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艦國造比造蒼龍級水準

zoanthropy3957 wrote:
借問一下: 生產戰機...(恕刪)

稀土其實並不稀有,稀土元素在地殼中的豐度並不低(放射性的鉕除外)。

只是開採容易破獲環境,歐美重視環保開採意願不高。
共匪以為他能拿來作武器。。。。笑死人

就跟世界工廠一樣,歐美大佬說遷走就遷走,以前共匪悶聲發財也就算了,偏偏跟歐美叫板爭第一。。。傻了嗎?
彰化周渝民
因為中國人只剩這個東西能說嘴了,美國才剛跟蒙古越南簽訂協議協助開採稀土
zoanthropy3957 wrote:
 借問一下: 生產戰機需要稀土,生產潛艦 需不需要

臺灣如果要稀土或鎵、鍺

是要從哪裡取得?...(恕刪)

先擔心這家的高純度EPI材料不賣中國會有什麼後果吧。
鎵、鍺等都需要EPI 才能用、不然只是一坨垃圾。
永遠是受制於人不會改變的。
純陽掌
這和清朝不賣巴豆,洋人就不能拉屎一樣好笑[笑到噴淚]
不吃菜菜小娃
純陽掌 [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美國只要不出口大豆

可以餓死中國一半人口

根本不用什麼尖端科技就卡死中國了
不足的地方認錯學習再進步
還好是帆罩問題,問題不大


中科院能力不足 潛艦國造後續艦戰系整合改由美商主導

潛艦國造海鯤原型艦28日在台船海昌工廠舉行了「命名暨下水典禮」,10月1日起開始進行泊港測試(HAT),戰鬥系統電子模組化機板才準備開始要裝入進行系統測試,雖國防部對於潛艦國造後續艦預算,已表達要完成作戰測評後才會編列,據指出,經國安會潛艦專案小組與國防部共同從設計到建造階段檢討發現,當年為落實國防自主與發展政策,潛艦國造原型艦戰鬥系統整合是由中科院擔任主合約商,尋找美商來規劃,藉此提升國內在此領域的技術,但發現中科院對系統能力不足,提出多個方案不切實際,為此浪費許多的時間與資源,為避免再發生類似情形,未來量產後續艦的戰鬥系統整合將由美商洛馬與雷神公司,分別組團隊來競爭後續艦戰系的主合約商。

潛艦戰系整合從洛馬、雷神選出 美方堅以「商售」進行

據了解,美商洛馬、雷神都已被告知,目前執行海鯤原型艦戰鬥系統的美商洛馬公司會以現有協力設備商為團隊基礎,例如製造光電潛望鏡的L3Harris公司規劃與洛馬公司策略聯盟;至於負責數位式聲納系統的雷神公司,亦有相當豐富的戰系整合實績,為清楚了解海鯤原型艦戰鬥系統,特別找了海軍為海鯤原型艦聘請的外籍顧問,英國BMT集團加拿大分公司作為策略聯盟,主要是英國BMT集團加拿大分公司目前已經著手對後續艦的性能進行優化的規劃;若啟動量產後續艦,戰鬥系統整合將從洛馬與雷神這兩家參與競標的公司選出。

英商BMT公司所設計的VIDAR-36潛艦。(取自BMT官網)


據指出,潛艦國造戰鬥系統整合一開始是由中科院主合約商,找來美商洛馬公司進行規劃,但中科院先選訂自認為可用的設備,但洛馬公司指明與系統不合,但中科院不接受,經常為此爭執不下,也顯示出中科院對系統與設備專業不足。加上戰鬥系統是潛艦整體戰力的另一關鍵,海軍為讓戰系性能更有保證,近年來不斷向美軍提出戰鬥系統整合改採軍售模式,這樣不但戰系性能有保證且設備不因環境因素而有所變動,但美方對潛艦戰系由商售改軍售的態度,仍堅持以商售模式進行。

電焊工藝不到位 台船需另找壓力殼技術指導廠商


至於潛艦艦體的建造主合約商仍是台船公司,主要是海昌工廠的土地與廠房設備都是國家投資,並不屬於台船的資產,後續艦艦體建造的主合約商仍是台船;不過,壓力殼製造技術指導是由韓國「技高策略股份有限公司」(SI Innotec),但因該公司發生內訌,2022年1月12日發生該公司池承昊(Chi Ji Seungho)技術顧問的錄音帶事件,布局第2艘到第8艘潛艦,以及劍龍級升級的技協合約曝光,加上有人向韓國司法單位檢舉SI公司違規輸出潛艦管制技術設備給台灣,經韓國法院審理後定罪,讓SI公司在台負責人被韓國法院通緝中,而台船與SI公司合約是到2025年結束,屆時可能不再會與SI公司續約,但台船在原型艦建造過程中,尚未完全學習到整套焊接壓力殼的核心技術。

但從9月28日海鯤原型艦公開亮相,就被眼尖網友發現艦身帆罩外殼浮起、嚴重不平整。雖台船造艦團隊解釋,因帆罩採用薄板設計,不平整隆起是所謂「瘦馬現象」,一般水面艦也會有此狀況。據指出,這完全是造艦工藝的問題所造成,會造成嚴重不平整,主因是焊接過程熱量太大,才會凹凸不平,雖帆罩不會影響安全,但也顯示電焊工藝的不到位,加上只有原型艦的經驗還是不足,因此台船還需另找有製造壓力殼經驗的國外廠商,為量產後續艦壓力殼作技術指導,才能使量產後續艦計劃順利。
天衣神水
台船與SI公司合約是到2025年結束,還有兩年的時間學
天衣神水
我覺得朱明這篇是在補刀[偷笑]
澳州伏擊區遠在上千公里外,這是將柴潛當核潛使用,瑞典原廠會有什麼辦法?
改換法國柴潛一樣換湯不換藥,法國人也沒辦法連造都不用造了

難道是瑞典和法國潛艇技術很爛嗎?

所以澳州改買美國核潛了這才是解決的辦法

南韓人另起爐灶自製不再搞德國潛艇也是解方

tradestone71 wrote:
還沒真正下潛就吹得宇宙無敵強了!這是說台灣人的智慧比起韓國跟澳洲都遠勝一籌嗎?澳洲有瑞典原廠技邪,韓國更是手把手一個帶一個,他們的第一艘潛艦都出問題台灣海軍跟網軍是吃了多少勇氣大力丸吹噓成這樣
美國核動力潛艇焊工也不到位?









payfun wrote:
不足的地方認錯學習再...(恕刪)
戰系是洛馬的由洛馬籌措其他東西比中科自己去搞自己找一定更有效率多了

中科應該是去和洛馬合作承接些東西來做比較適合而不是指導洛馬該用些那些設備,畢竟中科潛艦戰系也從沒有自己的產品啊
owlowlowl0212
科科院哪有啥能力指導洛馬! 是有些東西科科院畫大餅說她能做! 洛馬說好她做就做出問題不要找我! 我只負責我的東西! 軍方考量以往科科院的實績後立刻排除科科院全部由洛馬負責!
有時候計畫趕不上變化,例如,IDS原型艦原本計畫用洛馬的聲納,但是小組人員硬是拉著雷神進來陪,想壓壓洛馬的價格,沒想到最後搞成採用雷神的聲納。

PS:這是參觀航太展的粉專版在雷神攤位採訪問到的

今天想了一下,除了樓上推測的「臨時性措施」以外,澳洲柯林斯級剛完工時因為水下噪音問題修改了帆罩的外型,柯林斯級是老美擦的屁股,對此應該印象深刻,之後IDS的帆罩或許也會修改外型也說不定 (如果需要的話)。

澳洲柯林斯級 (before)




澳洲柯林斯級 (after)




以平衝舵的位置來看,帆罩外型大小都改了!
純陽掌
@天衣神水 柯林斯除了第一艘升級為雷神的戰鬥系統(簡版)外其餘幾艘並沒有完全改,原因是與原來系統相比美系戰鬥系統體積大吃電量也大
天衣神水
澳洲、西班牙、巴西的案例也造就洛馬、雷神對於現代柴潛戰系設計上的經驗值
純陽掌 wrote:


這和清朝不賣巴豆,洋人就不能拉屎一樣好笑


您還真別說
土共國人多數人他就信這一套
他們還真以為他們已經能夠跟美國
掰掰手腕!
義和拳不就是這樣來的
愚昧加上無知
彰化周渝民
今天在微博看到最好笑的,美國跟越南合作開採稀土,中國人說沒有中國的精煉技術沒有用[偷笑],中國人好像以為精煉技術是中國人發明的[大笑]
不吃菜菜小娃
彰化周渝民 不用微博、01這就很多五毛如此說了。
alexlin1 wrote:
潛艦國造將在這個月2...(恕刪)
變成碼頭王,不敢沉下去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