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短腿IDF如何對付長程S400 12馬赫飛彈

marinese wrote:
任何飛彈 從大氣層再飛回 都有所謂的 終端墜落速度是沒錯.......
BUT你大概不知道因為高速帶來的高熱 會形成電磁屏障 尋標頭跟無線訊號都是目前無法突破傳遞的...(恕刪)


這就要看飛行體本身的外型囉 ~ 外型愈流線 摩擦阻力愈小 , 也愈能把摩擦熱控制在翼端邊緣 ~

而所謂大氣層 , 其實在不同海拔 空氣密度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
前面有提過 兩萬公尺高空的空氣密度與海平面差14倍 , 而八萬公尺高度的空氣密度 , 更是與海平面
差了五萬倍哩 !! 這就是為何太空梭及天宮返回地球時要以那麼小的角度及那麼大的截面飛行原因 ~
這樣才能把龐大動能藉由摩擦轉為熱能 , 也才能保證裡面人員著地時不受傷害 .

你看看中國的WU-14或是美國的超高聲速飛行器 , 在大氣滑翔時的速度可達十馬赫甚至更高 ...不過
因不必刻意利用空氣摩擦減速 , 所以目前沒有看到資料說這類飛行器有訊號無法傳遞問題 .

您該不會以為這些飛行器是矇著頭往前衝的吧 ??


至於S400如真能在大氣層外就能達到12倍音速 , 那如果其彈體外型經過優化 , 返回地球時的速度肯
定就不止於此囉 ~ 不過外型優化技術及超高聲速時通訊技術也沒那麼簡單就是了 , 所以目前有關超
高聲速武器報導 , 大多以美中為主 .
piwu0531 wrote:
這就要看飛行體本身...(恕刪)



RT 網站的新聞是說

俄羅斯S-300導彈系統可進入太空外大氣層反導目標的能力“開始服役”


40N6的反導攔截高度 在外大氣層飛行時 的速度可以達到4.8KM/秒

40N6被用在S-400系統 未來還會用在水面艦艇上

所以12馬赫不是在大氣層內的速度沒錯 是在185公里的近太空

這是俄羅斯媒體的說法,可信度比陸媒高。

另外除了區域反導 和攔截中程彈道導彈的能力外

金剛石安泰公司最新的產品S-300PMU也能攔截2500公里中程導彈 ,所以又被稱為安泰-2500



俄羅斯S-300導彈系統臨近空間目標的能力“服役”

發布時間:2015年3月12日11:02
編輯時間:2015年3月12日11:37
獲取短網址
包括S-300 / SA 10面空導彈系統(俄新社/帕維爾Lisitsyn)軍事演習期間,一名士兵




包括S-300 / SA 10面空導彈系統(俄新社/帕維爾Lisitsyn)軍事演習期間,一名士兵
4K2122


近地空間的目標現在可以通過俄羅斯軍隊的機動戰術防空S-300和S-400系統攔截,隨著萬眾期待的遠程導彈入役。他以接觸碰裝的方式攔截目標如衛星,不用是用核彈頭。


一個大氣層外導彈攔截系統的移動車載版本的消息,在上世紀90年代已經出現並開始測試,在2000年代左右當時預計「用不了多久會服役」,但結果是值得的經過好幾年的艱苦努力。

新的40N6導彈保證對目標在射程400公里的打擊,最高185公里攔截高度- 有效臨近空間。

這種導彈的可以專門攔截地球低軌道的軟目標(LEO)衛星,輕鬆攔截預定軌道衛星。在40N6導彈能夠IRBM區域反導(攔截中程彈道導彈)在彈頭的終端階段彈頭的返回階段大氣層外攔截,該導彈的射程之內週長僅留下任何飛機的目標。


俄羅斯在2016年部署的第五代戰鬥機和S-500導彈

至於安全攔截洲際彈道導彈(洲際彈道導彈)的彈頭,這項任務將被委託給那些未來計劃進入服役,明年即將推出的S-500普羅米修斯空域防禦系統才有此功能。

據了解,40N6導彈的最終定制已經持續了自2008年以來,這是與極具挑戰性的任務分配解釋保證聲明擊殺目標高度在最大範圍內。該媒體報導稱,40N6導彈通過最終狀態質量測試在2015年1月。

俄羅斯國防部一位消息人士告訴塔斯社,新導彈將被提供給部隊「主要是部屬在西部軍區」部署在俄羅斯接壤北約成員國的地區。

據有關人士介紹,新的尖端武器是 「已投入批量生產。」這不是實驗彈種,但不知道到底是哪部屬。



40N6 你們看這張圖彈體重量約2公噸,這也是導彈射程超長的原因。

在40N6導彈是一個真正的突破,為俄羅斯的國家領空防禦,因為它顯著改變導彈系統的作戰能力已經服役。

俄羅斯擁有S-300最好的的和一流的S-400凱旋的各種修改版本,能夠大約攔截2000射程中程導彈的系統。

其中S-400凱旋電池可同時攻擊36空中目標有72枚導彈,以每秒4.8公里目標的最大速度。


的S-300防空導彈(俄新社/瓦列裡·梅爾尼科夫)

的S-300防空導彈(俄新社/瓦列裡·梅爾尼科夫)

在S-500普羅米修斯導彈系統預計將有一系列的不低於600公里,從事低地球軌道上的目標由彈道導彈在空間中最高的軌跡,速度高達每秒7公里(能夠攔截洲際導彈),這是可以到達的最高時速。

成千上萬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其他防空系統深度集成,他們確保所有重要的軍事,工業和行政設施深深地梯次防空。

所有俄羅斯的S-300系統已升級到最新版本,因為生產這種類型的防空系統已經在S-400支持了,S-300舊版的生產已經暫停。現在,隨著40N6導彈可用,S-300複合物越來越太空防禦的質量。該40N6也是一種常見的導彈作戰部隊和現場保護防空。

到目前為止,俄羅斯的第四代頂級防空導彈48N6E2已經有了射程200千米。隨著400公里的射程的40N6服役,在40N6導彈與海基標準導彈3美國最新的版本有類似的特性(SM-3)Block IA型,IB,這在2014年4月經過多年的測試才開始服役。


俄海軍幾十年來一直經營S-300系統,即S-300堡壘F和FM堡的海軍版本。在2012年,RT報導了S-400的海軍版本,可能是S-500也正在開發之中。




了解更多:俄羅斯發展海基空間防禦系統

不像海基(或靜止的)的SM-3,S-300和S-400系統是完全移動並可以被定位在任何地方,其中罐系推進系統可能需要它們。這包括他們的部署旁邊國界,在那裡與40N6導彈的幫助下,他們可以掌握主動權數百公里深入到週邊國家的領空。



以上消息來源RT英文網站
大家散了吧 這裡有篇文章 可以解釋這題了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4月23日文章称,如果要将全台湾的空域都纳入射程范围,S-400系统就必须配备40N6导弹(250公里射程不足以满足要求),而且必须部署在台湾正对面的福建沿海(台湾海峡最窄处宽130公里;台湾本土横向宽144公里)。不过,在海平面高度部署该系统要受到许多严格的限制。对此,克里夫解释称,位于海平面高度的雷达无法在250公里开外看到12000英尺以下的范围。这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学问题——因为地球是圆的。为提高探测范围,该系统只能迁移到内陆,而且要部署在地面高处(将雷达架设在2000英尺高的斜坡上,才能在100公里之外看到海平面以下的所有范围)。

  另一个局限性是地空导弹系统在最大射程时的杀伤力问题,尤其是在对移动目标进行打击时。“防空导弹的主发动机(地基发射或空基发射)只能维持数秒飞行时间,之后虽然仍能机动,但只能依靠滑翔飞行,”克里夫称。“如果48N6型导弹的最大射程为250公里,在这个距离内的实际拦截命中率会非常低,除非目标至始至终都在平稳飞行。”

  “换句话说,除了台湾岛西北部分以外,48N6型导弹对台湾大部分空域的有效性都成问题,”克里夫称。同样,这些物理学上的问题也适用于分析中所提及的其他假设目标。

  虽然40N6型导弹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例如,战争期间,可覆盖台湾全空域的地空导弹也能威胁到中国大陆的战机。因此,为了确保S-400系统不会误伤友军,中国大陆只能在导弹交战区“锁定预先设定的进出通道”,而这块区域可能并不会越过台湾海峡的中界线。此外,如果要对台湾的战机进行打击,中国大陆的战机就必须能自由飞行,大陆的雷达需要分清敌我。


  “难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真的希望在自己战机的操作空域里有导弹飞来飞去吗?”克里夫问道,而且还特别提到,被爱国者系统击落的仅有的两架美国战机都属于友军误伤。

  “也就是说,S-300型、S-400型和红旗-9型导弹都不能在中国海岸的某段距离之外对目标进行打击,”克里夫称,并暗示S-400导弹是用来防御的,而不是对外国或争议领土的空域进行封锁(或“进攻”)。简言之,中国人民解放军不需要S-400系统来执行这样的任务。

  鉴于此,中国利用S-400系统来威胁周边邻国的能力被过分夸大了,这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该系统的部署位置。在这一点上,人们根本不知道,所有的这些假设是否都基于北京有意利用这套系统来进行攻击性防空。可能性更大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会将S-400系统部署到境内的高价值目标附近,例如主要城市中心区、大型军事基地等等,以此作为提升空域防卫能力的一部分。

  随着交货日期的临近,让世界来看看中国人民解放军到底在哪部署S-400系统。文章认为它们肯定不会被部署到中国沿海和与邻国的边界上。
丞丞丞城˙ wrote:
大家散了吧 這裡有...(恕刪)


預警機能夠做CEC 目前我看到的的資料是俄羅斯的A-50U能夠指揮防空導彈進行攻擊,中國大陸有沒有這能力我不知道

另外對方的預警機本身也是一個40N6遠程導彈很好的攻擊目標

因為預警機通常是在高空飛行 才能看見400公里外的低空目標
piwu0531 wrote:
這就要看飛行體本身...(恕刪)



wu-14是在接近太空的地方滑翔
必須到目標區上空30km 才開啟導引

至於.....10倍音速不會有電磁屏障?

恩~ 說說嘛又不用負責(老共)

福特級可以填海當材燒~ 這種胸心壯志 老共又不是第一次表現出來的~
marinese wrote:
wu-14是在接近...(恕刪)


其實美中等國之所以研發大氣層內的高聲速武器 , 就是因為它很不容易被攔截呀 ~

要不然你以為這些武器是要做出來給人家練靶用嗎 ??

10倍音速會不會有電磁屏障? 你沒看前面的53T6 , 在大氣層內15倍音速直接攻擊目標時也沒

在管它啥電磁屏障的呀 ~ 重點是構型適當作出電漿陷阱及超高聲速時訊號傳遞技術 , OK ?



piwu0531 wrote:
其實美中等國之所以...(恕刪)



piwu0531 wrote:
其實美中等國之所以...(恕刪)



你告訴我沒有任何一種武器 可以直接從地表上噴10馬赫
開後燃器 尋標頭 雷達照明導引追人的.............?

( 就想你們認為S400是以12馬赫大氣飛行 ........)

WU14是靠洲際飛彈火箭打到外太空 再飛回來(引力) 減速到10馬赫 (另一說法 跨過黑障區後才能導引)

跟S400 地表直接噴12馬赫攔截.........有個什麼的關係? (別忘了大氣密度...)





marinese wrote:
你告訴我沒有任何一...(恕刪)


沒有人說S400的12馬赫速度是在大氣層內爬升階段就能達到吧 ?

53T6是因為重達十噸 , 所以才能提供那麼多燃料 在三秒內衝到15馬赫 ~

這種大塊頭跟S400不是同一量級的 ....

piwu0531 wrote:
沒有人說S400的12...(恕刪)


是你自己拿IDF來比的啊 還是說IDF可以飛到大氣層外讓你用S400的12馬赫打???
剛才去看了 google search 結果 資料都是維基百科裡說的

中文版說
導彈飛行速度根據射程不同,分為:12馬赫(遠程)/7馬赫(中程)/5馬赫(近程)三檔

英文版說
Speed
Mach 6.2 (48N6)
Mach 2.9 (9M96E2)
Mach 2.3 (9M96E)
英文版並沒有提到導彈本身Mach 12速度 只說Long range version of the S-400 at speed of Mach 6.2

英文版提到了一個 Mach 14 應該指的是被攻擊目標速度
The 48H6E3/48H6E2 – The 250/200 km, target speed 4,800 metres per second (17,000 km/h; 11,000 mph; Mach 14)/2,800 metres per second (10,000 km/h; 6,300 mph; Mach 8.2), rocket speed 2,000 metres per second (7,200 km/h; 4,500 mph; Mach 5.9).[13]

看這英文的說法應該是指鎖定之目標的速度 並非missile 本身的速度

這裡有另一個文章說到S-300/400/500
http://in.rbth.com/articles/2012/12/18/russia_to_roll_out_new_hypersonic_missiles_21107.html

The Ministry of Defence has officially announced that “with those missiles, surface-to-air missile systems will be able to bring down any target flying at a speed of up to 7km per second, including nuclear warheads of ballistic missiles.”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