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匹斯之劍ρρσ wrote:
連自己的發動機型號名稱都不知道,也敢胡扯瞎扯,是TFE1042,不是TEF1024,這水平,也不意外,呵呵,至於什麼什麼架構,有買定版權,或者是開源的,本來就沒什麼問題,不知道你扯這些幹嘛,架構不是問題的,重要的是自己能在這些架構上搞出自己的東西,很多國家的相關技術都是交叉授權的...(恕刪)
你這種水準的大外行,最好是敝最少評論你根本不懂的地方,F-124幾年前才賣給義大利與美國海軍,這個長青樹到現在的航空市場上還沒有替代品。
奧林匹斯之劍ρρσ wrote:
連自己的發動機型號...(恕刪)
莊孝爺 wrote:
他們沒跟你說 :
機身某站可拉開插入一段, 可以加長機身及增加機內油量 ??
及 其他暗藏秘招??
有點像日本將 F-16 魔改成 F-2.
聽說的, 好奇中.........願聞其詳.
奧林匹斯之劍ρρσ wrote:
證據在哪?你說是就是啊,我還說老美的f35偷的老共技術呢,果然是唬爛王呢..(恕刪)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這是F-18系列的標準做法 F-18 A/B C/D E/F 推力增大後在機身與機翼做文章
F-16魔改F-2其實只是保留F-16的空氣動力原型而已 實際上骨子裡面都大改
聽聞單就機翼複材化就省了五百公斤以上 更不用提日本造的那個怪怪的雷達
F-2或許在機載雷達方面與F-16V相較 可能有部分功能稍差(畢竟差十幾年)但整體未知
但是空戰纏鬥論敏捷度與加速能力 F-16V應該不如F-2 兩者發動機推力相當但重量有差
IDF其實有考慮複材大規模運用 但那時認為風險很大 那時漢翔處理複材的經驗也不夠
當然新的教練機複材重量應該會占全機的二三十% 但全複材做機翼 漢翔還是不敢
這十幾年漢翔做轉包的生意已經吃很飽 國家使用單位不給太多錢玩新的技術 也是無奈
在此補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