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子喬登 wrote:這篇我倒真的不懂,另...(恕刪) 我的理解.......大概跟左輪手槍一樣故障就跳過不發吧!左輪最重要的優點也是因為構造/邏輯簡單所以故障率低,真的怕不發彈應該是從平常正確檢修/保存彈藥做起,怕故障則是要嚴格遵守操砲的SOP才能從根本避免,到了要操演的時候才擔心故障或不發彈其實有點晚了.我是寫程式的,從工程的觀點來看,簡化問題確實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但是我也不敢說我是不是真的"聽懂"了黃河艦長想說的話.
蘋果sp0609 wrote:我的理解.........(恕刪) 因為該文前面有段話:各艦能按照射擊計畫順序執行嗎?~~~~~~~~~~顯見照順序執行射擊計畫是很重要的,作者也有說明執行計畫的困難處,結果後面想出來的辦法還是沒有解決作者前面提及的疑慮,所以該作者前後的思考邏輯顯然矛盾,這就是我聽不懂的地方。如果射擊順序不是那麼重要,那前面的疑慮和預演三次為何零零落落?
矮子喬登 wrote:蘋果因為該文前面有段...(恕刪) 依舊是我的理解.......整個遊戲規則是ABCDE五艘船每艘各五發砲彈,演訓流程 : 下達射擊命令->A射擊->等五秒->B射擊->等五秒->C射擊->等五秒->D射擊->等五秒->E射擊->等五秒->...循環五次,如果按照原先的方法 :下達射擊命令->A射擊->無線電->降B旗->等五秒->B射擊->無線電->降B旗->等五秒->C射擊->無線電->降B旗->等五秒->D射擊->無線電->降B旗->等五秒->E射擊->無線電->降B旗->等五秒...循環五次,其中無線電由前艦艦長下令無線電兵傳報,後艦無線電兵收到在轉呈後艦艦長,這是第一個變X,前艦艦長下令旗手降B旗,後艦艦長收到無線電之後確認前艦降B旗後下令開火,這是第二個變數Y,所以前後艦變數量是X+Y,循環五次的變數量是5*(X+Y),這樣算下來射擊訓練會零零落落應該很正常.修改之後的方法:下達射擊命令↓A射擊->->->->(等25秒)->->->A射擊->->->->(等25秒)->...共五次......↓等五秒.....B射擊->->->->(等25秒)->->->B射擊->->->->(等25秒)->...共五次............↓等五秒...........C射擊->->->->(等25秒)->->->C射擊->->->->(等25秒)->...共五次.................↓等五秒................↓D射擊->->->->(等25秒)->->->D射擊->->->->(等25秒)->...共五次.......................↓等五秒......................E射擊->->->->(等25秒)->->->E射擊->->->->(等25秒)->...共五次.修改之後的方法變數消失,射擊標準是從下達命令開始之後都是以碼表計,除非出現碼表故障或砲彈故障或不發彈否則不會出現失誤,但是正如我前述所言這不是演訓該擔心的事情,這樣歸納之後問題從複雜變簡單,當然演訓也就成功結束.
sp0609 wrote:依舊是我的理解......(恕刪) 以黃河一文的文意,應該是單艦射擊五發之後,間隔五秒換下一艘艦射擊,不是分五輪射擊,所以程序上不是那麼複雜。~~~~~~~~~~~~~也就是,「接續艦」射擊第一發炮彈的時機,是「前一艦」射擊最後一發炮彈之後的五秒鐘!~~~~~~~~~~~~~~~~~~~~~~~~~~~~~~~~~~~~~~~~~~~~~~所以問題在於艦與艦之間的交接這五秒鐘。當然,簡化程序減少變數是一個好做法,但是這個前題是建立在零故障的假設下,所以我認為某艦艦長的疑問不無道理,這才是我不懂之處。
gccg wrote:林郁方指出,這次採購派里級未包含彈藥、啟封和性能提升,但每艦仍高達將近40億元。相較92年到96年採購4艘每艘近萬噸的紀德級驅逐艦,包括彈藥、啟封、訓練與性能提升等需求,預算共編列164多億元,平均每艦約41億元 2013/5/20的新聞已經發佈,每艘價格僅約台幣六億元,是當初造價三百億元的五十分之一,並配備SQR-19拖曳式聲納及魚叉飛彈。所以並非樓主所言的40億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