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新銳坦克怎麼這麼慘??很簡單就像南京軍區原副司令員王洪光中將說的
有人說96A坦克是二代的底盤,三代的炮塔
其實96的原來叫88c是一路從 80式-85式-88式改來的,80式又是在59式坦克基礎上,借鑑在珍寶島事件中從蘇聯繳獲來的T-62技術而來的69式大改;換句話說96就是59大改而已,
T62大概相當於M48 本來底子就比台灣骨董坦克勇虎還要老,只是換上一個看起來很現代化的砲塔,但是射控系統比台灣骨董坦克勇虎還要落後因為底盤太落後,.雖然換上1000馬力的發動機和自動排檔,一跑輪子馬上飛出去,落後的底盤根本承受不了大馬力發動機的摧殘
所以只能降速行駛,



=============================================================================
74式坦克是战后日本设计的第二代坦克,研制工作始于1964年。在1964~1967年期间制造了一些试验台架车,并进行了试验。1967年完成了部件研制试验任务后,开始研制样车,被命名为STB,意为“第二代国产坦克样车”。
74坦克于1975年九月开始生产,到90年停产。该坦克采用三菱10ZF22WT型2冲程风冷柴油机,这是一台有10个气缸、缸径135mm、活塞行程150mm、每缸有4个排气门的直流扫气发动机。它装有两台机械传动的废气涡轮增压器和两组中冷器。能燃用标准柴油、JP4煤油和汽油等多种燃料,在2200r/min时发动机的功率为640kW(870马力)。由于两个轴流式风扇消耗功率,在全负荷时约为88.2kW(120马力),所以净功率为551kW(750马力)。在全负荷时,带风扇的燃油消耗率约为316g/kW·h(232g/马力·h)、最低燃油消耗率为286g/kW·h(210g/马力·h)。该发动机的单位体积功率(带风扇)约为173kW。而我国96式坦克最大功率为570kw这一点显然是74占优。再看传动,日本74式是采用MT75A十字传动装置,与发坳机装成一体。该传动装置包括行星齿轮机构和多片湿式离合器,有6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在每一个排档上都可以进行原地转向。 我国96式是和59式坦克相同的固定轴机械传动,这一点也不如日本74.特别是74坦克的原地中心转向功能我国一直到99式仍不据备此功能。这一点96式肯定不如74式。再看悬挂系统,日本74式是部分可调液气悬挂,这一点也要远优于96式的普通扭杆悬挂。由于74式发动机功率大,再加上它的传动系统和悬挂系统要优于96式,显然74式的机动性要高于中国96式。而且74式的火炮和炮塔的控制采用全电动系统,这是该坦克的一个特点,也是吸取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参战坦克的教训而改进的。因在这次中东战争中发现,由于火炮和炮塔使用电液式控制系统,液压油容易着火。 在全电动系统中使用一台自制的惯性小、灵活敏度高、效率高的电动机,这样,整个炮塔系统的体积减小了,并且提高了可靠性和生存力。全电动系统有电动和手动两套操纵装置,可由车长和炮长进行控制,必要时,车长可超越控制。全电动系统使火炮回转360°所需时间约15s,俯仰速度4°/s,炮塔的回转与火炮的俯仰可同时进行,当火炮调向车后方向时,须采用手动控制,其仰角不得低于+2°,一是为了乘员的安全,二是避免火炮与车体碰撞。这一点也要优于96式的液压驱动炮塔因此74式的安全性也要高于中国96式。
但是74式的火炮只是1门105mm线膛炮,它是英国国防部技术研究所研制、维克斯(Vickers)公司生产的。日本在引进一部分维克斯公司生产的L7A3式105mm火炮后,从1978年度开始由日本制钢所特许生产。为减小该炮的后坐力,将驻退机改为同心式,还改进了复进机。该炮采用立楔式炮闩,可自动开闩和闭闩。火炮射速为9~10发/min,方向射界360°,俯仰范围为-6°~+9°,手动操纵时均可增加0.5°,借助液气悬挂调节射界能增大±6°。 火炮身管长为口径的51倍,即5.340m,没有炮口制退器,没有隔热护套,中部装有抽气装置。火炮重心位于炮耳轴附近,因而没有弹簧补偿装置。更换炮管十分方便,10min内即可完成。火炮防盾布置在炮塔外面。炮管寿命理论值为250发,实际上大约为150发。该炮配有半自动供弹机,能自动提取炮弹,并将炮弹输送至炮尾。很明显这和中国79式和88式坦克大至相同,。但远逊于中国96式的125毫米滑膛炮,而且在火控系统上也不如96式的下反稳定观瞄系统。而且74式的炮塔并没有采用复合装甲这一点也要远逊于采用焊结复合装甲的96式。由于96式在火力和防护上都要优于日本74式可以认为中国96式在整体上要优于日本74.但也可肯定的是日本74是一种远胜于中国88式的坦克。假如有一天真要用74式来对抗中国96式,实际上只要给74式批挂一层反应装甲,再为它配备更好的105毫米弹药便可。
原文很長略有刪節,不過有點基本軍事常識的網友看了應該對中國最先進世界第一的99A坦克先進之處有
所了解 ,也開始瞭解為何台灣骨董坦克勇虎用了這樣久,看到大陸的99A出來了,馬上怕到要改良台灣的骨董坦克了
簡單講就是
1:實現了自動排檔,以前只能在低速下緊急剎車,現在高速下也能緊急剎車了,非常的先進
2:以前坦克發動機的活塞都要從德國進口,現在中國已經能自主製造了,非常的厲害
3:火控上炮口也實現了炮口擾動的自動修正,瞄准和制導合一,熱像實現了周視搜索,目標實現了自動跟蹤---嚇壞日本人了
========================================
主戰坦克享有陸戰之王之美譽,在坦克裝甲車輛領域里,坦克系統最復雜,而且是國家軍事實力和常規威懾力的主要標志,它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和陸戰裝備的技术水平。
9月3號閱兵以后,9月4號德國報紙報道了我們99A式坦克排在世界前三,美國M1A2SEP排在第一,德國的豹2A7排在第二,我們這個排在第三。我們感到很高興,因為在俄羅斯閱兵的時候俄羅斯推出了阿爾瑪塔坦克,德國人並沒有把它排在99A的前面。安倍在2010年日本出來10坦克以后,于2013年4月帶著鋼盔鑽到這個坦克里面炫武,他說他那個是亞洲之王,現在我們來跟它比一比。
因為保密,一些具体的性能數據我就沒有辦法去具体說。
在動力傳動方面我們突破了車用動力、傳動技术的瓶頸,率先實現了動力傳動完全自主研制。在此之前我們發動機的活塞是進口德國的,但是從99A式坦克起,活塞也是我們自主研制的。
傳動技术實現了四個跨越,第一個是分立式變成了綜合傳動。原來的變速、轉向、制動、換檔都是分立的一些部件,現在集成在一個箱体里;原來我們手動換檔,拿操縱杆來換檔,現在實現了自動換檔。原來我們也是拉操縱杆來調整兩條履帶的速度來實現轉向,現在也跟開汽車一樣用方向盤轉向。原來我們只能在較低車速下緊急制動停車,現在在任何一種車速下都能緊急制動。所以我們傳動技术實現了很大的跨越。
在火力火控這方面,我們的火炮彈藥和火控系統的創新設計,實現了向多功能、遠距離、快速、精確打擊的重大進步。現在我們125毫米的坦克炮能兼容發射多種彈藥。我們改進穿甲彈,大大提高了穿甲威力。研發了新型攻堅彈,對付工事里的目標;殺爆彈能威懾武裝直升機。
火控技术這些年確實獲得了很大進步,主要体現在瞄准和制導合一,熱像實現了周視搜索,目標實現了自動跟蹤。炮口也實現了炮口擾動的自動修正。總的說火控系統實現了導彈和炮的結合,曲射和直射的結合,對空和對地的結合,而且實現了全天候。



























































































