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瑞典的空防模式非常值得台灣學習,可惜我軍沒概念也不想作,戰備跑道的數量不會是問題,問題出在如何將戰機補保所需的油彈機械設備模組化,達到野戰佈署標準,坦白說,不難,雄二已經能辦到,要不要作而已!俄國mig29號稱能在草地上起飛,戰機對跑道的要求其實是隨著戰機的設計而不同!不過IDF的鼻輪太細,f16的進氣道在下方,都不利在簡陋的環境下起降是事實。空軍要向瑞典學的話,寄望下一代戰機吧!2火箭彈跟戰術飛彈的分別是有無導引,如果只有火箭彈的戰鬥部又要求導引精度,還不如直接造飛彈。。。如果還要加上抗電子干擾能力,不曉得火箭彈還有沒有成本優勢?3面對共軍日漸增加的各式打擊武力,我海空軍最後一定往東部疏散,如果海弓三順利上艦,海基反導系統加中央山脈跟E2t,就是很好的戰力保存基地。。。只要西部的陸軍能撐住沒被打趴,僅僅佳山基地起飛帶著萬箭彈的幾十架IDF,還沒飛出中央山脈就能把上岸的解放軍打回姥姥家!也沒有人規定,上紀德艦的雄二E一定往對岸砸。。。4就戰術面來看,解放軍在海峽以西是外線作戰態勢,過了中線就變成內線作戰,一開戰共軍怎麼砸別人,到後期就怎麼被別人砸,只要挺過第一擊,在台灣本島,誰給誰掃彈海還不一定。。。我軍各式指管雷達飛彈系統均開始朝向分散佈署的戰術運用方式研發,基本上已經回應了本版的主題!5共軍的直升機發展才是攻台成敗關鍵,足以左右全局,不搞閃擊外加斬首的外科手術式打擊,要場打傳統意義登陸戰,恐怕是智者所不為!講到這,我們的豬頭部長最近又砍了15架黑鷹,陸軍實在要想辦法延壽並升級UH1H,才能支持全島打特戰的運輸能量。。。
ASRAAM wrote:戰備道的正確用法請參...(恕刪) 飛機落地要檢查,要加油,要掛彈,要建置多大的後勤部隊,儲備多少備用料件,才能支援全部的戰備跑道?前面一直再提的後勤能量就是說這些,不是只要有跑道戰機就能A起B落的。再說一個現實問題,每個飛機都配有專用機工長,一方面是責任制,一方面是徹底摸熟飛機狀態,要不是自己信得過的機工長照顧飛機,飛行員還不願飛,照你這做法,飛機落地簡單,維修人員呢?跟著到處跑?
如何分辨火箭( ROCKET )和短程彈道飛彈( SRBM )火箭 短程彈道飛彈射程 500KM 以內 1000KM 以內投射 拋物線 拋物線導引 陀螺儀或GPS 陀螺儀或GPS單發叫 SRBM ? 幾發綁起來叫 ROCKET ?SRBM 比較貴? ROCKET 比較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