅持反共的歷史。
你好 首先謝謝分享 這期之前已有看過
傳記文學也是我常看的書
名人軼事 過往雲煙 機密計畫 口述歷史
成與敗 都是作為我人生的借鏡
這一段是以後國共戰爭的延伸
跟家父之前打日本人 是不同時期的歷史與脈絡
日本投降後 本來要派往日本佔領
後來轉往東北打林彪
而這期描述的是 國共內戰失利後轉往緬甸山區
從事反共救國軍的概念任務
滯留在緬甸 緬甸向聯合國抗議
美國發現武器被挪用
於是招回
老蔣說好 也是虛晃一招
裝裝樣子 有些續留
然後中共跟緬甸夾殺
發生過的戰役與內部的衝突
於是這些人能活著的
就在泰北定居下來
二十幾年前
我也有前往幾趟
清邁 清萊 美豐頌
泰北金三角 寮國 緬甸
在盤據點 還有遺像跟國旗
這些人 都經歷過
大森林
幾天不見一個人
說是翻越兩架大山一條大河
實際上是大山夾深谷
小山夾溪流
一路過了一百二十六條大小河
幾公尺 幾十公尺
就來一條
全身上下 從來都是濕的
恍如 整天都泡在水裡
夜裡冷啊
腳已被血泡占滿
涉水如針刺
寸步難行
而無路
只能一路砍
騾馬跟不上
肚子餓了
沒有補給
看到甚麼草
甚麼樹心
就抓來啃.....
這是經歷過的人所寫的回憶錄
他們所經歷過的人生
我們只能致敬
感恩與惜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