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評論比較國軍王牌特種部隊與解放軍王牌特種部隊


偉柏 wrote:
台灣新訓中心也沒幾...(恕刪)
台灣的新訓中心有很多耶

其中比較有名的大約只有成功嶺 斗煥坪 金六結



cch327 wrote:
糟糕曝露年齡了

你們還種樹嗎

北辰市場的牛雜湯還在吧



學長,我也退伍快20年了,但沒當初我們沒種樹,在太武的時間很少

Dwing wrote:
不要連這個都是google...(恕刪)


美軍的艦炮對日軍影響不大 因為日軍早就全部躲在地下堅固工事內 ,美軍主要還是靠步兵去掃蕩,基本上是步兵vs.步兵的對決,面對日軍的拼死反擊 美軍光靠步兵就能獲得將近1.3:1傷亡交換比

反觀一江山戰役時,當時國軍士氣低落,國軍的單兵素質只有當時日軍士兵的三分之一,然後給解放軍6:1的絕對兵力優勢外加一大堆海空重火力支援,結果解放軍在這種擁有絕對的超級優勢還是打成這付德性
lifejoy wrote:
1.兰州军区特种大...(恕刪)


大陸的特戰隊體系和其他國家不一樣,從目前公開的信息看是以各軍區(各戰區)主導沒有國家級的特戰司令部和特戰隊。不過有傳聞稱總參二部(中共CIA)亦或是總參七部(傳說中的中共專職負責諜報暗殺的機構)下設有國家級的特戰指揮機構和特戰隊但目前仍處於絕密階段。

現在已公開的比較著名的應該是這幾個:

北京軍區響劍特戰旅(綜合)

成都軍區西南獵豹特戰旅(山地叢林戰)

空軍15空降軍雷神突擊隊(敵後突擊破壞)

海軍蛟龍突擊隊(水陸兩棲)

火箭軍利刃突擊隊(防禦反特戰)

偉柏 wrote:
學長,我也退伍快20...(恕刪)


你在太武喔

我也是太武退伍

退伍前幾天旅部連搬家營區重建

山上有個微波站

營區內還有個禁閉室

大門進去右手邊還有總機報務電台

旁邊還有個戰車連


cch327 wrote:

你在太武喔

我也是太武退伍

退伍前幾天旅部連搬家營區重建

山上有個微波站

營區內還有個禁閉室

大門進去右手邊還有總機報務電台

旁邊還有個戰車連




學長,都是168當然都是在太武壓,還是你們那個時期營區本來不在太武?

你說的一切,當時我退伍時都還在,一模一樣

戰車連,我們後來也有去駐點,因為機槍班增加了機炮,就是在那邊,細節網路上應該就不好說了
hn1271n wrote:
台灣的新訓中心有很多...(恕刪)


你應該不是台灣人

台灣人不會用 有名 來形容新訓中心

此外 台灣新訓中心也沒很多

現在連婉君都外包?
hn1271n wrote:
一江山戰役共軍兵力是國軍的6倍之多 而且還動用大量重火力進行火力支援,解放軍還能 打成這傷亡是2倍以上的結果 解放軍的單兵作戰能力實在令人側目


hn1271n wrote:
反觀一江山戰役時,當時國軍士氣低落,國軍的單兵素質只有當時日軍士兵的三分之一,然後給解放軍6:1的絕對兵力優勢外加一大堆海空重火力支援,結果解放軍在這種擁有絕對的超級優勢還是打成這付德性...(恕刪)

可惜你所謂的六倍兵力、兩倍以上傷亡都是國軍為掩蓋失敗、鼓動士氣編出來的謊言。

實際上解放軍的登島兵力是一個團加強一個營,人數大約兩倍於守軍,再加上首次有空軍、海軍配合步兵聯合作戰。解放軍傷亡情況是393人陣亡,1027人受傷。國軍的損失是519人陣亡,567人被俘。

所謂攻島兵力為6倍之多的說法,守島部隊是1100人,六倍兵力就是近7000人。你去谷歌地圖看一下,就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一江山是一南一北兩個小島,北島長度2公里,南島長度1公里,兩個島的寬度都只有2、300米,國軍在山頭上,距離海灘只有100多米。解放軍兵分三路,分別從北島北海岸、東海岸,以及南島海岸登陸。每段海灘只有幾百米寬度,而守軍就在100米外山上的陣地。

如果真有六千人,擠在短短的三段幾百米長的海灘上,每段兩千多人,每一米海岸線好幾個人,守軍閉著眼睛都一槍打到一人。叫你去指揮,你會不會在這麼狹小的三段灘頭上放七千人給人當靶子?

事實上解放軍的戰術是利用海空軍和大陸岸上的重炮轟擊一江山島,摧毀國軍大口徑火炮、造成人員重大傷亡後,再步兵登島強攻。這一戰是解放軍首次海陸空三軍協同作戰,載入軍史。

大部分傷亡來自未被炮擊和轟炸摧毀的隱蔽火力點。所以可以說,國軍打的比較頑強。但無奈島太小,缺乏縱深,幾個小時就被優勢的解放軍兵力消滅,只有零星人員藏在隱蔽工事中,抵抗到次日。

有興趣的話,請自行搜尋研讀戰史資料,結合地圖,自行印證。



這一戰國軍守島軍隊全軍覆沒,沒有國軍殘部成建製逃到大陳島的記載,戰後也沒交換俘虜。幾百俘虜都被甄別後遣散回鄉,大部分人終老家鄉,再也不曾回台灣。四十年後兩岸關係緩和,才有一百多老兵回台,國軍才從老兵口中獲得這一戰的零星資料。但老兵們當年是作為俘虜,被分批俘獲、關押、甄別、遣返。回鄉後的三十多年內,以國軍俘虜身份受到政府嚴格監管,怎麼可能互通聲氣、統計死傷被俘人數?所以國軍怎麼可能有準確的陣亡、受傷、被俘數字?

維基百科中有一段話很有趣:

國軍方面稱,自1991年放回戰俘後,根據一江山烈士遺屬協會的調查,國軍死傷人數為500多人,遭俘100多人,國軍指揮官王生明之子王應文表示,「中共拿不出五百六十七人的名單,現有的戰俘照片裡,也從未一次出現十幾人以上。」

死傷五百多的數字就不說了。90年代回台的一江山島老兵有100多,國軍竟然就宣佈“只有100多人被俘”?是不是太難看了點?這四十年中就沒有老兵病死老死?沒有遣返回鄉後從此失去聯系的?因為沒回台灣,所以就當他們不存在——說句公道話,王應文這些言論,很對不起跟他父親一起作戰的袍澤。國軍的這種战史寫法,很涼薄。

維基百科頁面上,就在這段話的旁邊就是一幀照片,一大隊國軍俘虜,可以數出幾十個人,跟他“從未一次出現十幾人以上”的話相映成趣。不得不說,放出這張照片的人真是壞,打臉打得啪啪啪響。

事實就是,對這一戰國軍的說法只是單方面主張,缺乏證據(例如上面王應文的話,一張相片就證明他在亂講),又或顯然不可能準確(例如由老兵零星證言統計得出的被俘人數,這些人當年作为俘虏根本沒有自行統計人數的可能,又是事過境遷,四十年後才提供的資料)。

作為俘虜,老兵可以證明“某人跟我一起被俘”,多人的證言累計起來,可以統計出被俘人數不少於某個數字,但是他們無法證明“只有這麼多人被俘”。從邏輯上來說,這一點不難理解吧?



解放戰爭到五十年代中期西南剿匪期間,解放軍抓到的國軍俘虜數以百萬計。處理俘虜的一般方法是:高級軍官抓起來(功德林那批就是,但戰場成建製投降的算和平起義,不抓);少數民憤大的槍斃或判刑(殺共產黨太多的、內戰初期國軍攻勢階段攻入解放區有屠殺平民行為的,或者平時盤剝士兵太厲害士兵民怨太大的人,一般都是被其他國軍士兵舉報出來。同樣,和平起義的部隊篩查但不槍斃、刑責);挑出軍事素質好的基層士兵,願意加入解放軍的,政治教育後補入解放軍;傷兵給治療(這是投降時承諾的),再跟不願當兵的、老弱殘兵、解放軍自己不要的(那些有問題但逃過槍斃的),教育後發放路費,開一個被俘国军遣散回鄉證明,遣散回家。國軍士兵很多是被抓壯丁入伍的,只要不殺他們,都願意老老實實回家。

解放軍從東北一路打到海南島,許多部隊根本沒有長期固定駐地,每打一仗,只留少數人在後方照顧傷兵,只要聯繫到地方政府移交傷兵,就再出發去追自己的部隊。很多時候解放軍把自己的傷兵安排就地療養、退役都沒有造冊保存,每個人給點錢,寫一個“因傷光榮退伍”證明,跟遣散的國軍士兵差不多。不少老兵沒注意遺失了這份證明,過後要證明自己是解放軍傷兵,不是被俘國軍,要申請老兵優待待遇都很麻煩,因為部隊早就跑到幾千公里外去了。那時候沒有電腦檔案,連紙張都緊缺,一江山戰役之後還打了好幾仗,戰鬥後沒造俘虜花名冊並不奇怪。

這部分內戰歷史,現在能找到不少書。我估計台灣方面也會也有類似的史料。



一江山島就在大陸岸邊,少量孤軍守不住島,非戰之罪。指揮官沒有投降而是戰死,守軍半數陣亡,攻方傷亡人數還略大於守軍人數。打成這樣,比國軍大多數部隊強多了,不算丟臉。

但是輸了就是輸了。1946年國軍人數430萬,解放軍只有120萬。打了三年之後國軍只剩下近百萬,退守台灣一隅。這個史實,一定要吹國軍戰鬥力強,把責任推到共軍狡猾、間諜厲害之類的理由是解釋不了的。就算你把一江山島戰役的結果辯成是國軍全殲解放軍來犯之敵,也沒用。

幾十年前,國軍鼓吹一江山島守軍頑強作戰、戰果顯著、大部殉國,可以理解為是在鼓舞士氣。60年後的今日,兩岸關係已經緩和,各種資料不難獲得,親歷者還有很多人在世,從各方資料相互印證,不難推導出事實真相。

這個時候還非要拿過往的宣傳紙當史實強行爭辯,有什麼意思呢?
Dwing wrote:
你應該不是台灣人台...(恕刪)
國軍的新訓中心我只記得快樂斗煥坪 魂斷金六結 這幾個順口遛還有,國軍的新訓中心陸軍加海軍好像有10位數左右的樣子

hn1271n wrote:
國軍的新訓中心我只記...(恕刪)


本樓是討論特種部隊吧?

直接說你新訓中心在哪一縣市不就得了?

何況差不多十年時間而已,有這麼健忘嗎?

還是連退伍證都是google來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